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症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8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76.4%;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3.6%;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37.1%),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症最为常见(占9.0%).[结论]造血系统疾病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常见原因,其中又以AA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方法对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在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自所占比例。结果造血系统疾病73例,占74.49%,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进,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是致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病因;非造血系统疾病25例,占25.51%,主要与急、慢性肝病、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四大疾病有关。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很多,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需做全面详细的分析,以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方法对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在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自所占比例。结果造血系统疾病73例,占74.49%,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进,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是致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病因;非造血系统疾病25例,占25.51%,主要与急、慢性肝病、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四大疾病有关。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很多,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需做全面详细的分析,以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全血细胞减少3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马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447-8448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使在诊治此病时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6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321例,占89.2 %;非造血系统疾病39例,占10.8%.结论: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除造血系统疾病外,非造血系统疾病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病因患者骨髓细胞学表现。结果200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192例(96.00%),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主;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8例(4.00%)。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造血性疾病(P<0.05);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活跃,骨髓形态学多见异常;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特征为骨髓增生活跃,但巨核系细胞无特殊变化,部分骨髓细胞形态呈感染骨髓象特征。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病种繁多,主要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不同病因疾病骨髓细胞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疾病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降低诊断此类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7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83.3%;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6.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刘丽  胡小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2-847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时的骨髓变化及常见病因。方法对16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检查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79.8%,其中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9.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17.9%,急性白血病占16.4%。非血液系统疾病34例,占20.2%,其中急慢性肝病11例,重度感染8例,结缔组织8例等。7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度感染1例,肝病1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部分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就诊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给予骨髓细胞学检查,总结其病因。结果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79例,比率为77.46%,骨髓象特征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70.89%,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29.11%,骨髓形态多见有异常,其中白细胞、巨幼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23例,比率为22.54%,骨髓象特征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56.52%,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43.48%,巨核系多无明显变化,骨髓细胞形态有感染骨髓象征象。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多见于造血系统疾病,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上还需注意非造血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9.
全血细胞减少约占贫血的18.9%,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繁多,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其中血液系疾病占77.9%,非血液系疾病占22.1%。最常见的病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表现的占24%~36%。有的患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容  相似文献   

10.
梁月雄 《新医学》2005,36(8):454-455
目的:分析非造血系统疾病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43例初诊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143例非造血系统疾病中,急、慢性肝病比例最高,为43例(30%),其余依次为感染性疾病41例(28.7%)、恶性肿瘤29例(20.2%),风湿性疾病24例(16.8%)和其他疾病引起脾大并脾功能亢进6例(4.2%).初诊全血细胞减少的非造血系统疾病并非少见.因此,对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象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形态特征分析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方法对初诊22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及外周血象进行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占79.4%,急性白血病25%,再生障碍性贫血17.5%,MA14%,MDS7.5%,IDA6.6%,ITP4.4%,MM和HA各1.8%,骨髓坏死和淋巴瘤各0.4%;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0.6%,脾亢11.4%,IRP3.9%,感染性疾病(伤寒2例)和骨髓转移性肿瘤各2.6%。造血系统疾病三系血细胞减少多表现为中重度,非造血系统疾病多为轻中度,特别是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及贫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对于大细胞性贫血患者有一定的临床鉴别意义,特别与MDS、AA的鉴别,与其他红细胞指数有一定重叠性。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广泛,病因复杂,多为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红细胞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卢常青  喻琴  彭莉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15-2116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57例初诊时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血系统疾病34例,占59.6%;非造血系统疾病23例,占40.4%。【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既可由造血系统疾病,也可由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全血细胞减少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对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进行病因分析,从而提出此类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 ①对182例广东地区初诊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②电话、问卷及现场相结合调查患者的年龄、职业等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①广东地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主要为急性白血病(50.6%),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占急性白血病39.1%)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占急性白血病35.8%)最为常见,②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高发于21~50岁的中青年(50.7%),并且在各职业中以工人发病为主(60.9%).其中苯作业组占82.4%.结论 广东地区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等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病因,可能主要与长期接触苯等致癌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控制生产环境,减少劳动及生产过程中的苯等有害因素,是降低广东地区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78例初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本组病例中造血系统疾病占69.23%,其中以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较常见;非造血系统疾病占30.77%,其中以脾功能亢进、风湿结缔组织病较常见。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而造血系统疾病所致三系减少多为中、重度,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通过对造血系统常见疾病MA、MDS红细胞形态参数比较,MCV与RDW均大于正常值,MA组MCV及RDW较MD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并分析其常见疾病类型。方法对222例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结合骨髓组织化学染色及患者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疾病类型分析。结果22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4.65%(188/22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5.35%(34/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50例进行外周血涂片的患者中58%的患者外周血涂片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中,常见的为造血系统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外周血涂片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景昌 《临床荟萃》2011,26(12):1071-1072
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PCP)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而非一独立的疾病。它主要见于造血系统疾病,但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PCP临床并非少见,常被忽视,易引起误诊,为加深对此症的认识,现将我院208例非造血系统疾病PCP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病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68.9%,主要为急性白血病(14.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2%)、再生障碍性贫血(11.2%)、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10.2%);非血液系统疾病占31.1%,主要为结缔组织疾病(10.7%)、慢性肝病(7.2%)、感染(6.2%)。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复杂,需要密切联系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例(30.1%)占第二,而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有34例(18.3%),血液难治性疾病有21例(11.3%),还有原因未明的5例(2.7%),因此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全血细胞减少并非特发于某一种单一的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少部分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鉴别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症相互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疾病谱。方法:对13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进行外周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和或骨髓分析等检查。结果: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可分为血液疾病及非血液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占52.17%,非血液系统疾病占47.83%。血液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占首位。非血液系统疾病中,肝病性占首位。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可分为血液疾病及非血液疾病两大类,诊断时应拓宽思路,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