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配子及其临床诊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2名科学家采用体外筛选与PCR相结合的新技术从人工构建的寡核苷酸文库中分别筛选到了与有机染料和噬菌体D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1-2]。这种新技术后来被命名为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相似文献   

2.
适配体可特异性识别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利用适配体这一特性建立的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其应用前景也随之展现。适配体与功能纳米材料结合可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出限。文章对采用适配体纳米技术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如何改进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生物传感器在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分析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比色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纳米技术,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方法 对已有的适配体序列进行截短设计,将截短后的适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修饰到PDA纳米囊泡的表面,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适配体与LPS间特异性结合和结合后引起PDA纳米囊泡的颜色变化和比色响应值(CR)改变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溶液中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DA纳米囊泡与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之间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获得具有结合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功能的适配体截短序列;成功构建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并经透射电镜证实.其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仅需30 min;灵敏度较高,检出限为105 CFU/ml,线性范围为105~108CFU/ml;稳定性高,对106 CFU/ml菌液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8%;特异性强,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0111的检测的特异性为100%.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快速比色检测.  相似文献   

4.
DNA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基因识别和疾病基因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廉价的方法,现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就DNA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研究现状和近几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作一总结,并对研制用于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和诊断的DNA电化学传感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感技术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把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信号通过换能器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价格低廉等优势,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已经在临床诊断、医疗保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DNA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基因识别和疾病基NN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廉价的方法,现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就DNA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研究现状和近几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作一总结,并对研制用于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和诊断的DNA电化学传感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单链非编码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发现循环miRNA能够耐受RNA酶消化、强酸强碱、煮沸等极端条件,是一种潜在的疾病标志物.因此,miRNA的检测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简易、便携、灵敏、反应快速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miRNA检测的研究.本文综述了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对miRNA电化学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Wood等根据衍射光栅的反常衍射现象,意识到表面等离子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的存在。1957年,研究者发现当电子穿过金属薄片时存在能量吸收峰,他将这种消失峰称之为"能量降低的"等离子体模式,并指出了  相似文献   

9.
压电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标记、在线实时检测等特点。传感器生物识别分子的固定是制备压电免疫传感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其固定原理和方法均有许多进展。  相似文献   

10.
适配子具有靶分子广、特异性强、稳定等优点,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能够解决传感器检测中的一些缺点,适配子作为识别分子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生物传感器平台,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就适配子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着重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基因诊断.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医学应用,并展望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5-11的文章,检索词为“Ekctmchemical DNA Biosenso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和http://dx2.cqvip.com 2000-01/2005-11的文章,检索词为“生物传感器,医药学,药物分析,基因诊断”,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②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综述文献。③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6篇与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相关的文献,其中15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1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DNA传感器的基础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碱基序列的DNA,还可以用来检测DNA的损伤.它能在短时间内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他与生命过程相关的物质进行信息采集,可以帮助医生从基因层次上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对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②临床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③生物制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用于生物制药.原理是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来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④生物传感器的未来:由于生物传感器潜在的巨大优越性,在未来的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拓展,而广阔的市场需求又将进一步推动生物传感器的迅速发展。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微制造技术和生物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它将取代医学上一些传统的检测.化验方法,成为广泛普及的常规分析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2.
适配子是能通过特定三维结构与多种靶标紧密结合的寡核苷酸或肽.由于具有亲和力高,特异性好,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结构稳定,易合成等优点,适配子替代传统抗体,在多种疾病的基础研究、药物筛选、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适配子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压电石英谐振生物传感器在检验医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DNA、微量元素、电解质、生物化学指标和凝血功能等的检测。以该传感器构建的检测平台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简便、快速、准确、成本低、无需标记、可反复使用和适时动态检测的特点,展现其强有力的应用前景。现就其检测原理、构建方法、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凝血检测中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着重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基因诊断、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医学应用,并展望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1的文章,检索词为“ElectrochemicalDNABiosenso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和http://dx2.cqvip.com2000-01/2005-11的文章,检索词为“生物传感器,医药学,药物分析,基因诊断”,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②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综述文献。③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6篇与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相关的文献,其中15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1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DNA传感器的基础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碱基序列的DNA,还可以用来检测DNA的损伤,它能在短时间内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他与生命过程相关的物质进行信息采集,可以帮助医生从基因层次上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对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②临床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③生物制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用于生物制药,原理是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来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④生物传感器的未来:由于生物传感器潜在的巨大优越性,在未来的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拓展,而广阔的市场需求又将进一步推动生物传感器的迅速发展。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微制造技术和生物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它将取代医学上一些传统的检测、化验方法,成为广泛普及的常规分析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设计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将电化学方法的高灵敏度和DNA生物传感器的高度序列特异性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基因检测手段.本文在介绍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其设计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构建好的肽核酸压电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上引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复合体作为新型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方法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先固定上乙肝病毒(HBV)的bisPNA探针,加入HBV基因组DNA与之反应完全后,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反应。首先分别优化RecA蛋白及ATPγS的浓度,再观察最佳条件下传感器检测系统的频率下降值和反应时间。结果当RecA蛋白浓度为3mg/ml,ATPγS浓度为12.5μmol/L时,所引起的频率下降值最明显。最佳条件下所引起的频率改变为(112.2±12.7)Hz。结论在检测系统中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复合体,可有效地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高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法合成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3D-G@Au)复合材料,用其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壳聚糖、戊二醛与抗CYFRA21-1抗体交联,构建用于检测CYFRA21-1的3D-G@Au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构建成功的3D-G@Au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循环伏安图显示裸玻碳电极、3D-G修饰玻碳电极和3D-G@Au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峰逐渐升高,提示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成功。传感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最佳温育时间为60 min,最佳孵育温度为35℃。采用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CYFRA21-1,线性范围为0.1~300.0 ng/mL,检测限为0.1 ng/mL(信噪比=3),10 mmol/L维生素C、10mmol/L多巴胺和10mmol/L尿酸对检测无干扰,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8%、3.11%],与化学发光法比较,RSD为1.96%~4.78%。制备好的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在4℃条件下稳定30 d。结论构建的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用于血清CYFRA21-1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小干扰RNA(siRNA)通过RNAi途径沉默目的基因,因此其在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如今siRNA作为药物应用于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siRNA靶向传递到目标细胞或组织。适体是一种体外合成的单链DNA或RNA寡核苷酸,由于对靶分子有高特异性、穿透力强、低免疫原性等特点,适体可作为载体用于药物的靶向运输。本文主要介绍用适体介导siRNA靶向传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毛细管的DNA生物传感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2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毛细管内壁通过poly-l-lysine将20-mer-ssDNA(探针)固定,与互补靶核苷酸杂交后,通过溴化乙锭染色后检测与0.033 mmol/L靶核苷酸杂交后的荧光强度;同样浓度的靶核苷酸序列连续测定3次,进行重现性比较;及对不同杂交时间的荧光强度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溴化乙锭对毛细管固定探针与互补靶DNA杂交进行染色,用RF5000荧光光度仪测定荧光值,测定组高于试剂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03.15±19.41),(133.05±11.82)s-1,t=4.1106,P<0.05]。杂交14h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杂交1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03.06±17.36),(101.54±25.63)s-1,P<0.01],重现性较好。结论:在毛细管DNA传感器构建中,溴化乙锭可作为荧光标记物对模式寡核苷酸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杀不是疾病,是心理、社会和神经生物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行为。近20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自杀行为有着强烈的神经生物学因素。本文分析和归类了诱发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