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碳酸酐酶(CAH)在豚鼠血管纹(SV)和Corti器中的分布。光镜观察到SV和Corti器均含有丰富的CAH,电镜观察到SV的边缘细胞和外毛细胞(OHC)呈强阳性反应,SV的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内毛细胞(IHC)见到少量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耳蜗CAH的分布与其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观察豚鼠同时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与庆大霉素(GM)及单独注射GM等几组动物后,耳蜗听功能、扫描电镜所见及耳蜗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M+DMSO组动物AP阈值较GM组明显降低,AP(N_1)潜伏期GM组较GM+DMSO组显著延长,耳蜗扫描电镜显示GM+DMSO组毛细胞受损程度较GM组明显为轻。耳蜗中MDA检测表明,GM组耳蜗中MDA含量较GM+DMSO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自由基引起耳蜗LPO可能是GM耳毒性机制之一;DMSO可减轻GM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作用,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观察了31只豚鼠椎基底动脉部分阻断时耳蜗血流及血压变化。其中5只豚鼠观察了罂粟碱及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内耳缺血的影响,发现惟基底动脉部分阻断时耳蜗血流明显减少(P<0.001),血压升高(P<0.05)。颈上神经节切除5分钟,耳蜗血流及血压无明显变化文P>0.05)。罂粟碱应用后20分钟,耳蜗血流明显改善(P<0.0001)。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再次给予罂粟碱,耳蜗血流亦有增加,但较单纯应用罂粟碱时低。耳蜗血流与血压两者间无相关性。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减少比较持续而稳定,罂粟碱明显改善豚鼠耳蜗血流说明肌源性调节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对内耳血流调节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4.
应用粗制内耳抗原(CIEAg)与等量福氏佐剂(CFA;IFA)皮下注射兔疫豚鼠4次,复制动物模型。模型动物经过9周自然病程演变后。结果:(1)实验动物内耳病变基本消失,平均反应阈(ABR)与对照组平均反应阈差异无显著性。(2)实验性内耳白身免疫性损害多导致可逆性听力障碍也可引起难以恢复的听力损害,并对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补肾活血中药对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耳廓反射、听性脑干反应及耳蜗基底膜铺片技术研究了补肾活血复方对豚鼠卡那霉素(KM)耳蜗毒性的拮抗作用。结果 服用补肾活血复方的豚鼠注射KM后较单纯肌注KM组的豚鼠听力损害轻,且耳蜗外毛细胞损害的程度亦明显减轻,简明补肾活血复方中药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造成的听力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为临床上运用补肾活血法防治药物中毒性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ATP对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TP对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的保护八月作用及对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稳态噪声暴露听力损伤模型,应用NADPH-d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ABC法,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研究ATP对噪声暴露致聋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ATP对噪声暴露豚鼠的ABR阈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P对噪声暴露豚鼠耳蜗NOS、iNO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28例42耳蜗后病变的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s)表现,不同性质蜗后病变的TEOAEs出现率分别为: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28/28(100%);听神经瘤3/11(27.3%);额骨骨折2/2;脑干肿瘤0/1。对蜗后病变的TEOAEs、听性脑干电反应(ABR)、耳蜗电图(ECochG)和纯音听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和讨论。TEOAEs结合其它听力学检查方法会有助于蜗性和蜗后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卡那霉素耳毒性和肾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氨基甙类抗生素(AmAn)耳每性和肾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豚鼠为实验动物,按400mg.kg^-1.日^-1肌注卡那霉素10天后,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定,耳蜗铺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肾脏功能和形态学改变,观察了豚鼠肌注卡那霉素(KM)后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及结论KM中毒后豚鼠听力下降和肾脏功能的改变二者之间无线性关系,即KM所产生的耳毒性和肾毒性无相关性。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碳酸酐酶在豚鼠耳蜗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蓓  刘顺利 《耳鼻咽喉》1995,2(2):115-119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碳酸酐酶(CAH)在豚鼠血管纹(SV)和Corti器中的分布。光镜观察到SV和Corti器均含有丰富的CAH,电镜观察到SV的边缘细胞和外毛细胞(OHC)呈强阳性反应,SV的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内毛细胞(IHC)见到少量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耳蜗CAH的分布与工春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天友  王锦玲 《耳鼻咽喉》1999,6(4):232-235
用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和听觉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冲击波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碳酸酐酶(CA)的影响及其与听阈阈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击波后6、12、24、48、72小时组,毛细胞中CA阳生产物的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其灰度值的变化与听觉脑干反应(ABR)阈移呈负相关。提示毛细胞中CA活性减低是冲击波致听力损失的因素之一,文中讨论了CA在耳蜗毛细胞的作用及其与听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电钻噪声对豚鼠内耳功能和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科电钻噪声对豚鼠内耳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电钻噪声对内耳的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记录技术评价电钻噪声在不同时间暴露前后豚鼠听功能的变化。电钻噪声对豚鼠Corti器超微结构及组织化学的影响,采用定量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显色的灰度值,比较电钻噪声暴露前、暴露后6小时、1天、7天和15天时OHC的SDH的活性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耳蜗改变的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电钻噪声暴露后即刻(2h内)1天、7天和15天豚鼠Corti器的超微结构改变。将豚鼠耳后切口置于电钻噪声连续暴露30分钟和60分钟。结果:听功能检测结果显示电钻噪声暴露后各组动物ABR阈值、潜伏期和波间期较正常时略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化学观察显示:电钻噪声连续 60分钟暴露后各组动物耳蜗 OHC的 SDH显色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各组动物耳蜗受损区域分布于外毛细胞第三排,尤以底转区和第二转明显,主要的病理变化有OHC纤毛轻度散乱、倒伏、融合及个别脱落。结论:说明耳科电钻就当前临床应用的强度,应用时间范围内来说,  相似文献   

12.
