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NSE含量及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的产生,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及对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 黄体酮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结论 黄体酮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脑梗死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ASA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在相应时间点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 ASA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璐  张一  王强  林其谁  宣海星 《山东医药》2007,47(35):32-34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组)、空质粒组和白介素(IL)-10基因转染组(转染组),后三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转染组及空质粒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SA脂质体/pcDNA3.1-IL-10,SA脂质体/pcDNA3,1(+)。各组大鼠于预定时间处死制作脑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IL-10基因表达情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转染组再灌注72h时大脑皮层及海马中均能检测到IL-10 mRNA表达,其余三组均无表达。转染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亦低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P均〈0.05)。证实SA脂质体介导人IL-10基因转染能减轻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其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30只,体重200~220 g,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组(MI/R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白藜芦醇组(MI/R+Res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建模前连续7 d予MI/R+Res组腹腔注射Res 30 mg/kg,余两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提取缺血脑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TNF-α、IL-6、MMP-9 mRNA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组及MI/R+Res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MMP-9及IL-1β的水平明显增加(P 0.05);与MI/R组相比,MI/R+Res组TNF-α、IL-6、MMP-9及IL-1β的水平显著减少(P 0.05);与Sham组相比,MI/R组及MI/R+Res组缺血脑组织TNF-α、IL-6、MMP-9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 0.05);与MI/R组相比,MI/R+Res组TNF-α、IL-6、MMP-9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 Res可以降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和再灌注所造成脑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进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缺血组、缺血后处理组。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制备局灶性缺血,缺血后处理即在缺血后2 h进行3次30 s/30 s的再灌注/再阻塞。对脑梗死体积、神经系统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转录水平、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查。结果缺血后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局灶性缺血组,神经系统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缺血后处理组抑制了TNF-α和IL-1β的转录,及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结论缺血后处理组可以保护由局灶性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这与TNF-α和IL-1β转录的弱化,及TNF-α、IL-1β、TLR2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退素E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择SPF级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mg/kg消退素E1)和高剂量组(5mg/kg消退素E1),每组10只,连续灌胃5d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采用Longa评分法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计算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应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和TNF-αmR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IL-6、IL-10和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且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行为学评分较低剂量组进一步降低[(1.6±0.3)分vs (2.1±0.4)分,(70.3±3.5)%vs (78.1±3.2)%,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1、IL-6、IL-17和TNF-α水平及脑组织IL-1、IL-6、IL-17和TNF-αmRNA表达明显下调,且高剂量组小鼠较低剂量组进一步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退素E1可显著降低全身和局部脑组织炎症,降低脑梗死面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即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阿司匹林及中药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中药大黄素甲醚预处理组。各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实验动物模型,给予各组大鼠不同预处理方式,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均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且药物预处理中大黄素甲醚预处理较阿司匹林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同样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现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中药大黄素甲醚效果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白介素(IL)-10基因转染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半影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立体定向脑室内注射的方式进行转染,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转染效果,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半影区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半影区TNF-α和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IL-10基因转染组半影区TNF-α蛋白含量分别为(0.66±0.04)、(1.16±0.26)、(1.15±0.26)ng/g和(0.84±0.05)ng/g,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0.37±0.05)、(1.25±0.39)、(1.21±0.58)ng/g和(0.62±0.05)n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IL-10基因转染组TNF-α和IL一1β含量则较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显著降低(P<0.01);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IL-10基因转染组半影区TNF-α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53、9.42±1.83、9.69±1.96和3.53±1.09;IL-1β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51、27.81±4.84、23.96±4.90和13.55±4.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NF-α和IL-1β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IL-10基因转染组TNF-α和IL-1βmRNA表达量则较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显著降低(P<0.01). 结论 人IL-10基因转染后能抑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半影区TNF-α和IL-1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缺血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脑梗死组织水肿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n=44)和假手术组(n=40).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再灌注后6 h、24 h、3 d、7 d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确定梗死灶大小,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评价脑水肿程度,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缺血脑组织TNF-α含量.结果 缺血脑组织TNF-α含量在再灌注6 h即升高,为(445.8±91.7)pg/ml,3 d达高峰,为(715.5±121.3)pg/ml,与假手术组和其他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此后逐渐下降,7 d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478.1±145.5)pg/ml对(148.5±101.7)pg/ml,P<0.005];脑组织水含量的起始变化滞后于TNF-α含量的增高,脑缺血再灌注24 h才显著增高(P<0.001),3 d达高峰(P<0.001),7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演变与TNF-α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TNF-α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梗死体积变化有关,对脑组织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丁苯酞预处理(NBP)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前1周按400 mg·kg~(-1)·d~(-1)NBP预处理。