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已发现的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一个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L-plastin启动子序列,发现在距离转录起始点-1751上存在多态性位点T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文献报道的启动子序列质粒(-1751C),测定含-1751T质粒和含-1751C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用巢式PCR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和癌组织中该位点序列,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L-plastin启动子,并发现一个位于-1751的多态性位点(C/T);成功构建启动子序列含-1751C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表明(-1751C)质粒启动子转录活性为(-1751T)质粒的4~5倍,2者受到雄激素刺激后活性均升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和细胞株。结论鉴定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的L-plastin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含有不同碱基位点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雌激素受体在L-Plastin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进一步阐明雌激素受体在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L-Plastin启动子的序列,寻找可能调控L-Plastin表达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利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删除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重组子,检测切除该片段序列后荧光素酶活性,并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证实雌激素受体是否结合于该位点,研究雌激素受体在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作用。结果TF SEARCH软件分析表明,在L-Plastin启动子上距转录起始点-85~-70bp处,含有雌激素受体结合位点ATTTCACTGTGACCT,删除该结合位点后L-Plastin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表明雌激素受体α是结合于该位点的转录因子。结论雌激素受体α具有促进L-plastin在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L-plastin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Tm-shifting(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结合融解温度曲线分析法)分析方法,对82例前列腺癌人群和94例对照人群的L-plastin启动子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L-plastin启动子TT、CT、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C在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前列腺癌组内不同病理分级中,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TT、CT、C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前列腺癌组内不同临床分期中,与TT纯合子相比,CC纯合子前列腺癌Ⅳ期的风险增加至5.0倍(P<0.05).结论 L-plastin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前列腺癌无相关,但该启动子多态性可能在预测前列腺癌进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9-顺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系 LNCaP 中同源盒基因 NKX3.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反转录 PCR 和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9-顺维甲酸对 LNCaP 细胞周期及 NKX3.1表达的影响;构建和转染 NKX3.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及其缺失突变体,通过报告基因活性测定,鉴定 NKX3.1启动子中受9顺-维甲酸调控的区域。结果:通过转染及报告基因检测,发现9-顺维甲酸在 LNCaP 细胞中可明显提高 NKX3.1启动子的活性:RT-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9-顺维甲酸可提高 NKX3.1mRNA 和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通过启动子缺失突变分析,发现 NKX3.1基因上游-936至-921区明显受9-顺维甲酸诱导调节;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结果显示,9-顺维甲酸可阻止 LNCaP 细胞于 G_1期,减少 G_2/M 期细胞。结论:9-顺维甲酸作为诱导分化剂可阻止 LNCaP 细胞于 G_1期,减少细胞有丝分裂,并明显上调前列腺特异的抑癌基因 NKX3.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TGF-β1基因-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17例正常对照组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和启动子^-590C〉T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分析其与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不存在内含子^861-20T〉C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存在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虽然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椎间盘疾病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L4,5、L5S1的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TGF-β1基因内含子^861-20T〉C位点和启动子^-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无关,但启动子^-509C〉T多态性可能与椎间盘疾病的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中L-plastin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L-Plastin基因的调控作用,确定甾体类激素对前列腺癌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L-plastin启动子于含荧光素酶的pGL3质粒,利用PCR定点突变法依次构建切除ARE1、ARE2、ARE3、ERE序列的pGL3重组子,将重组子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检测荧光素酶强度,以了解ARE1、ARE2、ARE3、ER调控L-plastin表达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L-plastin启动子的荧光素酶pGL3重组子以及切除ARE1、ARE2、ARE3、ERE位点的重组子,将这些重组子转染细胞后其荧光素酶强度有明显改变,切除ARE1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1/3;切除ARE2后,荧光素酶活性与单纯切除ARE1相比下降1/2;切除ARE3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1倍;切除ERE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约4/5。结论在L-plastin启动子转录活性中ARE1、ARE2、ARE3、ERE在前列腺癌中对其下游基因L-plastin起到调控作用,ARE1、ARE2、ERE起促进作用,ARE3起抑制作用。而且,L-plastin启动子上存在其他受甾体类激素调控的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明确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缺失的GADD45β基因近端启动子活性调控中心,并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细胞HepG2中GADD45β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30~50个碱基的间隔,于体外人工合成GADD45β近端启动子序列(-618~-520),分别插入pGL3 basic荧光素表达质粒的荧光基因上游,以电穿孔法转染HepG2,根据启动子活性强度结合TRANSFAC数据库,分析可能存在的转录调节因子结合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S腺苷蛋氨酸作用前后HepG2细胞GADD45β表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S腺苷蛋氨酸对GADD45β启动子活性的诱导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并为GADD45β近端启动子研究提供功能性证据.结果 GADD45β近端启动子中含有3个NF-kB转录调节因子与启动子结合位点(-602/-593、-581/-572、-537/-528);S腺苷蛋氨酸能明显诱导HepG2中GADD45β的表达,并呈现出剂量一效应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其能相应明显诱导NF-kB的启动子活性.结论 S腺苷蛋氨酸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缺失的GADD45β基因表达,增强转录调节因子NF-kB的活性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为S腺苷蛋氨酸的肝脏保护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同源盒基因IRX1的核心启动子序列,并探讨其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IRX1基因启动子范围: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构建含有IRX1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的真核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GES-1胃黏膜细胞,通过检测不同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活性,判断不同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IRX1基因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700 bp范围内.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IRX1基因5'侧翼区8个截短片段报告基因质粒,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p-416>p-584>p-715>p-350>p-687>p-320>p-188>p-92 除p-92与p-188片段外,其余各片段与PGL3-basic空载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p-416片段活性最强,片段p-320与片段p-188之间出现较大活性落差.结论 IRX1基因上游序列启动子以p-416转录活性最高,核心启动子位于-320~-188区间,该区间具有Sp1、TFⅡD等转录因子结合序列,是下一步转录调控机制研究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启动子区-2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影响前列腺癌预后因索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CR-LDR)分析16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4基因-260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羟基脲对肝癌细胞HepG2中GADD45β表达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明确肝癌细胞中GADD45β基因近端启动子序列,探索羟基脲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GADD45β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合成GADD45β近端启动子序列群(-618~-314),构建荧光素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根据启动子活性强度结合数据库分析存在的转录调节因子结合位点;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羟基脲作用前后HepG2细胞GADD45β表达,并进一步比较羟基脲对GADD45β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分析羟基脲对HepG2的抑制效应,并通过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测定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果 GADD4518近端启动子中含有3个NF-кB(-602/-593、-581/-572、-537/-528)和1个E2F-1(-470/-436)转录调节因子与启动子结合位点;羟基脲能明显诱导HepG2中GADD45β的表达,并呈现出剂量-效应的正相关关系,同时NF-кB和E2F-1启动子均明显增强.羟基脲能够明显抑制HepG2的DNA合成能力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同时羟基脲能迅速启动HepG2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羟基脲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缺失的GADD45β基因表达,增强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