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夏丹波 《职业与健康》2008,24(6):553-554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饮食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温岭市太平小学单纯性肥胖儿童(132人)与体重正常儿童(132人)进行配对调查研究。结果 2组儿童每餐主食量大、常吃油炸食品、不吃早餐等饮食因素的百分率,肥胖儿童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上述几个因素,是导致单纯性肥胖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盐田区2111例0~6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以WHO身高别体重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肥胖检出率为3.7%;男童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X^2=12.85,P〈O.01);0岁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1岁组(X^2=7.37,4.46,P〈0.01或〈O.05),却明显低于6岁组(X^2=-23.07,23.83,P均〈0.01),1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6岁组最高(X^2=-16.23,22.36,P均〈0.01)。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生体重≥4kg、4个月前人工喂养为主、睡前1h进食奶类、食欲好、吃饭速度快、小儿运动时间〈1h、经常看和食品有关的广告、父亲肥胖、母亲肥胖以及祖辈常用食物鼓励孩子。结论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深圳市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采取家庭干预和群体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湛江市城区67名肥胖儿童和70名正常体重儿童分别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肥胖组儿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儿童,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则低于体重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G,HDL-C,HDL-C3项指标异常率肥胖组较对照组高(P值均〈0.05);儿童肥胖度与血脂TC,LDL-C,ApoB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在学龄期即可出现脂类代谢异常,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对6~12岁儿童身高体重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市某小学寄宿部651名学生采取定量营养食谱3年,同时随机抽取该小学非寄宿部6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超重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肥胖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无差异,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对照组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有差异(0.01〈P〈0.05),肥胖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两组男生和女生身高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因素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利于降低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单纯性肥胖与脉搏,血压,血脂和血糖关系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单因素和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儿童单纯性肥胖与脉搏、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关系。结果表明.肥胖儿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体重正常儿(均P<0.001);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高于和低于体重正常儿(均P<0.05);脉搏、胆固醇、血糖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依次为:收缩压、HDL-C和舒张压。提示儿童期肥胖已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倾向,应加强对儿童期肥胖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究肥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并研究护理干预对肥胖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9例3~15岁的肥胖儿童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研究,并对其干预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肥胖系数以及肺活量四个方面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肥胖儿童在护理干预前由于自身的肥胖因素伴随着运动量小、肺活量低等临床表现,而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使得研究儿童的体重有大幅度的降低、并且肺活量有很大的提高、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改善(P〈0.05)。结论:在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持续地进行护理干预对降低儿童肥胖的潜在危害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状况儿童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儿童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进行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的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042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除TC在不同体重组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MS各组分均数在不同体重组男、女儿童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BP,DBP,WC,LDL—C,TG及FPG水平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HDL—C水平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除高血糖检出率在不同体重组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MS及MS各组分异常检出率在不同体重组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MS表现。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儿童MS各组分的检测,防治儿童肥胖,减少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研究其肥胖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延安市3所幼儿园的学龄前肥胖儿童(肥胖组)和体重正常儿童(对照组)各6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相关资料。结果肥胖组儿童家族中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者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儿童摄入主食量大,爱食肉类、奶制品、甜食、油炸类食品,爱吃零食、运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吧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结果干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除了亲子关系、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3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外,在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均有差异(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差异显著(P〈0.01),肥胖儿童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显著(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比较,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更好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提供肥胖儿童可行治疗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市、营口市4个区15所幼儿园及散居1-6岁28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160例为实验组与106例为对照组。以幼儿园集体为主体,家庭个体为基础治疗方式。采用自制心理量表和教具,对肥胖儿及其家长心理治疗、膳食、运动量化微要管理的综合疗法,疗程为3个月,血生化同时监测分析,所有计算用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实验组160例肥胖儿童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为50.63%。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皮褶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身高、脉搏、血压、血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前后肥胖儿童与肥胖儿童家长心理治疗差异有着显著意义(P<0.01),幼儿组疗效好于学龄前儿童组,治疗敏感指标为皮褶厚度,其次为体重。结论:肥胖儿童早期防治对策重点对幼儿期、肥胖儿童综合治疗中,肥胖儿童家长心理矫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肥胖症儿童血浆HDL-C与IL-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冬萍  范楚平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555-1556
