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Q-开关红宝石激光在Q-开关模式下脉冲宽度为20 ~ 40 ns,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该波长作用目标为黑素,来自氧合血红蛋白的竞争性吸收很小,选择性破坏黑素,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损伤。目前,Q-开关红宝石激光已经被广泛且有效地用于治疗雀斑、太田痣、咖啡斑及纹身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但是不建议用于治疗黄褐斑,因为这样会加重黄褐斑[1-2]。点阵模式Q-开关红宝石激光是近期出现的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新型激光设备,并已有小样本研究显示可治疗黄褐斑[3]。我们观察点阵模式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正>黄褐斑是棕色或灰棕色的不规则形色沉,多见于中年女性的面部,尤其发生于日照充足的地域。目前已发现的一些黄褐斑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失调、激素治疗、日光照射、某些药物的光毒性、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黄褐斑的治疗方法众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化学剥脱、光电疗法及中医中药等,单一疗法均疗效欠佳。目前认为综合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黄褐斑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外用药是黄褐斑治疗的首选,单用4%氢醌乳膏和三联疗法(4%氢醌乳膏+0.01%氟轻松+0.05%维A酸乳膏)为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被证实安全有效,苯丙氨酸、丁雷锁辛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锌、西酸模精华、二乙酰伯尔定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仿生寡肽68、氟他胺等是近年的新方法。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能增加疗效。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但易复发和色素沉着。强脉冲光、点阵激光尚缺乏大样本研究,CO2激光和铒激光疗效显著,但极易造成亚洲患者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故不适于亚洲人群。顽固性黄褐斑患者可考虑化学或物理剥脱治疗,皮肤磨削术使97%患者的黄褐斑获得了永久性清除。  相似文献   

5.
黄褐斑是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外用药物仍然是目前治疗黄褐斑的首选方法,包括遮光剂、脱色剂、维A酸、化学剥脱剂、糖皮质激素等.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大多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表皮型黄褐斑对常规激光治疗有效,但是会迅速复发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色素沉着.而真皮型和混合型的黄褐斑效果不佳,为提高疗效逐步发展新的治疗技术,包括CO2激光和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的联合治疗、Er:YAG激光、脉冲强光和点阵激光,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有效性及这些激光治疗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激光治疗黄褐斑的合适方法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光斑低能量的QSNY分别进行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并通过皮肤反应、MCI、CLSM和组织病理学等多种方法评估该方法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结束后,基本治愈8例,显效25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73.33%;MCI显著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见基底层及棘层中下部黑素显著减少,但是可见MC,且树突长。动物实验显示:治疗结束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完全消退,MCI显著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CLSM和组织病理见毛囊周围及基底层黑素颗粒和MC均显著减少;但是随访4周发现色素沉着复发,肉眼达治疗前的80%~90%,MCI显著增高,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CLSM和硫酸亚铁染色见黑素颗粒明显增加,MC的数目、密度明显增多。阳性对照组皮肤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大光斑低能量的QSNY治疗黄褐斑短期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但有复发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应用Medlite C6 Q-开关激光,以1064nm波长,6~8mm光斑照射面部,1次/W,10~15次为总疗程。结果治疗92例,基本治愈38例(41.3%),显效42例(45.7%),好转12例(13.0%),总有效率为87.0%,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Medlite C6 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可为黄褐斑治疗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多发于女性,无自觉症状,通常不需要接受治疗,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黄褐斑患者需要一种可接受的、安全的、减少色素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本病的方式多样,本文从治疗的角度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能量密度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为1064nm的Q开关Nd:YAG激光低能量密度治疗17例面部黄褐斑患者,1次/w,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根据患者MASI评分降低值和患者满意度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中,9例(52.9%)患者达到显著改善及痊愈。平均皮损改善级别为2.53级,起效平均次数3.18次,MASI评分平均降低了6.55分,患者满意率82.3%。部分患者在术中轻微灼痛、术后数十分钟有轻至中度红斑。结论低能量密度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本文从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黄褐斑病因复杂,目前治疗手段较多,但均无确切、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单用强脉冲光及联合激光、外用药和系统用药治疗黄褐斑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病因不明,尚元特效疗法,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抑制黑素生成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酪氨酸酶合成、抑制黑素小体转运、加速表皮更新等,其中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使用最为广泛;植物萃取物在治疗黄褐斑方面仍缺乏足够证据。应用明确有效的治疗及安全合适的维持治疗方案是主要治疗原则。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可能为本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单药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较大,而联合治疗因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受到医生的亲睐。目前黄褐斑的治疗多样,主要有口服、外用药物,激光或光子疗法,多种方案联合治疗等。黄褐斑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因、病程、临床分型、既往治疗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多重治疗、序贯治疗或补充治疗应纳入黄褐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咖啡斑是一种常见的表皮色素沉着性疾病,目前激光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其中包括Q-开关Nd:YAG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等,但单一使用这些方法疗效并不理想.咖啡斑的高复发率,治疗中对周围皮肤的损伤,以及咖啡斑对激光反应的不稳定性是目前咖啡斑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对咖啡斑发病机制、组织病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考虑针对其组织病理及发病机制的一些特点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以获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常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生活及精神方面的痛苦.黄褐斑的治疗疗效欠佳,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激素及日光照射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分型存在很多争议,且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有关黄褐斑分型的文章加以分析、归纳,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黄褐斑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光老化主要表现为皮肤皱纹增加、角质增厚、微循环变化以及色素异常改变.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是激光治疗光老化的新技术.该技术主要有非气化型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和气化型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其中气化型光热作用技术主要有点阵CO_2技术和点阵铒激光技术.从治疗的组织学改变、临床应用评价和不良反应三方面概述非气化型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点阵CO_2激光技术和点阵铒激光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的理化治疗包括强脉冲光、射频技术、激光及化学剥脱等.理化治疗作为黄褐斑治疗中的新技术,因其治疗周期短、有效率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其中,强脉冲光、短波长激光及化学剥脱适合于表皮型黄褐斑的治疗;而混合型及真皮型黄褐斑的治疗可选择点阵激光,长波长激光联合短波长激光、剥脱性激光和强脉冲光.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的发病与加重和日光暴晒有关,并具有夏重冬轻的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紫外线的直接作用及间接分子调节能增加皮肤黑素的生成,并且紫外线还可以通过促进自南基的生成而间接产生色斑.多种线索表明,紫外线与黄褐斑的发病存在联系,一般可见光引起的慢性光接触过敏可能也与黄褐斑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皮肤镜血管评分为++或+++以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黑素评分为++或+++的黄褐斑患者30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次,每3天1次,连续使用8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每日3次每次0.2 g;维生素E片每日1次,每次0.1 g;对照组仅口服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片,剂量同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个月后使用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估疗效,同时用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评估皮损,计算黑素评分、血管评分以及棕色斑和红色区指数。结果 实验组治疗开始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RCM黑素评分分布(z = 2.773,P = 0.006)、皮肤镜血管评分分布(z = 3.135,P = 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ISIA棕色斑指数下降(38.3 ± 3.1比43.9 ± 5.8,z = 3.091,P = 0.002),VISIA红色区指数亦下降(26.5 ± 5.6比33.3 ± 7.7,t = 2.752,P = 0.010)。治疗开始3个月后,对照组RCM黑素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23),而皮肤镜血管评分和VISIA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3个月后,实验组显效9例,好转6例;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11例,无效1例,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 = 2.276,P = 0.029)。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有效,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可辅助黄褐斑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