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112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56例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24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LVPW、LVWd、IVST、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LVMI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陈华 《临床荟萃》2010,25(21):1845-184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无脂代谢异常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5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口服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每天1次.比较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和LVMI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降低,治疗组24小时平均SBP(158.4±13.0)mmHg vs(124.5±7.8)mmHg(P<0.01),对照组24小时平均SBP(158.8±12.1)mmHg vs(125.3±9.1)mmHg(P<0.01);治疗组24小时平均DBP(109.7±11.0)mmHg vs(78.8±6.9)mmHg(P<0.01),对照组24小时平均DBP(106.2±13.6)mmHg vs(79.4±6.1)mmHg(P<0.01);治疗组LVMI(155±20)g/m2vs(138±10)g/m2(P<0.01),对照组LVMI(151±22)g/m2vs(141±12)g/m2(P<0.01).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的LVMI降低更多(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更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LVMI.  相似文献   

3.
赵兰蒂  王中良 《临床荟萃》2012,27(11):991-992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常常伴有左心室肥厚(LVH),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功能减退、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密切相关。LVH的逆转可能与预后的改善有关。有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可逆转LVH。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心动图检  相似文献   

4.
5.
我科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H),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其对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逆转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4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阿托伐拉汀10mg/d,疗程均为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心肌肥厚和心脏舒张功能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及左心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及其平均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降低血压,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可有效改善LVMI,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脉压增大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较单纯收缩压增高或舒张压增高对高血压并发症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因此治疗脉压增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厄贝沙坦联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脉压增大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较单纯收缩压增高或舒张压增高对高血压并发症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因此治疗脉压增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片)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玲 《新医学》2012,43(4):243-24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82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组(A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加厄贝沙坦组(B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加阿托伐他汀组(C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加厄贝沙坦组加阿托伐他汀(D组),治疗随访1年,比较4组治疗前后CRP、IL-6、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CRP及IL-6水平,C、D组均显著低于A、B组(P<0.05),A、B两组间,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素、Ang Ⅱ水平及左心房内径B、D组均显著低于A、C组(P<0.05),A、C两组间,B、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B、C、D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高于B、C组(P<0.05).结论: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及厄贝沙坦均能减少高血压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IL-6的水平;厄贝沙坦能降低血中肾素、Ang Ⅱ水平,长期应用可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4例≥60岁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控制心室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75 mg.d-1,7 d后若无低血压则加量至150 mg.d-1,若血压降至90/60 mmHg(1 mmHg=0.133 kPa)则剂量减半;阿托伐他汀20 mg.d-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可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超  闫永红  徐俊蛟  杨晓秋 《临床荟萃》2011,26(15):1317-13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54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4例,其中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浆hsCRP和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并监测24小时动态PP,计算平均动态PP。结果一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P(62.94±4.72)mmHg,治疗4、8、12周PP分别为(57.33±3.15)mmHg(、57.62±5.45)mmHg(、56.51±2.98)mmH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P(63.67±4.51)mmHg,治疗4、8、12周PP分别为(52.38±2.59)mmHg、(48.57±2.24)mmHg、(42.51±2.50)mmHg。一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sCRP(6.62±0.55)mg/L,治疗4、8、12周hsCRP分别为(6.72±0.17)mg/L、(6.51±0.16)mg/L(、6.54±0.15)mg/L;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sCRP(6.07±0.94)mg/L,治疗4、8、12周hsCRP分别为(5.20±0.68)mg/L、(4.14±0.68)mg/L、(3.05±0.55)mg/L。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动态PP和血浆hsCRP水平在治疗前与一般治疗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动态PP和血浆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9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减少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同时给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改善(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及总胆固醇(TC)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畀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并发挥抗炎作用、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分析研究,探讨动态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0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A、B、C3组,比较3组间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差异.结果 LVMI随脉压的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与A组比较,B、C组的LVMI均显著增加(P<0.01),C组较B组亦有显著增加(P<0.05).同时,随着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增加,脉压亦显著增大,3组间年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脉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脉压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匹伐他汀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参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匹伐他汀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及BUN、Scr、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BUN、UA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匹伐他汀片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其生化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一般认为DN的发病与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和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也有研究[3-4]认为DN是一种微炎症性疾病。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则预示着疾病向临床期肾病进展,如不及早干预,将最终进展为终末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并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26例,0.15~0.3g,1次/d,口服;氨氯地平组(对照组)26例,5~10mg,1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半年。观察用药前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ABP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项目。结果两组用药后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2/26)和80.7%(21/26);降压幅度(偶测血压)分别为(26.5±3.7)/(16.1±3.3)mmHg和(26.4±4.6)/(15.8±3.8)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是82%和80%、76%和72%;两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下降,两组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并逆转LVH,与氨氯地平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7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300 mg/d)及卡维地洛(20~40 mg/d),共24周,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78例患者经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后收缩压〔(130.40±13.31)vs(161.50±11.22)mm Hg,P〈0.01〕、舒张压〔(83.78±7.43)vs(100.10±5.52)mm Hg,P〈0.01)〕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131.46±11.33)vs(155.58±14.26)g/m2〕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3例患者治疗早期出现轻微头晕乏力,1例伴恶心,均于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无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0例1~2级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300mg治疗6个月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E峰减速时间(DT),计算E/A比值。结果患者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明显下降(P〈0.05),E明显升高、A明显降低(P〈0.05),E/A值明显升高(P〈0.05)。LVID、IVST、LVPWT、LVMI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肾功能、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cr、UAER、Cys 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RP和Cys C的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