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丙泊酚麻醉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Ce50)。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9例,以效应室浓度TCI舒芬太尼,3 min后给予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舒芬太尼靶控浓度从0.4 ng/ml开始,相邻靶浓度之间比率为1.2。结果丙泊酚3μg/ml麻醉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e50为0.32 ng/ml,95%可信区间(CI)为0.3~0.36 ng/ml。结论在复合TCI丙泊酚3μg/ml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e50为0.32 n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concentration,EC50).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29例,年龄66岁~75岁.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路后给予咪达唑仑0.02 mg/kg.诱导同时以效应室靶浓度(target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和舒芬太尼,丙泊酚的初始Ce为1.5 mg/L,2 min后调至2.5 mg/L;舒芬太尼的Ce浓度为0.3 μg/L.当镇静/警醒评分≤2时,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待舒芬太尼Ce与血浆浓度(plasma concentration,Cp)平衡后McGrath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观察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若插管反应呈阳性,按序贯法依次升高下一例舒芬太尼的Ce,若插管反应呈阴性,则降低下一例舒芬太尼的Ce,各相邻浓度间比例为1.2.结果 舒芬太尼TCI抑制老年患者McGrath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0.194 μg/L,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174 μg/L~0.212 μg/L(P<0.01).麻醉诱导过程中舒芬太尼的平均用量为(0.211±0.039) μg/kg(P<0.01).结论 丙泊酚Ce为2.5 mg/L时,舒芬太尼抑制50%老年患者McGrath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反应的Ce为0.194 μg/L.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舒芬太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无肌松药下诱导重症肌无力(MG)患者气管插管所需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拟行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20例,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丙泊酚采用血浆浓度(Cp)TCI,维持3.5μg/ml不变;舒芬太尼采用效应室浓度(Ce)TCI,按序贯法确定浓度,依次为0.15、0.23、0.34、0.50 ng/ml等比递增,相邻效应室靶浓度之间比例为1.5.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 50%患者完成插管时舒芬太尼的浓度为0.23 ng/ml,95%的可信区间为0.20~0.27 ng/ml.结论 MG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和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 μg/ml,舒芬太尼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为0.23 n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丙泊酚镇静深度下瑞芬太尼抑制不同年龄患者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Cp50)、半数有效实测浓度(Cm50)值、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值.方法 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22岁~82岁,分为:青年组(n=20),22岁~44岁,中年组(n=20),45岁~64岁,老年组(n=20),65岁~82岁.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目标值定为45~55,待BIS目标值稳定5 min,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控浓度按序贯法确定,输注5 min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行气管插管,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计算瑞芬太尼Cp50、Cm50、EC50值.结果 3组患者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Cp50和95%CI分别是5.77 μg/L.,4.76 μg/L~7.01 μg/L;4.80 μg/L,3.56 μg/L~6.48 μg/L;4.06 μg,/L,3.52 μg,/L~4.92 μg/L.青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50和95%CI分别是5.90μg/L,4.47 μg/L~7.68 μg/L;4.60 μg/L,3.03 μg/L~5.90 μg/L;4.06 μg/L,2.97 μg/L~5.42 μg/L.青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50和95%CI分别是4.25 μg/L,2.04 μg/L~6.47 μg/L;3.62 μg/L,1.70 μg/L~5.54 μg/L;3.09 μg/L,1.3μ/L~4.89 μg/L.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达到目标BIS值时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3.6±0.6)mg/L、(3.4±0.8)mg/L、(2.7±0.8)mg/L,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在维持BIS值为45~55时,各年龄组之间的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瑞芬太尼的Cp50、Cm50、E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选择27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吸入8%七氟醚诱导同时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02 ng/ml.患者意识消失后七氟醚浓度降至5%,待舒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平衡1 min后行气管插管.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出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0.325 ng/ml,95%CI为0.307~0.342 ng/ml;EC95为0.363 ng/ml,95%CI为0.344~0.498 ng/ml.结论 七氟醚诱导时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为0.325 ng/ml和0.363 n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 (6.6±1.0)岁ASAⅠ级择期行整形外科手术患儿28例,丙泊酚以效应室靶浓度6μg/ml输注,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开始TCI瑞芬太尼,在瑞芬太尼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气管插管。