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锦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43-1745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强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促进血中LDL的清除,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诸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修复与保护血小板膜、抑制纤维蛋白合成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上得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辉 《当代医学》2010,16(14):37-3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物,除降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修复损伤内皮、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防止血栓形成、降低炎性反应等多重作用。其阻滞胆固醇合成,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现将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星  饶莉 《四川医学》2007,28(3):264-266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他汀类降脂药物对ACS的防治有积极作用。本文就促进斑块不稳定因素的新发现及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血脂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因素中,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降脂治疗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使粥样硬化斑块消退。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n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为新型的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辛伐他汀是他汀类降脂药物代表之一,现已被广泛应用,但哪种剂量辛伐他汀更为合理尚有争论。笔者就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比较。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这一组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重要机制,他汀类药物对急症冠脉事件的预防至少部分地依赖其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1)观察ACS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中最关键的是总胆固醇(TC)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降低TC和(或)LDL-C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冠心病LDL-C目标值<2.6 mmol/L,提高规范降脂能力,重视非药物治疗,同时也要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降脂治疗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7.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控制良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但仍有降脂效果未达标的情况发生,并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是新型降脂药物。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PCSK9单克隆抗体可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目前Evolocumab和Alirocumab两种PCSK9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调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造成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而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进而继发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是引起ACS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他汀类药物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及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斑块的作用,是预防ACS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冠心病病死率及总体死亡率。因此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及一、二级预防中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治疗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降脂治疗4周后,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仍比对照组要高,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能够使LDL、TC、TG分别下降,HDLC上升。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达到减少斑块内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凝,稳定斑块的作用。ACS患者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获得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0.
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的急性病变。由炎症引起的心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异常在AC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作用外,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与临床应用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何谓他汀?我们把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一类药物称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又因为这类药物的化学名字后均以“statin”结尾,所以我们把这类药物又统称为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2 他汀降脂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汀类药物能高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中等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还能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其降甘油三酯效应与基线血甘油三酯水平及降LDL-C强度直接相关。3 他汀降脂作用的机制是什么?他汀类药物能竞争性地抑制H…  相似文献   

12.
血脂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贝特、烟酸、树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普罗布考、ω-3脂肪酸等药物。众多实验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但大剂量他汀加强降脂的同时可能产生多种副作用。依折麦布作为新型降脂药物,主要通过附着于小肠绒毛刷状缘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小肠中的胆固醇向肝脏中的转运,降低肝脏胆固醇贮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仅常规应用降压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7~3.7 mmol/L。观察入组时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消退轻度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4.
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在心内科,医生对血脂,特别是对LDL-C的重视正在逐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病因之一是脑动脉(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颈动脉等)的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LDL-C是否同样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呢?心内科正在开展胆固醇教育计划,积极倡导降脂治疗,脑卒中患者化验单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是否还需要降脂治疗呢?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降低血清胆固醇后,会不会带来脑出血的增加呢?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否仅仅通过降低血脂这一条途径达到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呢?就上述话题,我们约请了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和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开展了心脑对话——血脂篇,内容将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CKD的进展。他汀类药物作为常见的降脂药物,可通过降脂及非降脂机制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引起的肾脏保护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机制相仿;而非降脂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调节纤维化、抗增殖和促凋亡来实现。另外,不同的他汀存在肾脏安全性上的异质性,需要引起重视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苗 《海南医学》2012,23(6):119-12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廖耀云  黄文新 《华夏医学》2002,15(6):887-889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血清胆固醇外 ,还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脑卒中以及心血管病总病死率。他汀类调脂药物的这些效果除了降脂作用外 ,还通过升高 HDL- C而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同时具有稳定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冯娟  胡慧农 《医学综述》2014,20(17):3156-3158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致残、致死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病理改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可作为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无创指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降脂达标可以延缓或终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甚至促使斑块消退,而依折麦布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途径不同,两药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该文就CHD患者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患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ACS组患者96例,正常对照组34例,其中ACS组随机分A组:辛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hs-CRP、MMP2、CD40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之间治疗后的血脂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hs-CRP MMP2 CD4ol水平明显下降;阿托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hs-CRP MMP2 CD4ol水平下降更加明显.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管腔狭窄、稳定冠脉斑块,从而阻止或延缓ACS的发生发展.而且发现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在抗炎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患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选取ACS组患者96例,正常对照组34例。其中ACS组随机分A组:辛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hs-CRP、MMP2、CD40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之间治疗后的血脂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hs-CRP、MMP2、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hs-CRP、MMP2、CD40L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管腔狭窄、稳定冠脉斑块,从而阻止或延缓ACS的发生发展。此外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在抗炎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