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爽  林灿洁 《癌症》1999,18(2):60d
患者女性,52岁。因双鼻腔反复流血一月余,于1996年4月人院。行纤维鼻腔镜检查发现左侧中异道有2cmxlcm肿物,表面呈结节状、界清,触之易出血。鼻咽左后鼻孔,顶前壁有Icmxlcm的肿物,呈结节状,色淡红,无溃烂。于1996年4月11日行经鼻腔鼻咽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左鼻...  相似文献   

2.
乳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73岁 ,因左乳肿物 3个月而入院。既往月经规律 ,5 0岁闭经。无家族性乳腺疾患史。查体 :左侧乳晕后外上方可触及肿物 3.0cm× 3.5cm。边界清楚 ,结节感明显 ,活动 ,左乳头向肿物方向牵引 ,左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乳及右侧腋窝未触及异常。B超 :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低回声结节 ,最大径 3.0cm ,边界光整 ,肿物内回声均匀 ,后方回声增强 ,可见侧方声影。病变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见肿大淋巴结。B超提示 :左乳腺肿物 ,二维超声所见符合良性肿瘤表现 ,但肿瘤内血流丰富 ,不除外叶状囊肉瘤或乳腺癌。双侧乳腺钼靶照相检查…  相似文献   

3.
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在临床上十分少见,而恶性AME更为罕见。本院于2011年11月28日收治1例乳腺AME恶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恶性肌上皮瘤极少见 ,发病部位以腮腺常见 ,发生于小唾液腺者则更罕见。我们于 1999年 6月收治小唾液腺巨大恶性肌上皮瘤患者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患者女性 ,4岁 ,发现下唇肿物 3个月 ,在当地医院外敷草药治疗后 ,肿物迅速增大 2个月 ,于 1999年 6月 1日收住院。入院体检 :患儿发育正常 ,营养不良 ,心、肺功能无异常。可见下唇左侧肿块大小为 2 2cm× 18cm× 16cm ,下唇外翻 ,面颊明显畸形 ,肿物表面糜烂、质脆、易出血、伴有恶臭。实验室检查 :AST为 96U /L ,ALT为 10 7U /L ,均明显升高 ,经护肝治疗后 ,A…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主因左颈部包块6年,3次手术切除3次复发,于1999年12月28日收入我科。1993年底无意中发现患儿左颈部黄豆大小包块,6个月后长至杏核大小,在当地县医院行包块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单形性腺瘤”。1995年5月第1次复发,即在当地行第2次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但我院病理会诊诊断为“恶性肌上皮瘤”。光镜下见大量上皮性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浆细胞样组织及胞浆空淡细胞,S100染色阳性。遂行局部扩大术并全颈淋巴结清扫术。1996年7月第2次复发,再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  相似文献   

