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痴呆的病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症是被公认的近年来老年人易得的疾病。据统计,全球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为1700万--2500万人,我国城市普查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症患病率高于血管性痴呆患病率。老年性痴呆症可延续20年,早期或轻度9年,中期或中度5年,恶化6年,给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也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介绍了目前在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研究领域方面与干预研究的若干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老年性痴呆症的防治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1994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在庆祝该协会成立10周年之际,将每年的9月21日确定为“世界老年性痴呆病宣传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来宣传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相关知识。中国在2001年开始参加这一活动,并成立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目的是传播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的科学知识,推动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与服务,提高公众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水平与女性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及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哲峰  袁晶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51-2553
目的:研究雌激素水平与女性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测定雌激素水平及观察应用雌激素治疗女性老年性痴呆的疗效,应用长谷川智力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测定和FY-BDS评分。结果:女性老年性痴呆的患者雌激素水平低,应用雌激素治疗女性老年性痴呆在智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行为障碍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雌激素水平低是女性老年痴呆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雌激素治疗女性老年性痴呆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药与保健》2012,(9):6-7
目前老年痴呆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中风之后的第四大老年人健康杀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达5%,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0%。初步统计,我国约有老年痴呆病人500万人。专家表示,早期老年痴呆症状极易被人忽视,导致治疗被耽搁。家属与社会应对此充分重视,及时发现老人异样,尽早干预、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记忆力会明显减退,记住同样的内容,老年人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人认为老人健忘、记性不好是自然衰老现象。但是,医学专家认为,记性不好,记忆力减退,往往是老年性痴呆的最早表现。由于存在认知误区,许多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据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为6%,而8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性痴呆患病率可高达30%。必须重视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使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可怕的病症,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约8~10年。由于老年性痴呆发病过程比较长,早期表现隐蔽,症状不明显,家人特别容易忽视老人的一些早期症状,或错误地认为这些症状是老年人正常的生理衰退现象,直到症状明显了才去就医,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好时机。但是,能引起老人痴呆并不是只有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等、各量表分。方法:应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甲式,对39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等级、各量表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文显示且的10个量表分和总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记忆商数均低于平常水平,说明老年性痴呆患者记忆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讨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损害明显,因此应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陈宏 《健康博览》2008,(11):8-8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在有关的学术活动中专家指出,我国多数老年痴呆未得到及时治疗。调查表明:痴呆症出现的平均年龄为72岁,65岁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3%~8%,80岁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由于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痴呆患者的就诊率较低。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不到20%,其中半数以上被误诊,47%的痴呆症老人照料者认为,病人的状况是自然衰老的结果,是“老糊涂”了。  相似文献   

9.
痴呆,夕阳路上的隐患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陶国枢老年性痴呆是高龄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的调查资料表明,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20-50%。上海市1990年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愚病率为4.21%。据此推算,我国老年痴呆病人也应有45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期疾病与日俱增,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湖南西部城乡老年痴呆患病水平及其生活状况。方法运用Folstein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分别对湖南西部城乡253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筛选、家庭功能评估和生活质量评定;自制有关老年性痴呆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城乡323人进行老年性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结果城乡老年痴呆总体患病率分别为11.20%和15.20%。城乡患者家庭功能不足和生活质量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P〈0.05),且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62=19.579,P〈0.01)。城乡居民有关老年性痴呆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乡患者家属和周围人群对老年性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家庭功能不足,患者健康及生活状况存在问题,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生活、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也造成一定社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社区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爽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22-2322,2326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病情的作用。[方法]对南阳市车站南路社区30例60岁以上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组有计划地实施半年的护理干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半年后,两组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有500万老年痴呆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数都在家中接受照顾,由家庭进行看护,由于照顾者对老年性痴呆表现、症状常常存在误区,给照顾者带来身心压力和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如何护理好痴呆老人,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正确掌握AID分期、表现、症状是关键,家庭护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根据病因,老年痴呆主要分为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在各种病因所致的痴呆中,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所占比例较大,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痴呆。血管性痴呆的一般特点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临床与病理有特征性改变的疾病,即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早期,呈慢性、进行性病变;而血管性痴呆是因各种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我们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性痴呆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症状较轻,以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为主,此阶段可持续2~4年。进入中期后,老人的各项认知功能均明显下降,生活能力降低,只能料理部分生活,开始需要别人的帮助。到了晚期,病人甚至会不认识家人,生活大部分依赖他人,最后靠轮椅或待在床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和智能训练能延缓疾病进程,但现实生活中老年痴呆病人缺乏自我照顾能力和自我安全意识。限于经济和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痴呆呈世界分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以不断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同时伴有记忆障碍、个性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生存质量,给患者造成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中晚期痴呆的治疗效果不佳,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早期诊断和干预。在老年性痴呆发病初期,通过情感护理法、认知行为干预、回忆疗法等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易发生吞咽困难和意外事件的状况,通过采取进食方法干预和自制标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危险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痴呆先兆的家庭自我筛查结果,为提早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抽样北蔡地区老龄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北蔡社区的老龄人口比例与健康档案,选择1 000例60岁以上未明确诊断有老龄痴呆的对象。自行研制简明智力状态筛查表(MMSE),针对选取对象的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分,筛查具有老龄痴呆先兆的对象,以便提早预防与干预,必要的时候进行一些辅助治疗。结果在1 000例调查对象中,正常状态的老人占97.7%(评分:≥19),边缘状态的老人占1.2%(评分:14~18.5),可疑状态的老人占0.7%(评分:6.5~13.5),痴呆状态的老人占0.4%(评分:≤6)。结论老龄痴呆在早期并不易被发现和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筛查,能够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既能延缓自身病情,又可降低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老年性痴呆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每20人中有1人患有痴呆症;到80岁时,每6人中就有1人患病;而到90岁时,约3个老人中就有1人患有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其实就像皱纹和白发一样,是在不经意伺产生的,需要我们自己早期捕捉到它的蛛丝马迹,并加以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痴呆是由于脑部或躯体病变引起脑功能失调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的改变。前不久在北京等六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口中老年痴呆患病率为6.6%,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专家估计,每3个8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一个是老年痴呆。我国目前至少有500万老年痴呆病人。老年痴呆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叫作脑血管性痴呆,约占我国老年痴呆病人的半数以上;第二类是由于脑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叫作老年性痴呆,国际上统称阿尔茨海默病。在欧美国家多见,约占这些国家老年痴呆半数以上。第三类痴呆称为…  相似文献   

20.
孙岩  张佰玲  刘洪  仇吉珊 《工企医刊》2014,27(6):1165-1166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危及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病因。分析老年痴呆的发病过程,认知老年痴呆的常规治疗及预防措施,从而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