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 分析总结4例多发性皮肤恶性肿瘤患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和深度,完整切除,分别用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放疗。结果 本组病例具有同部位、同类型、相继发生的特点;移植皮片和皮瓣均100%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11个月随访显示,局部外形与功能良好,无复发。结论 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彻底切除病灶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原发病灶通过真皮毛细淋巴管发生局部转移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规律。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3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复发病例中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62.30岁,男性占比为53.33%,女性46.67%;复发病例中SCC和BCC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33.33%及16.67%;复发部位多分布于鼻唇及鼻唇沟、近阴道、尿道等解剖结构特殊及皮肤粘膜交界处,其中位于头面部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40.00%;复发病例中30.00%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CMM复发时均已发生淋巴转移,发生死亡病例占比50.00%,预后差。结论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后,误诊情况、恶性程度、侵袭性、转移情况增加,了解造成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及降低复发的手术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共343例,癌前病变162例,NMSC中基底细胞癌206例、鳞状细胞癌73例、角化棘皮瘤47例,基底细胞癌、各亚型鳞状细胞癌门诊就诊比例呈逐年升高。NMSC男女比例差异不大,均以老年人(≥ 60岁)为主。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79.6%),以鼻部为著,侵袭性鳞癌好发于头面部(61.1%),原位鳞癌好发于躯干(34.6%)。癌前病变中日光性角化最多。结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MSC门诊就诊比逐年升高,以头面部基底细胞癌增长最快,且以老年患者为主,提示关注环境危险因素(紫外线、汽车尾气、PM2.5)对恶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影响,以及早期预防教育、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皮肤科2011年3月-2014年6月间就诊的皮肤癌前病变及皮肤浅表癌患者60例,对其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日光性角化及疣状癌的总有效率为100%,基底细胞癌的总有效率为95.2%,鳞癌的总有效率为85.7%,鲍温病的总有效率为14.3%,pa的总有效率为88.9%,不同类型疾病之间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的随访,发现患者容易出现复发现象,疣状癌的复发率为25%,日光性角化疾病的复发率为20%,鳞癌的复发率为14.3%,鲍温病的复发率为14.3%,基底细胞癌的复发率为14.2%,Paget病的复发率为11.1%,通过对各疾病之间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应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临床疗效较好、无痛苦、患者较为满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由于西药抗癌的毒副作用太大,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展示了中药防治肿瘤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对中医药抗皮肤恶性肿瘤方面进行了简要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1979年,Lane和Crawford在SV大T抗原基因转染的细胞中首次发现了中基因[1]。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p53基因是与人类肿瘤关系最密切的基因,它存在两种类型:野生型和突变型。正常情况下,p53基因以野生型参与多种细胞内过程,其产物具有抑制G0/G1期细胞进入S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故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基因由于结构变化丧失了上述功能,成为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癌基因之一。现将皮肤恶性肿瘤及其它皮肤疾病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及表达综述如下。1 P53基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征 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013年收治的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统计280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占55.7%,汉族170例占60.7%,少数民族110例占39.3%.基底细胞癌123例(43.9%),鳞状细胞癌77例(27.5%),皮肤恶性黑素瘤9例(3.2%);肉瘤26例(9.3%)(其中横纹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4例、血管肉瘤2),皮肤淋巴瘤2例(0.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1.1%),覃样肉芽肿3例(1.1%),Bowen's病6例(2.1%),皮肤附属器的恶性肿瘤(皮脂腺和毛发)5例(1.8%),难以确定类型的皮肤恶性肿瘤及血管和神经来源的恶性肿瘤26例(9.3%).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皮肤恶性黑素瘤三者之间在性别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43);三者的好发部位存在明显差异(P=0.000);且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4).结论: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料,新疆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淋红  李忻悦  李灵 《四川医学》2021,42(5):444-447
目的 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情况,为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02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002例.男女比为0.88:1,平均年龄63.93岁.其中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既往肿瘤内科治疗追求最大程度的肿瘤抑制,追求“无瘤”,而导致了肿瘤的过分治疗,结果给患者带来许多医源性的损害,如治疗相关死亡增加、器官功能受损、生存率并无改善、生存质量下降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存质量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疗效评价的原则,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更应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对肿瘤的治疗各具优势,在临床上将二者相结合,优势互补,可起到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的积极作用,接受放疗、化疗治疗的患者,辅以中医中药,不仅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机体的抗癌潜力,增强化疗、放疗的抗癌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能力,支持放、化疗取得预期效果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一些清热解毒中药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抗癌及抑癌作用外,还具有散肿、退热、消炎、抗茵、抗病毒作用;能清解癌毒产物在体内的蓄积,中和毒素,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0.
背景:皮肤恶性肿瘤占皮肤科医师工作量的主要部分。临床诊断是决定鳞癌(SCC)和恶性黑素瘤是否尽快切除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在N H S教学医院诊治的恶性皮肤肿瘤的数量和类型,并评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每一个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个月以上病程的恶性皮损的相关数据。结果:1  相似文献   