6.
皮肤恶性肌上皮瘤临床极为少见,现将1例足跟皮肤恶性肌上皮瘤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恶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变的乳腺腺肌上皮瘤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结节状增生的腺上皮细胞及多层的肌上皮细胞共同组成。腺上皮细胞呈扁平或立方形排列在中心腔缘。肌上皮细胞胞质透明呈梭形或多角形位于外层。恶变区域腺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均异型性明显,可见坏死,高核分裂计数,并可见浸润性生长边界。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双向性,腺上皮细胞表达CK、EMA、CEA,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Caldesmon。肿瘤细胞ER、PR、C-erb B-2均为阴性表达,CK5/6为阳性表达。结论:乳腺腺肌上皮瘤的腺上皮和肌上皮可分别发生恶变,同时发生恶变并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非常罕见。根据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乳腺腺上皮和肌上皮同时出现肿瘤性增生并形成界限明显的肿块,即为乳腺腺肌上皮瘤(breast adenomyoepithelioma,AME)。AME是非常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在犬乳腺和人唾液腺中较为常见,且大部分为良性,由Hamperl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不规则形,与周围界限不清,切面灰黄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呈巢状、腺管状,中间为腺上皮,周围为肌上皮,肌上皮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增多,可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腺上皮细胞表达EMA和CK(34βE12),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和Calponin。结论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有转移者预后差,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MAME)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本院于2013年4月收治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生物学行为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6例恶性肌上皮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随访时间为2个月~12年。结果: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40岁。发病部位以腮腺多发。全部病例均以肿块为首发症状。9例(56.3%)有颈淋巴结转移。病理以梭形细胞为主的8例,上皮细胞为主、透明细胞为主和混合型(含有梭形、上皮和透明细胞)的为少数。CT表现为局部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团块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免疫组化检查对S100、cytokeratin、vimentin和HHF35等阳性反应程度高。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总的3年生存率为90.9%(10/11),5年生存率为87.5%(7/8)。化疗有良好的控制率(71.4%)。结论:涎腺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但局部复发率高,早期淋巴结转移率低,晚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明显升高。早期患者手术可达到根治效果,晚期需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姑息化疗(CTX+DDP+ADM/DTIC)有良好的近期缓解率。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一种罕见肿瘤,而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更为罕见,发生率仅占乳腺原发肿瘤的1%~([1])。1970年Hamperl~([2])提出AME是一种由腺上皮和肌上皮2种成分共同形成的肿瘤。2003年,WHO将肌上皮病变和上皮性肿瘤列为乳腺肿瘤,并提出腺肌上皮瘤是不同类型的肌上皮增生,呈实性巢团状分布,少数的肌上皮或腺上皮可发生癌变~([3])。2012年,WHO对AME的定义作了一定调整,将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M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AME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6岁。镜下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多为梭形和透明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腺上皮Cam5.2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肌上皮CD1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及S-100阳性。8例均行肿块局部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6年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AME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腺上皮及肌上皮两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透明肌上皮细胞成分。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肌上皮细胞中P63、CK5/6、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ER及PR呈阴性,而腺上皮细胞中RE及PR呈阳性表达。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罕见,起源于良性腺肌上皮瘤,腺上皮及肌上皮成分均可恶变,但以肌上皮恶变多见,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是诊断关键,恶性腺肌上皮瘤具较强侵袭性,如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乳腺恶性组织细胞瘤一例仲伟霞患者女,34岁。曾因右乳肿物3年逐渐增大至3cm×4cm×4cm,于1985年5月在当地医院行肿瘤切除(病理诊断不详)。术后一年肿瘤复发,于1986年3月入我院就诊。查体:在右乳外上象限原手术瘢痕旁触及肿物4cm×6cm×...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1岁,因自查发现右乳肿物2个月余就诊于我院.患者于1年前因右足小趾黑痣破溃伴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入院手术治疗,行右足第4、5趾截趾术、右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和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右足小趾恶性黑色素瘤,右腹股沟淋巴结1/8(+),左腹股沟淋巴结阴性.术后给予CVD方案[氮烯咪胺(DTIC)+顺铂(DDP)+长春新碱(VCR)]化疗,共6个周期.入院查体结果:右乳肿物无压痛,大小约2.0 cm×1.5 cm,位于外下象限,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欠佳;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及全身检查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炜  张海增  石素胜  钟宇新  王翔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9):1097-1099,1103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 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从27岁至74岁,中位年龄53岁,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Ⅰ期1例(20%),Ⅱ期4例(80%)。术后随访9~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死亡1例(术后38个月死亡),其余4例仍生存,生存期9~6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例,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及同侧腋下复发,其后全身骨转移;另1例为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1个月出现切口处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组织学特点为存在上皮及肌上皮双向分化,主要为肌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伴有腺管状分化。免疫组化特征为肌上皮细胞对S-100阳性,Actin、SMA、Vimentin也可阳性,腺上皮细胞对CK、EMA、AE1/AE3阳性,而ER、PR、C-erbB2多为阴性。 结论: 乳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治疗应采取扩大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出现局部复发患者应行根治术,转移以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复发及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的要点及肌上皮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及国内外报道的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病例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多表现为咳嗽、气促、咯血;确诊及治疗需依靠手术。结论:气管-支气管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气管镜标本量少,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组织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的要点及肌上皮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及国内外报道的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病例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气管-支气管肺肌上皮瘤多表现为咳嗽、气促、咯血;确诊及治疗需依靠手术。结论:气管-支气管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气管镜标本量少,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组织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赵海兴  宾丽华 《癌症》1994,13(4):384-385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二例赵海兴,宾丽华解放军三二四医院病理科(重庆630020〕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乳腺少见。1880年Gross报告首例,当时诊断为“淋巴结样肉瘤”,70年代后国内外虽陆续有报道,但为数不多,1979年至今国内共报道19例。我们现报告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