硝普钠耳毒作用的内耳靶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分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0)成为近年来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作为NO的供体亦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及临床实验。晚近报道,SNP可抑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dactionpotential,CAP),其耳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旨在结合各种电生理学方法及病理学检查,探讨SNP耳毒作用的靶组织,并间接观察NO对耳蜗各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圆窗膜上或鼓阶内给予不同浓度SNP1μl后,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而蜗内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迅速下降,CAP反应阈明显提高,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CM)及耳声发射畸变产物(F2-F1)之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quadtaticdistortionproduct,cmQDT)下降;基底膜振动速度反应(velosityresponseofbasilarmembranevibration,VRBMV)下降;内放射纤维水肿。实验揭示,SNP急性耳毒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钠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胸游离钙浓度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水杨酸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OHC)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并对钙通道调控药物的拮抗作用进行观察,以深入探讨水杨酸钠耳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豚鼠全身麻醉后断头活杀,酶-机械法分离获得耳蜗单离OHC。10umol/L的Eluo-3/AM负载30min后用ACASUltima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灌流下OHC「Ca^2+」i的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冲击波对豚鼠耳蜗毛细胞心钠素免疫反应的影响及与听阈阈移的相关性,对冲击波的致聋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对冲击波暴露后不同时间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ABC)结合图像分析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技术进行观测。结果:冲击波暴露后24h内,内毛细胞(IHC)中ANP-IR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与听阈阈移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9185,P<0.05);而外毛细胞(OHC)中心钠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变化不明显。结论:IHC和OHC中ANP-IR的变化可能是冲击波对其损伤机制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大剂量60钴辐射对豚鼠耳蜗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一次大剂量60钴(60Co)辐射对耳蜗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60Co50Gy对豚鼠耳颞部一次照射,在辐射后4小时及以后7天中应用AP反应阈观察其听功能变化,并应用光镜及电镜作耳蜗基底膜损害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发现在接受辐射后第2天至第7天实验豚鼠听力呈渐进性下降,第7天AP反应阈达58.7dB。光镜及电镜观察可见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出现损害且内毛细胞的病损比外毛细胞更为明显和严重。结论一次性应用60Co50Gy对豚鼠耳颞部照射可造成耳蜗功能与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磷霉素鼓室注射对多粘菌素B内耳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探索磷霉素和多粘菌素B混合鼓室注射对耳用的影响。应用45只豚鼠进行CAP检测及耳蜗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两种浓度多粘菌素B均引起明显CAP阈值升高、潜伏期延长和毛细胞的损害,随浓度增加而病变加重;当与磷霉索混合用药时,CAP和耳蜗形态学改变较单独用多粘菌素B明显减轻,但高浓度混合液底转有部分或散在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损害。故混合液中多粘菌素B浓度不宜大高,提示临床上可试用该混合滴耳剂治疗中耳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谷氨酸类受体激动剂卡因酸(KA)对豚鼠耳蜗的毒性作用。方法:健康杂色豚鼠8只,每只动物经圆膜给予60mM KA1μl,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h分别检测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耳蜗微音电位(CM)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之2f2-f2。结果:用药后CAP明显下降或消失(P〈0.001),而CM和DPOAE无明显变化。结论:KA对初级听觉传入神经末梢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实验豚鼠分成 ̄(60)钴70Gy照射组, ̄(60)钴50Gy照射组,顺铂治疗组, ̄(60)钴50Gy照射加顺铂治疗组,对照组,共5组每组9耳。顺铂腹腔注射2mg/kg/次,共10次。用电反应测听仪分别在实验前、 ̄(60)钴照射后或应用顺铂后10周测定ABR阈值。对全耳蜗铺片基底膜上的内、外毛细胞及柱细胞缺损数进行定量观察计数。结果各组实验耳在ABR阈值测定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及柱细胞缺损方面,提示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大,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也随之增加。应用顺铂后可加重放射对耳蜗的损害,但按临床常规应用顺铂的剂量则对耳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圆窗电极保持豚鼠在清醒状态下面罩供应5%氧及95%氮混合气体30分钟,记录耳蜗神经动作电位(AP)、总和电位(SP)以及微音器电位(CM)的改变,以提供低氧状态下清醒豚鼠的全耳蜗电生理反应的模型。实验发现:供5%氧后,16kHz声刺激下,AP振幅急剧下降;8及2kHz声刺激下SP振幅明显增大;CM有所下降,但程度较轻;并可导致0.25~32kHz全频程的15~30dB的AP暂时性阈移;正常供氧后,以上改变逐渐复原。10只实验豚鼠对5%氧的耳蜗电位反应形式基本一致,但程度有不同。实验发现,低供氧所致AP变化,在高强度声刺激和阈值强度声刺激时的结果有分离现象,认为上述耳蜗电生理变化是由于低供氧导致了耳蜗能量(ATP)减少,蜗内电位降低,并引起了神经传输(传入、传出或交感神经)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2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耳蜗内灌注防治爆震性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用豚鼠19只,震前于圆窗龛放银球电极测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爆震后测CAP,于耳蜗底回打孔,分别灌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48小时后再测CAP,处死动物做耳蜗琥珀酸脱氢酶(SDH)组化染色铺片。结果爆震后灌注bFGF、aFGF两组动物48小时CAP平均阈值分别为88.7dB和93.2dB,而单纯打孔组和灌注外淋巴组CAP平均阈值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