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昌全 《现代免疫学》1993,13(3):182-184,175
本文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调节的机理和免疫系统的效应物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两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有关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情况,展示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1.免疫器官上具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免疫细胞上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激素受体;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植物神经和垂体内分泌两条途径与免疫细胞上受体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免疫功能的调控;3.免疫效应物质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调控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的神经紧张素(neurotensin,NT)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SP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正中隆起内SP免疫反应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沉淀,广泛分布于轴突内的小清亮囊泡周围和基质内;NT免疫反应产物则为电子密度高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胞体、树突和轴突内。含SP的轴突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也可与阴性树突形成传出性轴-树突触;含NT的树突和胞体均可接受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此外,SP阳性轴突末梢还可与NT阳性神经元的树突棘形成对称性轴-棘突触及与NT阳性轴突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中隆起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提供了新的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胃肠粘膜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INE)网络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脾气虚合并胃溃疡模型中胃粘膜D细胞分泌SST的活性显著增强;空、回肠分泌SP、VIP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胃粘膜免疫细胞分泌IL-2的活性增强。结论 大鼠脾气虚胃溃疡模型的SST、SP、VIP、IL-2的合成及分泌水平发生了改变,表明胃肠粘膜局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是脾虚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免疫递质(immunotransmitter)和免疫激素(immunohormone)的概念分别由Hall(1985年)和Besedovsky(1981年)提出,据称免疫递质是指“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向神经元和其他细胞传递特异信息的物质”,而免疫激素是指“免疫细胞释放的影响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信使物质”。可见此二概念含义相近,均指由免疫细胞产生,作用于其他细胞的物质,故下文统称为免疫递质(激素)。Pouplard 1976年发现Ig的Fc段可结合在动物垂体分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激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丘脑垂体通过各自相应的轴所释放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认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参照Mroz的方法制备P——物质抗原,用六只家兔免疫制备P物质抗体。经RIA测定N.10SP抗体漓度为1:150,000——180,000.用Scatchard作图求得抗体亲和常数Kd=3.5×10~(10)L/M。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抗体之特异性灵敏性。其工作稀释浓度IF法为1:4000~8000,PAP及ABC法为1:10,000~20,000,染色背景低。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大鼠及豚鼠的脊髓、胃肠道、胰、肾上腺等部位之形态与分布和文献报导相似。实验表明,自制N.10SP抗体可适用于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7.
丽斑麻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淑兰  高欣  王淼  赵文阁  陈辉 《解剖学报》2008,39(5):751-755
目的 研究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h)、胰多肽(PP)和P物质(SP)6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 5 -HT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都有分布,在空肠的分布密度最高.SS细胞在食管和直肠未检测到,胃体部分布密度最高.Gas细胞和PP细胞仅分布于胃幽门和小肠,其分布密度高峰均在十二指肠.Gln细胞分布于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并且幽门处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部位.在整个消化道中未检测到SP细胞. 结论 5种可检测到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其分布型的特点可能与动物的食性及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分泌激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丘脑垂体通过各自相应的轴所释放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认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彭卫民  左明雪 《解剖学报》2002,33(3):325-327
目的 观察P物质 (SP)在鸽旁听觉神经通路中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 结果 SP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纤维集中分布在中脑外侧核背部 (MLd)周围的丘间核 (ICo)、脑桥外膝体腹侧核 (VLV)的周围、丘脑卵圆核 (Ov)的背侧和内侧、下丘脑腹内侧核 (VMN)周围、端脑带状核 (Tn)周边区及端脑的视前区前核(POA)。 结论 在鸽旁听觉神经通路和控制生殖脑区中存在大量SP免疫阳性结构 ,推测SP可能参与了鸟类的发声控制及生殖内分泌调制。  相似文献   

10.
ACTH,ACTH—R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CTH不仅是一个由内分泌细胞合成 ,分泌的激素 ,作用于肾上腺 ,也可由各种免疫细胞合成 ,分泌 ,并可与免疫细胞上的ACTH受体结合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另外 ,ACTH也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因此 ,ACTH及其受体在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Substance P and substance P receptors in bone and gingival tissu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bstance P (SP)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tachykinin family of neuropeptides, which work as neurotransmitters or neuromodulator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analysis of SP receptors, particularly the neurokinin-1 receptors (NK1-Rs) that have high affinity for SP,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y are distributed not only in the cells of the neuronal or immune systems but also in peripheral cells.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SP and its cellular receptors is not limited to the nervous or immune systems, but is more extensive than previously appreciated. SP-like immunoreactive (SP-LI) axons have been localized in both bone and gingival tissue, and SP receptor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osteoclasts, osteoblasts, and junctional epithelial cells, as well as in neutrophi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e distribution of SP-LI axons and SP receptors suggests that SP may directly modulate bone metabolism and gingival tissue functions through SP receptors.  相似文献   

12.
