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的出现,条件性致病真菌的感染日益增多。单纯使用抗真菌剂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故免疫抑制状态的逆转十分重要。近年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可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该文综述了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念珠菌、曲霉等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在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用以及艾滋病的出现,条件性致病真菌的感染日益增多,单纯使用抗真菌治疗往往不有取得满意的疗效,故免疫抑制状态的逆转十分重要,近年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可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该文综述了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念珠菌,曲霉等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胶凝素是一组具有以胶原蛋白和凝集素区结构为特征的蛋白,包括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肺表面活性物质脱辅基蛋白A和D、CL-L1、CL-46、胶固素等,是脊椎动物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因子。胶凝素选择性地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糖基,使胶凝素具有识别自我和异己的能力。胶凝素与病原微生物结合,通过活化补体及补体C3沉积而对病原微生物发挥调理作用;或直接凝集微生物,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β、4、6、10、12、17、23,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等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人类真菌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在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同时又可以通过诱导Th0细胞的分化类型而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对真菌感染的转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照"病原真菌?天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靶细胞?生物学效应"这一条真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主线,逐个梳理主要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人类真菌感染过程中的细胞来源、基本功能及其相互间作用,列举并分析各种原因造成其功能异常时所导致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可为人类真菌感染性疾病寻找更多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真菌病感染率的升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用药为二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一些咪唑类药物,随着抗真菌药的发展,治疗也有所发展。二性霉素B依然是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二性霉素B脂质体由于它的毒性小和作用强已越来越受到欢迎。新的感染菌的出现和耐药真菌的出现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期梅毒以Th1型细胞占优势,二期以Th2型细胞为优势.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y)可增强T细胞能力,促进感染梅毒螺旋体清除使皮损痊愈.随着疾病进展,Th1细胞因子降低,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增多,并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造成感染梅毒螺旋体在体内长期潜伏.Th7细胞可分泌白细胞介素7,其在梅毒免疫中起作用.其他的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也在抗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为了解我院近年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分离的163株致病性真菌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我国极低出生体质儿救治存活率己达82.4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穿刺、内窥镜检查、各种插管的留置、引流及透析治疗等的应用,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onfungalinfection,IFI)日益上升,IFI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达30%~40%,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1J。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新生儿IFI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极其重要。本文针对国内外新生儿IF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防治的简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一系列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显示体液免疫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热休克蛋白及其抗体对真菌病不仅有诊断价值、还可评估预后,其抗体更有保护作用。人源化的热休克蛋白90单克隆抗体有希望成为真菌病治疗的免疫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等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创伤性检查手段和治疗技术的逐步开展,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因素,使免疫受损人群不断增加,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各种新的病原真菌更是不断出现。但目前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主要是由于各地医院真菌检测技术及水平的参差不齐。本文对目前国内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检测项目的现状和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近来研究发现,真菌及真菌感染可能是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可以互相影响,甚至有些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会诱发真菌感染.故有必要了解熟悉念珠菌、马拉色菌及皮肤癣菌与银屑病的相互关系及鉴别诊断.就这些病原真菌与银屑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银屑病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并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入住ICU经筛选符合条件的2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和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是否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真菌药物情况,以及部分血生化检查指标,同时记录真菌感染者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1例患者中真菌感染者37例,深部真菌的发病率为16.02%。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从血液、尿液、痰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45株,其中酵母菌42株,霉菌3株,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18株)最为多见。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的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问差异。结论①深部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的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间差异。②高龄、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贫血是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2岁.咳嗽、间断咯血1月余.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间断咯血,伴发热,体温37.8℃~38.3℃,偶咯黄绿色痰,经抗生素治疗无效.住院1周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结节,表面暗红色,无坏死及破溃,有压痛.近十年来查白细胞计数在2×109/L~4×109/L,余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基因组是真菌等生物的一个鉴定和分类的遗传标志,对系统发生分析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加拿大学者提出了真菌线粒体基因组计划。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均为闭合环形双链DNA,基因组的大小为10Kb~80kb,通常包括编码呼吸链亚基的基因、编码ATP合成酶复合物亚基的基因、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和tRNA基因。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以作为真菌不同物种的DNA指纹用于鉴别,并且可对病原真菌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亲缘分析。  相似文献   

16.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梅毒后,机体对梅毒的免疫学反应复杂,多种细胞因子在梅毒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梅毒早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占优势,以利于机体清除梅毒螺旋体;随着病情进展,Th2型细胞因子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逐渐增强,导致梅毒螺旋体的免疫逃逸.概述Th1型、Th2型、Th17型等7种细胞因子及一些趋化因子在梅毒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日益增多的真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以及真菌感染的手术治疗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真菌生物膜(特别是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真菌生物膜关键的耐药机制,包括生长条件,细胞外基质,外排泵活性,细胞密度,药物靶点的过度表达以及应激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关系密切,近几年研究倾向于银屑病是Th1/Th17混合途径的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的发病中除了有树突细胞、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以及Tb1型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2、白介素18等参与外,还有Th17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3及白介素22等的参与,Th17型免疫反应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