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按Dixon序贯法法则确定,起始浓度为4.0 ng/ml,相邻效应室靶浓度梯度为0.2 ng/ml。结果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EC50为4.67ng/ml,95%可信区间为4.52~4.87 ng/ml。结论在复合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6μg/ml输注条件下,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EC50为4.67 ng/ml,95%可信区间4.52~4.87 n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麻醉恢复质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TCI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R组)和TCI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托品0.25 mg,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异丙酚血浆靶浓度(Cp)为4.0μg/ml,瑞芬太尼Cp为4.0 n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为0.4 ng/ml,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TCI异丙酚,瑞芬太尼Cp和舒芬太尼Ce分别为2.5、0.25 ng/ml,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 mg/kg,调节异丙酚Cp和七氟醚浓度,维持Norcotrend指数37~56.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S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但是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降低(P<0.05);2组均无一例病人发生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结论 与TCI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TCI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恢复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单肺通气全麻胸外科手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 ~ 64岁,体重指数<30 kg/m2.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 μg/kg,随后以0.3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TCI舒芬太尼3 min后TCI异丙酚,Ce 3 μg/ml,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行双腔气管插管.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TCI舒芬太尼初始Ce 0.3 ng/ml,如果前一例患者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相邻靶浓度之间比率为1.1.气管插管反应的标准:气管插管后3 min内MAP波动幅度超过基础水平15%和/或HR>90次/min.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结果 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0.23 ng/ml,其95%可信区间为0.20~0.26 ng/ml;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EC95为0.26 ng/ml,其95%可信区间为0.24~0.31 ng/ml.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TCI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0.23和0.26 n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对异丙酚全麻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57岁,随机分为5组(n=10),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分别设定为0.07、0.10、0.14、0.20、0.28 ng/ml.持续监测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心电图.麻醉诱导:异丙酚起始血浆靶浓度(Cp)3.0μg/ml,若Ce与Cp平衡后5 min意识仍未消失,以0.3 μg/ml浓度梯度递增,持续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患者意识消失时记录异丙酚Cp和Ce,并维持该浓度,随后按预设不同Ce TCI舒芬太尼,每分钟记录BIS、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MAP.待舒芬太尼Ce与Cp平衡时,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1.5mg/kg,行气管插管.结果 各组意识消失时异丙酚Cp、Ce及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I舒芬太尼后,BIS逐渐降低,当舒芬太尼Cp和Ce平衡时,BIS明显低于TCI舒芬太尼前水平(P<0.05);BIS与舒芬太尼Ce呈负相关(r=-0.419,P<0.05).结论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可进一步降低异丙酚全麻患者的BIS.  相似文献   

10.
胸腹部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药效学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研究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致患者意识消失时,胸腹部手术患者对切皮刺激无体动反应所需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的EC50和EC95。方法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57岁,随机分为5组(n=10),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设定为0.07、0.10、0.14、0.20、0.28 ng/ml。持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麻醉诱导:起始血浆靶浓度(Cp)为3.0μg/ml,以0.3μg/ml为浓度梯度递增,持续TCI异丙酚致意识消失,并维持该浓度至试验结束,记录此时异丙酚的Cp和效应室靶浓度(Ce)。随后按预设的不同Ce持续TCI舒芬太尼,待效应室和血浆室浓度平衡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 mg/kg,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切皮刺激时的体动反应和心血管反应,计算抑制切皮体动时舒芬太尼Ce的EC50和EC95。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时各组间异丙酚的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及给予琥珀胆碱后插管至切皮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舒芬太尼Ce的增高,每组切皮刺激体动发生率依次降低,对切皮刺激无体动反应的舒芬太尼Ce的EC50为0.12 ng/ml,其95%可信区间为0.09-0.14 ng/ml,EC95为0.20 ng/ml,其95%可信区间为0.17-0.31 ng/ml。结论复合TCI异丙酚[Cp(3.1±0.3)μg/ml]致意识消失时,抑制胸腹部手术患者切皮反应的舒芬太尼Ce的EC50为0.12 ng/ml,EC95为0.20 ng/ml。  相似文献   

11.