11.
报道25例恶性肿瘤并发皮肤表现,并探讨其治疗、预手及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2.
13.
<正>皮肤恶性肿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主要有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该类疾病的治疗不仅是将恶性肿瘤彻底切除,还需尽量保留正常组织及维持一定的美观度。常规手术治疗若切除范围小,难以确保肿瘤组织被彻底清除;若切除范围较大,则会加大术后恢复难度指数,致使美观度降低。近年来,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临床逐渐兴起,该术式经合理评估病灶,对手术范围予以确定,可精确定位残余肿瘤组织,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获取较佳临床疗疗及美学效果[1]。  相似文献   

14.
报道25例恶性肿瘤并发皮肤表现,并探讨其治疗、预后及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应用盐酸格拉司琼针剂治疗恶性肿瘤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41例患者共90个化疗周期。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5岁。肿瘤类别: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用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以顺  相似文献   

16.
吴一彤 《中外医疗》2014,(32):174-175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TCT检测(液基波层细胞检测)、宫颈活检、阴道镜检查以及高危HPV DNA检测,分别对各组的HPV值及HPV阳性率进行分析,以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关系。结果经过TCT检测后,100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0例、宫颈炎症患者4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HPV值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的HPV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宫颈活检取样分级后,分为宫颈癌患者22例,CINⅠ患者例数为12例,CINⅡ患者例数为16例,宫颈炎症患者40例;宫颈癌患者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很大的临床相关性。通过HPV的检测,可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以便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周卫东 《西部医学》2003,1(2):146-146
1 病例介绍例 1 女 ,5 2岁 ,农民。因背部皮肤变硬半年伴疼痛 2月 ,于 1998年 5月 30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背部皮肤变硬 ,开始时约手掌大 ,以后病变范围渐增大至 2个手掌大。近 4月来出现阵发性锐痛 ,夜间明显 ,服用“消炎痛”治疗效果逐渐变差。体检 :T37.0℃。头部、五官无异常。左肺呼吸音低 ,少许细湿罗音。心脏正常。腹部正常。皮肤情况 :背部肩钾间区约 15 cm×15 cm斑块 ,肤色略呈褐色 ,境界欠清 ,表面粗糙 ,扪之硬如橡胶 ,浸润感明显 ,与深部组织粘连 ,无波动感。拟诊 :片状硬皮病 ;皮肤转移癌。检验 :发现血沉 76 mm/h;全胸片…  相似文献   

18.
核仁组成区NORs(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NORs)是位于细胞核仁中的DNA片断,含有rRNA的基因,其数量和构型常反映细胞的活性。利用银染方法可显示与NOR相关的一些蛋白,即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本文利用AgNORs染色法对49刮皮肤良恶性肿瘤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以探讨其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表明,AgNORs计数的差别在皮肤良恶性肿瘤之间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用国产ZJ-10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治疗14例皮肤恶性肿瘤,电子线能量选择6 ̄10MeV,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例5年随访无复发。认为电子线治疗皮肤恶性肿瘤比常规X线治疗更具优越性,特别对于面部恶性肿瘤能较好的保持外形,在放射治疗面部恶性肿瘤时要注意眼睛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阴道镜下活检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对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2.22%(26/36),特异度为87.88%(87/99),阳性预测值为68.42%(26/38),阴性预测值为89.69%(87/97),阴道镜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低级别病变的检出率。结论: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操作方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