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病势演变的进退缓急,对临床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紧扣其证候特点,从而辨到了病情的性质、病位的所在、寒热的盛衰程度、正邪的消长态势,而予以立法、处方、遣药.所以,六经辨证实际上涵盖了所有的辨证方法在内,如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此本篇重点阐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实质为八纲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和阴阳。除六经辨证外还有气血津液辨证。  相似文献   

3.
朱太平  朱彦昭  蒋丽娜 《光明中医》2010,25(10):1770-1771
<正>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正如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所云: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  相似文献   

4.
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它起源于《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尤其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为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它和六经辨证有密切关系。因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着疾病性质、发展趋向和预后,所以《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中,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为八纲辨证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5.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为《伤寒论》中两大辨证纲领。对二者间的关系,前人有所论述,见仁见智。笔者亦欲就此问题作一简要探析,与同道共商。首先,应当明确,六经与八纲两大辨证纲领皆是对疾病共性的概括,它们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于杂病的辨证。其中,六经辨证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根本,为全书之总领,运用它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利于掌握病机,推断病势。正如喻嘉言所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而八纲者,虽论中未提及其名,然八纲辨证的实际应用,确始  相似文献   

6.
无可讳言,仲景《伤寒论》至今仍是治中医学者的必修课,而正确地学习掌握六经辨证,又是研读《伤寒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困难的是,历代医家对六经的解说多家竞帜,纷纭不一,每使学者仰仞叹坚,摇头却步。笔者认为,仲景大论虽遗译芸生无穷,但东汉迄今一千八百年来,名医辈出,灿若朗星,竟对六经没有一个圆满正确的解释,实乃不得门径  相似文献   

7.
王周芳 《光明中医》2008,23(3):276-278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写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阐明了《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之六经辨证是对辨证的高度概括,其可总结为:从各经主证辨证、从疾病的发展演变辨证,同时应注意在辨证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相似文献   

9.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10.
李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105-106
《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医学基础理论,张仲景在《索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提出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该书将《内经》的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研究概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1年1月至2011年2月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DR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文献进行回顾性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分析所统计的19篇文献中的23种证可分为偏虚、偏实、虚实兼夹3类,归类后进行计次,从高频到低频依次为:偏虚类、偏实类、虚实兼夹类。结论:近10 a来DR患者的证候表现与其发病机制基本一致,未有明显变化,可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近十年来文献研究成果,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的内在关系。结果:与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的检测指标涉及生化、免疫、内分泌、微循环、血液流变、病理等多个方面,40余项相关指标。结论:现代医学检测指标能客观地反映脏器的功能和病理过程,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某些客观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阿片类物质(opioid)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最常用的阿片类物质,有吗啡、海洛因、氢化吗啡等等.随着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不断地扩增,其治疗方法也日趋多样化,然而对脱毒和康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深入开展中医药戒毒引起了中医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1999~2005年国内中医药对阿片类物质依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证候表现复杂,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应着重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高血压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实用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的评价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综合和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乳腺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的快速发展,以往只基于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得信息的辨证方法的局限性已越加明显,而微观辨证则较好地为我们克服了这种局限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是未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必然方向。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近年来乳腺癌微观辨证研究成果,并探讨行之有效的微观辨证研究方法,摸索乳腺癌微观辨证的规律,为乳腺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道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模式已发展成为局部和全身齐头并进的综合治疗模式.局部治疗模式包括手术与放射治疗,全身治疗包括化疗与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11-2015年中医对血脂异常理论、治疗经验、临床报道,剔除继发性血脂异常及联合西药治疗等干扰相关文献,对剩余574篇文献再行筛选、分析、归类和总结,全面探讨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和治疗的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田帅  朱斌 《新中医》2018,50(3):18-21
近年来,中医诊治肾脏病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微观的视角去认识疾病,中医微观辨证逐渐被引入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就近年来肾脏病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乃生命之源,适量饮水对身体有益,但不合理饮水则可以招致疾病甚至加重病情。古往今来,唯医圣张仲景对此极为重视,在其著作中反复阐述"口渴"与"饮水"水饮"与"疾病"的关系,对后世诊疗及护理口渴相关性疾病提示良多。故而笔者精研深思,系统整理了仲景"口渴"症的辨证施护理论,以期能对相关疾病的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藏象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而心、小肠藏象理论又是构成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导临床心、小肠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依据。因而开展心、小肠藏象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文献整理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文献研究角度,对先秦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及明清时期有关心与小肠藏象的认识作纵向的脉络梳理,包括藏象理论和辨治经验的发展,并对代表性医家的论述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心小肠藏象辨证论治规律的整理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