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LR4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sham组为0分,NB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1.62±0.15)分]显著低于IR组[(2.33±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体积测定显示:NBP组脑梗死体积[(164.3±7.5)mm3]小于IR组[(186.5±10.1)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BP组脑组织TLR4蛋白(9.1±1.1)及mRNA(10.2±1.3)均较IR组TLR4蛋白(14.4±1.3)、mRNA(15.6±1.4)表达降低(P0.01)。结论丁苯酞抑制TLR4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毒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单纯尿毒症组(CRF组)6只、尿毒症合并脑I/R组(CRF+I/R组)24只,制备尿毒症模型,成模后,再取同样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脑I/R组24只。将I/R组和CRF+I/R组大鼠再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2h后再灌注,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2、12、24h)I/R组、CRF+I/R组又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I/R组和CRF+I/R组按再灌注后的时间点取材,正常对照组在饲养3~7d后取材,CRF组在成模后0~3d取材,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mRNA表达情况。结果 TNF-αmRNA:正常对照组与CRF组大鼠脑组织TNF-α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CRF组大鼠TNF-αmRNA的表达较I/R组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脑I/R两组大鼠TNF-αmRNA在2h时间点表达最强,此后逐渐下降;CRF+I/R组大鼠各时间点TNF-αmRNA的表达均较CRF组、I/R组升高(P0.05)。IL-1βmRNA、IL-6mRNA:CRF组大鼠IL-1βmR-NA、IL-6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I/R组各时间点相比,CRF组大鼠IL-1βmRNA、IL-6mRNA的表达均明显偏低(P0.05);脑I/R两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IL-6mRNA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至24h达高峰;与I/R组和CRF组相比,CRF+I/R组各时间点IL-1βmRNA和IL-6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炎症因子参与了尿毒症大鼠的脑I/R损伤,提示尿毒症的微炎症状态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并寻找有效预处理的产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10)和阿司匹林预处理组(n=50)。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10只,分别于预处理后即刻、3h、1、3、5d行大脑中动脉闭塞,以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局部脑缺血2h,于再灌22h观察阿司匹林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病变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预处理后3h、1、3d组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IL-1β和TNF-α含量减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对随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1β和TNF-α的过量表达有关,这种保护作用产生于预处理后3h,1d达峰,持续至第3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吡格列酮(15 mg/kg)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试验测定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ASA)技术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吡格列酮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并降低血中炎症反应相关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108 只雄性 SD 大鼠,用线拴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手术加葛根素组、手术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5个不同时段观察点(6 h、12 h、24 h、48 h、72 h),手术加葛根素组大鼠应用葛根素干预治疗, 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大鼠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时间点TGF-β1的表达,测算72 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和手术加葛根素组各时间点缺血区脑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手术加葛根素组各时间点TGF-β1的表达均较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DEX组(低剂量DEX组、中剂量DEX组和高剂量DEX组),每组各12只。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结束后Sham组和I/R组大鼠持续静脉泵入生理盐水2 h,速度为2 ml/h,低剂量DEX组、中剂量DEX组和高剂量DEX组大鼠分别静脉输注0.05、0.50、5.00μg·kg~(-1)·min~(-1)DEX,持续静脉泵注2 h。造模结束后,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区域面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CAM-1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大鼠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面积,其他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面积均明显高于Sham组,同时高、中、低剂量DEX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面积均显著低于I/R组(P<0.05);与Sham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CAM-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相比,高、中、低剂量DEX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CAM-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是不同剂量DEX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及血清和脑组织中各检测指标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以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面积,并且能够通过抑制血清及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同时无显著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栓线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20):假手术组、模型组、TMP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不插入线栓,其余操作均同模型组;TMP治疗组大鼠在被拔出线栓再灌注时,腹腔注射TMP 20 mg/kg。再灌注24 h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麻醉处死,取材检测。干湿称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3,5-三苯基氮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梗死侧脑皮层中miR-199a-5p、Bax、Bc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梗死侧脑皮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及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p65)的表达。结果 TMP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缺陷评分(P<0.05),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5),减少梗死体积(P<0.01),减轻脑组织破坏。模型组miR-199a-5p、Bax、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MP治疗可显著降低miR-199a-5p、Bax、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Bcl-2 mRNA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TMP治疗组大鼠脑皮质和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TMP治疗组中NF-κB p-p65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TMP可减轻CIRI,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iR-199a-5p的表达,减少凋亡,降低炎症反应,且可降低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采用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比较,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降低(均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其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程度更小.结论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NO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耐受大鼠EPO mRNA和HIF-1α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方法采用两次线栓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预缺血10min后1、3、7、14、21d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后处死,通过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脑梗死体积缺血预处理组1、3、7d亚组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相应各亚组的梗死体积比较明显减小(P〈0.05)。RT-PCR显示缺血预处理组3、7d亚组EPOmRNA、HIF-1α mRNA表达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相应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PO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0min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EPO及HIF-1α在一定时间窗内表达明显增多可能是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