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以便秘、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症的慢性功能性肠病。近年来,笔者采用行气润肠方药治疗本病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4月~2011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患者,共5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5例,女25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0.77±11.50)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7.97±8.79)年。对照组29例:男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肠祺饮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部分脑肠肽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和肠祺饮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与灌服番泻叶煎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具有肝郁脾虚证表现的IBS-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0.9%Na Cl溶液、得舒特、肠祺饮水煎剂。观察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下丘脑、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肠祺饮能够降低血清5-HT含量,并减少下丘脑和结肠SP mRNA、VIP mRNA表达(P0.05)。结论肠祺饮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含量和减少下丘脑与结肠中SP mRNA、VIP mRNA表达,调节肝郁脾虚IBS-D大鼠脑-肠轴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5-羟色胺(5-HT)探讨疏香灸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肝郁气滞证IBS-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伊托必利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疏香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5-HT、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86%(29/3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排便间隔长短、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腹痛/腹胀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5-HT、NPY、VI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3/36)与对照组14.29%(5/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香灸治疗IBS-C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  相似文献   

4.
杜丽东  吴国泰  景琪  刘五州  李应东  任远 《中成药》2014,(12):2445-2451
目的观察当归腹痛宁滴丸(当归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种刺激诱导大鼠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匹维溴铵)、当归腹痛宁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1 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排便情况、自主运动量,末次给药后测定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以及结肠匀浆5-HT、血浆和结肠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给予当归腹痛宁滴丸后,大鼠摄食量和排便量增加,固体粒状粪便增多,随后体质量和摄食明显增加,运动量接近正常,依次为当归腹痛宁滴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增加和肠推进率减小亦如此。当归腹痛宁滴丸使大鼠血清5-HT水平下降,血浆VIP水平升高,和结肠匀浆5-HT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当归腹痛宁滴丸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肠轴5-HT和VIP过度分泌和向正常水平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香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心理应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香灸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症状积分、心理应激程度、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评分及其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香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明显减轻患者心理应激程度,并可改善胃肠功能,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加味麻仁润肠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和评估中药加味麻仁润肠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 4 0例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服中药加味麻仁润肠丸。对照组 4 0例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用西沙比利、二甲基硅油。结果 :半年后观察组显效 2 9例 ,有效 8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显效 19例 ,有效 9例 ,无效 12例 ,总有效率 70 .0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结论 :加味麻仁润肠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疏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的临床疗效,及其改善C-IBS患者的微观物质基础,旨在探讨胃肠激素在C-IBS中的可能作用、临床意义及疏肝润肠中药治疗G-IBS的疗效作用。方法:通过中医疏肝润肠法治疗C-IBS患者40例,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20例患者作对照,以观察中医疏肝润肠方对治疗C-IBS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水平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浆VIP和SS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测得值对比。结果:用疏肝润肠方治疗后,过高的血浆SS和VIP显著下降(P〈0.05)。而西沙必利治疗组仅见症状学改善,血浆SS和VI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疏肝润肠方对SS和VIP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健脾润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型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的致病和诱发均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本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1].吾师唐尚有副主任医师多年来善用自拟方健脾润肠汤治疗IBS便秘型,效果明显.我们特对此方进行病例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康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SP,VI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康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P物质(SP)和大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探讨肠康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肠康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番泻叶刺激加束缚应激的方法 4周,复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组ig马来酸曲美布汀15 mg·kg-1,肠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肠康方1.1,2.2,4.4g·kg-1ig给药,正常及模型组ig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进行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并采集腹主动脉血和盲肠上结肠组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SP和结肠组织VI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血浆SP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肠VIP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AWR评分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SP水平明显降低(P0.05),肠康方高、中剂量组结肠VIP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肠康方可能通过改善内脏高敏感性、降低血浆中SP的含量和升高结肠黏膜中VIP的含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疏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疏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疏肝润肠方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西沙比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总体疗效与西药一致,临床痊愈率85%,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60%);在消除便秘、腹痛等主要症状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秘型)疗效较西药西沙比利为优.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临床十分常见而难治的疾病.近5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理气润肠汤治疗便秘型IBS36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新顺 《陕西中医》2006,27(9):1058-105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止泻类中药配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以自拟愈肠煎(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肉豆蔻、五味子、米壳等)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10例,用洛哌丁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除腹胀、排便稀溏夹粘液而不爽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自拟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洛哌丁胺。  相似文献   

13.
"解郁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维强 《江苏中医药》2007,39(12):32-33
自2002年至2006年,笔者运用自拟解郁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共62例,全部经相关标准确诊且均属便秘型[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2.80±12.76)岁;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4.60±2.32)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1.32±10.3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50±2.35)年.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逍遥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归脾汤和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7%和7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腹痛、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改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子仁增液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IBS-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治疗,观察组采用麻子仁增液汤+乳果糖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机体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潮热颧红、口干少津及小便短赤、身热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忧虑、焦虑不安、躯体意念、社会功能、人际关系、挑食、行为障碍、性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子仁增液汤对IBS-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调节机体肠道菌群变化,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每因精神因素诱发或加剧)的特点。笔者于2003年3月~2005年3月,应用调肝益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岗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2):32-3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水样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目前大多认为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而精神心理障碍可能是造成这些变化的重要因素。笔者自2004年以来,以痛泻要方治疗36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道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范畴。笔者通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总结出调肝温脾汤,治疗本病4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组织5-H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成药组和中药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沙比利、复方芦荟胶囊、麻枳降浊方,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正常饲养,不限食水.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肠组织中5-H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肠推进比明显增高(P〈0.05),且肠道各组织5-H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降低肠道各组织中5-HT的表达,从而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发挥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理脾顺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理脾顺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患者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理脾顺气汤煎剂150mL,2次/d,口服;对照组予便秘通口服液20mL,3次/d,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脾顺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其中的中医病机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