阔筋膜的血供特点及其代瓣术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观察了30侧成人大腿阔筋膜的血供来源和血管配布特点。发现大腿阔筋膜的营养动脉来自4个区域。股前上部阔筋膜的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起始部分支和缝匠肌外缘皮动脉的分支;股后阔筋膜的供应动脉来自股后皮神经的伴行动脉和动脉的分支;股外侧阔筋膜的动脉来自穿动脉的外侧肌间隔分支;股内侧阔筋膜的动脉则来自动脉自内侧肌间隔发出的分支以及较多的肌皮动脉阔筋膜支。本研究将为阔筋膜游离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何杰金病的颈部表现的规律。方法:对1999年至2002年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何杰金病患者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何杰金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和老年发病率最高。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直径多在5cm以内,最大可达16cm,颈部肿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颈侧区最常见。颈前区次之,病理类型以混合细胞型和结节型最多见。结论:只有了解何杰金病在颈部的发病规律,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性预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以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246例结果调查为基本数据,以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并存病三方面指标作为与手术风险性有关的因素,每一因素按程度轻重分为四级,分级赋值、综合评分。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手术风险高低的标志。用综合指数与并发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探讨综合指数作为手术风险性预测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综合指数w≤3安全,w=4较安全,w=5较危险,w≥6危险。  相似文献   

14.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量与扩张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量与相应的扩张面积,初步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本组7例病人分别于面、肩、胸、臀部埋入7个不同容量的扩张器,将每次注水扩张后的皮肤三维表面取模后转换成二维平面,应用计算机图象处理软件测定每次注水量与相对应的扩张面积。结果 随扩张器内注水量的增加,其皮肤扩张面积也随之增加,但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积的130%~180%时,扩张面积即不再增加,趋向一个平台期。结论 扩张器注水扩张并非没有限制,最多达设计容量的130%~180%时,即使再增加注水量,也不会增加皮肤的扩张面积。  相似文献   

15.
16.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战德  赵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2):904-905,i0002
[目的]探讨双头空心加压螺钉(DHSN)内固定配合带缝匠肌的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骨折断端或骨质缺损处采用带缝匠肌的髂骨瓣填充。[结果]随访1~8a,46例中44例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平均取钉时间14个月。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差,进行疗效评定:优23例,良19例,差4例。优良率达91%。[结论]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缝匠肌的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一指或多指的多关节毁损并伴有皮肤、肌腱、甲床等缺损的多处及复合组织缺损的重建与再造方法.方法 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单指或多指多关节复合组织缺损8例20指,均应用第二足趾的跖趾关节、近、远侧指间关节及其皮肤、肌腱、甲床等为供体,按受区所需进行分配并解剖、游离及拆分,然后分别移植到手指各缺损部位,进行血管、神经、肌腱等吻合,用一个足趾的不同组织修复一指或多指多部位、多组织的缺损.结果 重建的20指术后均顺利成活,接近原手指外观及功能,足部供区外观及功能影响较小.随访3个月~3年,按手外科学会再造指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6指,良3指,可1指.结论 根据受区所需,拆分第二趾,对一指多处或多个手指进行再造与重建,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一指多处或多指多处包括关节在内的复合组织同时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差显微镜联合应用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3例肾小球性血尿、2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分别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数量、尿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用URISYS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蛋白(PRO);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数量、畸形红细胞比率。结果:对于血尿来源的鉴别,UF-1000i检查的敏感度100%,特异度82.6%,相差显微镜检查的敏感度93.9%,特异度91.3%。UF-1000i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P〈0.01),相差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P〈0.01)。二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3,P〉0.05),二者诊断血尿来源的准确度相同。尿干化学分析中,尿蛋白阳性对于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65.2%。结论:联合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差显微镜是鉴别血尿来源的最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在微创条件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方法 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 2例 ,髁间棘撕脱骨折 2例 ,胫骨后侧平台塌陷伴髁间棘撕脱骨折 1例。结果  5例病人骨折复位满意 ,髁间棘撕脱骨折病例其交叉韧带均恢复其张力。患膝无疼痛及不稳 ,关节活动恢复良好。结论 关节镜的使用为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提供了一种创伤极小、可准确复位手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