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睾丸良性占位病变1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睾丸良性占位病变的诊疗水平。 方法 对过去 2 0年间临床诊断睾丸肿瘤而行睾丸探查术的 77例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77例中良性占位病变 18例 (2 3% ) ,其中 13例行睾丸肿物切除术 ,5例行睾丸切除术 ,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或转移。 结论 睾丸良性占位的发生率可能远高于一般报道。在认识到良性病变高发率的基础上对可疑病人进行积极的探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睾丸切除。病史 ,体检 ,B超等对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人睾丸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睾丸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2005年间收治的15例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为体检时发现睾丸肿物,MRI、B超及术中冷冻切片活检是其主要诊断方法;行睾丸切除术3例,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12例,病理检查证实表皮样囊肿9例,支持细胞瘤2例,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3例,间质细胞瘤1例。术后2个月~11年随访,无复发及恶变。结论:睾丸良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应引起足够重视,B超、MRI及术中冷冻切片活检具有临床诊断价值;治疗首选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这对于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睾丸良性占病变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睾丸良性占病变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过去20年间临床诊断睾丸肿瘤而行睾丸探查术的77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77例中良性占位病变18(23%),其中13例行睾丸肿物切除术,5例行睾丸切除术,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睾丸良性占位的发生率可能远高于一般报道。在认识到良性病变高发率的基础上对可疑病人进行积极的探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睾丸切除。病史,体检,B超等对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附3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肾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15年来收治37例肾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B超、CT、彩超之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肾脏良性占位病变占肾实性占位病变有提示诊断有意义。结论 随着B超、CT的普及,肾脏良性占位病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CT及彩超联合检查可绝大多数肾良性占位病变在术前作出诊断和提示,结合术前穿刺或术中冰冻活检可与肾癌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8.
成人睾丸胚胎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睾丸胚胎癌的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睾丸胚胎癌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外病理文献.3例中Ⅰ期2例、Ⅲ期1例,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基础上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3例病理诊断均为睾丸胚胎癌,1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1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其余2例均健康生存.结论 睾丸胚胎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多数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阴囊理学诊断,B超、CT、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等,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睾丸恶性淋巴瘤(附1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84~1996年共收治12例睾丸恶性淋巴瘤,占同期睾丸恶性肿瘤的5.6%,其中双侧2例(16.6%)。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块,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全部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3例行化疗和放疗,8例单纯化疗。7例2年内死亡(63.6%)。对睾丸恶性淋巴瘤应采用积极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本组12例,年龄2个月~8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术前常规进行血清AFP检查,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阴囊和腹膜后超声检查,睾丸MRI检查.术中冷冻病检了解肿瘤性质,决定手术方式.采用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后根据瘤体性质进行相应的化疗,必要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监测血清AFP动态变化,并行阴囊、腹股沟、腹膜后超声检查和胸片检查.结果 本组12例,病理结果均为卵黄囊瘤.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11例,睾丸肿瘤剔除术1例.卵黄囊瘤Ⅰ期12例,10例术后化疗一个疗程,睾丸肿瘤剔除术1例术后拒绝化疗,1例因为经济困难未行化疗,术后6个月肝肺腹盆腔、骨骼转移、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转移压迫下腔静脉致布加氏综合征,放弃治疗;1例术后1个月复检AFP再次阳性,PET检查提示阴囊残留复发(再次手术),腹膜后转移1例,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1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结论 卵黄囊瘤Ⅰ期宜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Ⅱ期以上应考虑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宜配合化疗.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0月至200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runner腺瘤5例,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上腹部不适(64%)、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50%)和腹痛(20%)为本组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仅发现1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5例行十二指肠镜检查,4例发现肿瘤;9例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8例明确见到肠腔内占位性病变;3例予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发现病灶;2例行B超、CT检查,1例提示十二指肠肿瘤;11例患者(79%)术前经检查获确诊。全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围手术期死亡1例;13例术后获2~11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上腹部不适或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其中1例尚行阴道成形术,术后均能进行性生活。结论:对睾丸女性化患者而言,明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9例原发性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原细胞瘤20例(51.3%),非精原细胞瘤18例(46.1%),恶性淋巴瘤1例(2.6%)。临床表现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主,B超为低回声或回声不均团块,CT和MRI对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型隐睾恶变有重要价值。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取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随访率为76.9%。除2例Ⅲ期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生存。结论:任何睾丸肿块均应排除肿瘤;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CT和MRI有助于临床分期;肿瘤标记物对预后和疗效观察有一定参考价值;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而定。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SGCT)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NSGCT的临床资料。26例中,胚胎癌7例(26.9%),畸胎瘤5例(19.2%),卵黄囊瘤4例(15.4%),绒毛膜上皮癌1例(3.9%),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GCT)9例(34.6%)。睾丸无痛性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Ⅰ期16例,Ⅱ期8例,Ⅲ期2例。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5年,术后复发2例,2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NSGCT中以MGCT及胚胎癌最为常见,B超、CT或MRI为其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的治疗与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0例双侧睾丸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肿瘤标志物、治疗方式和病理资料。年龄19~58岁,平均34岁。双侧同时性癌2例,癌均为Ⅰ期病变。异时性癌8例,初发肿瘤Ⅰ期5例、Ⅱ期3例,对侧肿瘤Ⅰ期6例、Ⅱ期1例、Ⅲ期1例。初次肿瘤精原细胞瘤4例,对侧肿瘤精原细胞瘤3例。结果2例同时行双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8例先后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腹膜淋巴结清除术3例。术后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雄激素缺乏综合征,7例行雄激素替代疗法。10例随访9个月~23年,平均10,5年,死亡2例,转移2例(1例带瘤生存),局部复发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双侧睾丸肿瘤异时性多见,常见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可以选择性行保留睾丸手术。 相似文献
18.
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精索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手法复位成功,5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15例行坏死睾丸切除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是诊断精索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积极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 方法 睾丸内胚窦瘤患者24例.年龄5个月~33岁,中位年龄20个月,其中<2岁者15例、2~14岁者5例、>14岁者4例.症状为睾丸肿大20例,腹痛、腹部包块2例,反复咳嗽2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率85%(17/20).术前分期:Ⅰ期18例,Ⅱ期4例,Ⅲ期2例.24例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8例加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化疗. 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网状结构23例(96%)、透明小体22例(92%)、腺样结构20例(83%)、内胚窦样结构16例(67%)和实体状结构13例(54%).术后患者血清AFP均下降,2例再次升高,均发现复发或转移.21例随访20个月~12年.死亡2例,其中1例I期患者术后2年死于肺部转移及脊椎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1年死于全身转移.无瘤生存19例,其中存活1年~者5例、3年~者6例、5年~者4例、10年~者4例.8例存活≥5年者均为Ⅰ期患者. 结论 早期诊断、采用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睾丸内胚窦瘤疗效的关键.AFP可作为诊断及判断早期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