Substance P (SP) is an undecapeptide that has the amino sequence Arg-Pro-Lys-Pro-Gin-Gln-Phe-Phe-Gly-Leu-Met-NH2 and that belongs to a family of structurally related peptides known as tachykinins, the latter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 is involved in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ells in the immune system, including the induction of cytokines in immune cell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P on constitutive and/or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in cultured blood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MDM).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for 14 days were treated with SP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10(-10) to 10(-6M) in the presence of LPS before culture supernatants were harvested. TNF bioactivity in culture supernatants was measured with L929 cell line MDM from 10 of 12 donors treated with a SP alone showed increased TNF production. SP and LPS also interacted in a synergistic fashion in upregulating TNF production in MDM from responders.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SP was inhibited by two SP antagonists, spantide ([D-Arg-1-D-Trp-7-D-Trp-7-D-Trp-9-leu-11]-SP) and CP-96,345 (a nonpeptide antagonist of the SP receptor). In addition, an anti SP polyclonal antibody blocked the SP effect on TNF production in cultured MDM, further indicating the specificity of these effec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P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monokine production by human monocytes/macrophag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Lig)对休克血浆(SP)所致豚鼠心室乳头肌电生理特性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SP对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及不同剂量Lig的干预作用。结果(1)用含有SP的灌流液灌流标本时,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APA)、超射值(OS)均显著升高(P〈0.05),复极50%、90%时间(APD50、APD90)及动作电位时程(APD)均明显延长(P〈0.05);(2)Lig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P引起的APA、OS升高,延长APD50、APD90及APD,此种干预作用以5.12mmol/L Lig最为明显。结论SP可导致正常豚鼠心室乳头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而Lig可剂量依赖性地干预此种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肿瘤细胞模型,为基因疫苗的抑瘤效应研究及免疫机制的探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PSMA.pcDNA3.0质粒和pcDNA3.0质粒转染至SP2/0细胞,G418筛选后获得了稳定生长的阳性克隆细胞株。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blot检测P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均证明转染了PSMA.pcDNA3.0质粒的SP2/0细胞表达PSMA。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SMA的小鼠肿瘤细胞模型.最终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党参通气液对实验兔腹部手术后胃肠激素P物质(SP)、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6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45只)。模型组又分为实验组(复方党参通气液组)、对照组(大承气汤组)、空白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中药治疗对血浆中SP、MOT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术后第1d血浆中的SP、MO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一定的下降(P〈0.05,P〈0.01),第7d血浆中SP、MOT水平基本恢复正常(P〉0.05);空白组术后第1d和第7d血浆中的SP、MO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药物治疗后7d,实验组血浆中SP、MOT水平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5)。结论:复方党参通气液能刺激兔胃肠激素SP、MOT的分泌增多,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白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变化及其分析研究。方法测定3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SP-A、SP-D、IL-8、IgE及同期健康儿童30例。结果急性发作期的SP-A、SP-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8、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的SP-A、SP-D水平明显高于发作期(P<0.05),IL-8水平明显低于发作期(P<0.05),IgE水平与发作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作虽然是多种病因引起,IL-8、IgE等在其中的病理生理、免疫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证明SP-A、SP-D含量及功能改变与哮喘的发病、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脾脏免疫功能神经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VN不同亚核在调控脾脏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4只SD大鼠脾脏内注射假狂犬病毒(PRV)96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和体视学方法研究被假犬病毒跨突触感染的神经元在PVN不同亚核内的分布特点及其与PVN内AVP神经元位置配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PRV感染的神经元主要聚集于PVN段的尾侧大细胞亚核(PM)和外侧小细胞亚核(LP)(占总面积的73.49%),少量分布于喙段的前小细胞亚核(LP)、中段的背侧小细胞亚核(DP)和室周小细胞亚核内(PP)。其中LP及PM内的部分PRV感染神经元分布在AVP阳性神经元聚集的区域内。结论 PVN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调控除了传统神经内分泌途径外,还可能存在下列途径:PM内的AVP阳性神经元和LP、DP及AP内的神经元通过向延髓背侧及脊髓中间外侧柱的投射,然后再通过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的直接神经支配途径调控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IL-33是IL-1家族的新成员,在炎性刺激后由多种细胞表达IL-33,并且在细胞溶解过程中释放.IL-33的膜表面受体包括ST2和IL-1受体辅佐蛋白,机体广泛表达ST2,尤其是在Th2型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中.IL-33通过结合免疫细胞膜表面的ST2将活化信号传递到胞内,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引起IL-5等免疫因子的释放,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选择性抑制剂(SP600125)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SP600125组,制作哮喘模型及干预处理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内IL-8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肺组织IL-8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75±0.12),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03,p0.01),而SP600125组小鼠明显低于(0.44±0.06,p0.01)哮喘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肺组织IL-8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51±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15±0.02,p0.01);而SP600125组与哮喘组相比明显降低(0.29±0.04,p0.01)。结论 c-Jun氨基末端激酶选择性抑制剂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形性腺瘤样因子2(pleiomorphic adenoma gene like -2, PLAGL2)对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surfactant protein-C,SP-C)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分别突变掉SP-C基因启动子上PLAGL2的结合位点以及PLAGL2的第6、7位锌指结构域并获得相应的突变体;利用细胞共转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研究PLAGL2对SP-C基因启动子表达活性的影响及比较正常及突变体的PLAGL2或SP-C基因启动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以明确PLAGL2对SP-C基因的调控及作用靶点。结果细胞共转染试验中,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IAGL2可明显增加SP-C基因的表达(P〈0.001),SP-C基因表达活性的增高与PLAGL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当定点诱变掉PLA-GL2的第6或7位锌指结构域后,PLAGL2的突变体质粒均不能增高SP-C基因的表达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同样,当定点诱变掉PIAGL2在SP-C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后,PLAGL2也不能增高SP-C基因启动子突变体质粒的表达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肺Ⅱ型细胞中,PLAGL2通过其第6和7位锌指结构域结合于SP-C基因启动子上的PLAGL2结合位点序列来促进SP-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