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维生素D(VD)是人体的一种必需维生素,主要是通过日晒合成或食物摄入,合成的VD3需要和VD转运蛋白或清蛋白结合后,运输至肝脏和肾脏进行羟化并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VD[1,25(OH)2D3]。另外,由肝脏中合成的25(OH)D是人体血液循环中VD主要代谢产物,也是监测体内VD状态最稳定的指标[1]。既往研究表明,VD在体内主要发挥调节钙、磷代谢与维持骨骼稳态的作用,而VD不足则可引发一系列骨质疾病。最新研究发现,慢性肝脏疾病中不仅普遍存在VD不足的现象,而且VD受体(VDR)表达模式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vitamind,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属于固醇类衍生物。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VD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关系密切,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延缓其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VD对DN保护作用的研究,不仅能拓宽我们对于VD作用的认识,也将为DN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含量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方法使用竞争法,样本中的25-OH VD与生物素化25-OH VD衍生物共同竞争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25-OH VD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25-OH VD衍生物再结合链霉亲和素磁珠,形成抗体-抗原衍生物-磁珠的复合物,通过检测复合物的光信号来测定样本中25-OH VD的浓度。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干扰、稳定性以及方法比对等性能评价。结果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偏差小于1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在3.17~98.75 ng/m L之间测量值与靶值线性良好;生物素浓度不大于250 nmol/L、三酰甘油浓度不大于1 500 mg/d L、血红蛋白浓度不大于1 500 mg/d L、胆红素浓度不大于200 mg/d L时,对样本检测不产生明显干扰作用; 25-OH VD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在4℃条件下21 d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Immunodiagnostic Systems公司25-OH VD检测试剂盒(ELISA法)同时测定200例临床样本,回归方程为Y=1.006 2 X-0.166 3,r~2=0.979 2。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定量测定25-OH VD,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了解维生素D在糖尿病控制方面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VD)缺乏组和VD非缺乏组。分析25(OH)D的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VD缺乏组和VD非缺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吸烟年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缺乏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VD非缺乏组高(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C肽、白蛋白、TC、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缺乏组血清肌酐、空腹C肽、TG、VLDL高于VD非缺乏组(P<0.05)。VD缺乏组25(OH)D、Hb、eGFR明显低于VD非缺乏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25(OH)D与患者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与eGFR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或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尤...  相似文献   

5.
<正>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为固醇类衍生物,主要存在形式为维生素D_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_3(胆钙化醇)。维生素D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等,除食物性来源外,人体皮下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_3~([1])。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其经典作用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的变化,以及VD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设正常糖耐量对照组53例,测定血清中VD水平,比较两组VD水平的差异。在糖尿病患者中分别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HOMA—IR和HOMA—B估测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VD浓度与HOMA—IR及HOMA—β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较正常糖耐量组血清VD水平显著下降(P〈0.05);VD水平与HOMA—B呈正相关(r=0.48),VD水平与HOMA—IR无关(r=-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VD缺乏,VD水平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补充VD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V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胰岛素抵抗及新生儿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56名GDM孕妇随机分为VD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VD组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口服维生素D,400IU,每日二次,以20名健康孕妇为正常组;比较三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25-(OH)VD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新生儿的胰岛素水平。结果:VD组补充VD一个月后,25-(OH)VD,明显高于饮食控制组(P〈0.05):三组间的FINS有统计学差异(P〈0.05);VD组HOMA—IRI明显低于饮食控制组而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VD组和饮食控制组的FBG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胰岛素与VD组和饮食控制组有明显差异(P〈0.05),但VD组和饮食控制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D与GDM发生密切相关,GDM孕妇补充VD后,25-(OH)VD,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但却不能恢复至正常孕妇状态:补充VD对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胰岛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其不足或缺乏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钙磷稳态、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血糖血脂代谢,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降低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本文将围绕维生素D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及肾脏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CKD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周血VD、IL-6评价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的应用。方法病理学证实结直肠癌患者91例,检测外周血VD、IL-6和CEA水平;采用logistic拟合分析其对结直肠癌转移预后评估。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转移组VD(6.63±3.90)低于非转移组(10.05±3.98),P0.001;转移组IL-6水平为16.13(10.15~43.80)高于非转移组为8.25(4.66~12.15),P0.001;转移组CEA为9.49(2.38~117.34)高于非转移组为2.31(1.42~5.91),P0.001。CEA与转移ROC曲线AUC=0.693,P=0.002,灵敏度为71.05,特异度为64.15;VD、IL-6及CEA拟合ROC曲线AUC=0.824,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3.2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D、IL-6水平与转移预后有关,结合肿瘤抗原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的、有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选择20例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根据VD水平将脓毒症组分为VD严重缺乏组(16例)、V...  相似文献   