目的探讨肥胖症儿童与HDL-C及IL-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共90例,肥胖组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LSA方法测定血浆IL-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DL-C水平。结果(1)肥胖症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肥胖儿童的HDL-C水平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2)肥胖症儿童血浆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的水平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有关,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加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对增进儿童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巨大儿在婴儿期发生单纯性肥胖症的情况,以便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管辖社区2002—2007年出生的巨大儿79例与出生体重正常儿643例在婴儿期发生单纯性肥胖症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巨大儿在婴儿期身长、体重都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均值加上2个标准差者有22例(27.8%);发生单纯性肥胖症21例(26.6%),与出生体重正常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儿在婴儿期身长、体重超标,易发生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应从减少出生巨大儿,降低婴儿期肥胖开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进行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045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FPG,TG,HDL—C,LDL—C在不同体型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DL—C水平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FPG,TG,LDL—C水平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男童TC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G,TG,LDL—C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女童FPG,TC,L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G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糖和血脂异常。应加强超重和肥胖儿童血糖和血脂检测,并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期肥胖与睡眠时间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269名体重指数(BMI)≥23kg/m^2的7~15岁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三组:A组(23≤BMI〈25)57名,B组(25≤BMI〈30)164名,C组(BMI≥30)72名。对肥胖儿童及120名正常健康儿童分别记录睡眠时间。所有肥胖儿童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照组中70名儿童测定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均分别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S)。结果3组肥胖儿童的睡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BG、FINS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肥胖B组和C组HOMA-I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3组肥胖儿童之间、A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儿童期肥胖影响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对肥胖有影响(P〈0.05),对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值对HOMA-IR和HOMA-IS均有影响(P〈0.05),且BMI增加一个单位,HOMA-IR和HOMA-IS则分别随之增加0.261个单位和11.054个单位。结论睡眠时间减少者更易发生肥胖;BMI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随着BMI的增加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6,(15):3050-3052
目的分析腹型肥胖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及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探讨儿童腹型肥胖的科学治疗方法。方法以该院儿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128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腰围数据进行划分,设腹型组与非腹型组两组。同时对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臀围(H)、腰围(W)进行测量。采集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并检测其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脂素水平。结果腹型组体质指数(BMI)、W、腰臀比(WHR)均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3.82、3.08,均P〈0.05);腹型组MS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9,P〈0.05);腹型组Hs—CRP及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2、4.121,均P〈0.05);两组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2、9.15、14.71、7.41,均P〈0.05)。结论在肥胖儿童中,较之非腹型肥胖儿童,腹型肥胖儿童MS患病几率更高;儿童腹部脂肪分布与体内炎症因子及TG的增高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应对腹型肥胖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探讨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124名受试者中的93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年龄(13.6±0.7)岁,体重指数(BMI22.4~34.1kg/m。)随机分为四组:饮食干预组(D)、运动干预组(E)、饮食运动干预组(DE)、超重及肥胖对照组(O)。饮食方案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及理想体重制定;运动干预为放学后1h中等强度运动,每周4次。干预周期为10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身体成分、代谢及氧化应激等指标检测。31名正常体重者为对照组。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空腹血糖、TC、LDL—C和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SOD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MDA水平与体重、BMI、TC、LDL-C呈正相关(R=0.209,0.228,0.274,0.263,P〈0.05),SOD与体重及BMI呈负相关(R=一0.334,一0.362,P〈0.05);干预后D、E、DE组BMI、腰围、全身脂肪显著下降(P〈0.05),D和E组的MDA水平下降(P〈0.05);两个运动干预组的TC和LDL—C下降亦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青少年在糖脂代谢正常阶段体内即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状态。为期10周的饮食和(或)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青少年超重状态、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及智商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心理行为及智商的影响。方法 应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对单纯性肥胖组的对照组儿童各182名(年龄7-14岁)进行了心理行为的智商的测试。结果:肥胖组心理行为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与对照组总平均适应行为商数(ADQ)分别为125.63与1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言语智商(IQ)、操作智商(IQ)及总智(IQ)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心理障碍并且影响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肥胖儿童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相关知识态度的转变情况以及儿童和家长的相关行为转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教师对“不吃早餐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不吃宵夜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吃素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和“吃减肥药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的知晓率分别为96.3%、27.5%、73.8%和95.0%,均比对照组高(P〈0.01)。干预组家长对“肥胖对儿童健康有影响”、“心理因素可能诱发肥胖”、“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和“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内分泌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12.7%、92.4%、68.4%和71.4%,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儿童或家长的健康相关行为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教师、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儿童及其家长的肥胖相关健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中重度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血脂水平及自我意识水平的异同。方法对商丘市3所小学6年级学生912例进行身高、体重检测,将符合儿童中重度肥胖的26例设为肥胖组,并选择同年级自愿参与研究的身高、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2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由专业的临床医师和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血脂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测试。结果肥胖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肥胖症儿童的血脂较正常儿童偏高,自我意识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提示儿童肥胖症给儿童的身心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应高度重视儿童肥胖症的纠正与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血脂与脂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产科足月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10例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体重是否〉3.5kg分两组,体重〉3.5kg组(39例)和体重≤3.5kg组(71例),两组新生儿娩出时即抽脐血检测血脂与脂蛋白水平,5年后随访筛查小儿体重变化。结果新生儿男、女脐血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3.5kg者脐血TG水平低于新生儿体重〉3.5kg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新生儿体重≤3.5kg者脐血TC及LDL-C水平与体重〉3.5kg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3.5kg儿童发生肥胖率[20.51%(8/39)]高于体重≤3.5kg儿童[7.04%(5/71),)(2=4.38,P〈0.05]。结论小儿肥胖与新生儿期血脂TG偏高及母孕期体质量有关,小儿肥胖应从孕期及婴幼儿开始干预,有利于降低小儿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