11.
王雪  李英 《临床荟萃》2018,33(3):267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的防治手段来阻止其进展。研究发现维生素D(Vitamin D, VD)除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维持免疫、降低尿蛋白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VD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延缓DN发生、发展,为D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VD在延缓DN进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维生素D(VD)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患儿775例,按照MPV、VD及IgE水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相应检测方法分别检测MPV、VD及IgE水平变化,并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VD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gE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26,P0.01),MPV与IgE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2=0.008,P0.01),IgE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8,P0.01)。结论 VD水平与MPV、IgE水平之间呈负相关,IgE与MPV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补充VD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在预防和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门冬胰岛素联合维生素 D(vitamin D, VD)补充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集以门冬胰岛素及VD为干预方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开始建库到2020年7月1日。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资料的提取,参照 Cochrane 质量评价的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1 130例患者(试验组563例,对照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门冬胰岛素联合VD补充能够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Meta分析结果还表明,门冬胰岛素联合VD补充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率。结论 门冬胰岛素合并VD补充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以及减少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发生。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的变化,以及VD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46名,正常糖耐量老年人53名,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VD含量,比较两组间VD水平的差异;在糖尿病患者中分别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HOMA-IR和HOMA-B估测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VD与HOMA-IR及HOMA-B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组较正常糖耐量组血清VD水平显著下降[14.90(13.27~18.59) vs 18.1(17.45~33.43),P=0.03];VD水平与HOMA-B呈正相关(r=0.48,P=0.02),VD水平与HOMA-IR无关(r=-0.08.P=0.69).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VD缺乏,VD水平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补充VD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程向娟  王琼康  李静 《临床荟萃》2020,35(8):711-71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2(VD2)不同用药周期方案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疗效。方法 200例DCA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按照体重给予VD2肌肉注射,每次5 000 IU/kg,每2周1次。根据用药周期方案不同分为3组,用药时间为3个月、6个月、1年。治疗结束后1年为临床终点。观察比较有效率,治疗前、结束时及结束1年后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1年组有效率高于3月、6月组,VD缺乏率低于3月、6月组,心率变异性指标、25(OH)D水平优于3月、6月组(P<0.05)。结论 DCAN患者存在普遍VD缺乏。VD2对DCAN有效,可改善患者VD营养状况及HRV指标,长周期治疗疗效优于短周期。  相似文献   

16.
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1.25(OH)2D3(VD3)在治疗骨病的同时,还具有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本实验目的是研究VD3,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骨髓来源内皮细胞系HBME-1的增殖、迁移、微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以便了解应用VD3治疗MM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临床特征,也是对MM进行诊断与分期的标准之一.维生素1D(VD)对MM细胞具有抑制作用,VD在治疗MM骨病的同时,可使多种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增强.VD受体(VDR)是VD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必经途径.近年,与MM相关的单核酸多态性(SNP)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多药耐药(MDR)基因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等,而与MM骨病相关的VDR基因仅国外有1篇文献研究报道.VDR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乳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热点.治疗MM的常用药物硼替佐米通过上调VDR信号通路刺激人成骨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笔者拟就VD与MM、VD与VDR、VDR基因多态性与MM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陈帅  乔虹 《临床荟萃》2014,(7):838-84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伴有残疾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血管性疾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给生素D(VD)对预防2型糖尿病(T2DM)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是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和糖耐量所必需的物质,VD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D3)对高糖(HG)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RECs,分为正常浓度(NG)组、高渗组、HG组、HG+阴性对照(NC)组、HG+小干扰RNA靶向的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siTXNIP)组、VD3+HG组、VD3+HG+NC组、VD3+HG+硫氧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随访6个月,于3个月时复测MoCA评分,6个月时评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3个月时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和早期卒中后认知正常(Non-PSC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_3水平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预测价值;根据血清25(OH)D_3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VD组与正常VD组,比较2组间早期PSCI发病率、MoCA评分差异。结果 270例患者中,早期PSCI发病率高达60.37%(163/270)。血清25(OH)D_3水平(OR=0.834, 95%CI为0.766~0.907,P0.001)是老年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脑梗死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关联强度大于男性患者。血清25(OH)D_3预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最佳截断值为23.17 ng/mL。低VD组早期PSCI发病率高于正常VD组,MoCA评分低于正常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水平血清25(OH)D_3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血清25(OH)D_3水平会影响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且对老年女性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要大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