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 2 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 3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 ,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44 %vs 14 % ,P =0 .0 0 6 ) ,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4 %vs 2 0 % ,P =0 .0 0 9) ;并发症比较发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 4 %vs 2 2 % ,P =0 .0 0 3) ,余未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的预后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舍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对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的ST段是否有持续性的抬高来划分为两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此两类心肌梗死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理对策均有明显的不同[1].现将我院这两类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8例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缺血性J波患者19例,比例为32.6%,无J波患者39例,比例为67.2%。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波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4%,无J波组中18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6.2%,J波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心电图出现了T波高尖,39例患者存在ST段抬高现象。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心电图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符合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78例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血管再通率达70.51%(55/78),且溶栓治疗时间窗越早,患者血管再通率越高;而溶栓治疗不良事件以心律失常和出血较为常见。结论在没有条件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81.82%、97.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7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所谓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伴有1临床症状的AMI患,其新出现的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上≥0.2mV或其他导联≥0.1mV。200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表了有关ST段抬高性AMI的最新治疗指南,本结合该指南就ST段抬高性AMI的诊断、处理、危险评估及二级预防等问题进行原则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34例)和氯吡格雷组(36例,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即刻300mg,随后每日1次75mg,连用7d)。结果7d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13.90%)与常规治疗组(2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7d)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吴琼 《现代保健》2010,(13):61-6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尿激酶组冠脉再通31例,再通率为62.0%(31/50);瑞替普酶组冠脉再通34例,再通率为81.0%(34/42),两组再通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95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55,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由闭塞性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上ST段的抬高来识别。治疗这种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被证明是有益的,再灌注越早,益处越大。现在,溶栓疗法和经皮介入治疗越来越普遍,但应当记住,急性心肌梗死不是ST段抬高的唯一原因,本文讨论非急性心梗的ST段抬高,并探讨其与急性心梗相鉴别的心电图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已确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为92.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76.58%,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6.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确诊率,分析和探讨心电图在诊断中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在同时间段采取同样的方法选取4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对照组,入组的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测,比较2组心电图表现差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1,P0.05)。结论将心电图检查应用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特征明显,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112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ht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0.36%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达到Ⅲ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孙宇 《现代保健》2009,(9):111-1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据ST段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AMI和非ST段抬高AMI两类,二者在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后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主要对目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远程实时动态心电传输系统的应用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153例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为院前远程传输心电图组75例(A组),将患者院前心电图情况利用12导联远实时动态心电传输系统传送至胸痛中心控制台;无院前心电图组56例(B组);通过电话、微信传输组22例(C组),主要对比三组患者的门-球时间。结果:对A、B、C三组门-球时间分别进行比较,院前远程心电传输组较无心电传输组门-球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电话、微信传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心电传输系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可有效缩短门-球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也是世界范围内引致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急性NSTEMI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类型,具有与急性STEMI不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冠脉病变,而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相似。随着心血管技术的发展,急性NSTEMI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表现出发病年龄大.远期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最,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不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cTNI水平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STaVR抬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预测价值并评估其危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根据STaVR情况分为无抬高组(n=87)、抬高0.05~0.1mV组(n=18)、抬高≥0.1mV组(n=25)。结果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分别为0例、1例(5.6%)、2例(8.0%),病变范围为多支血管病变的分别为16例(18.4%)、7例(38.9%)、14例(56.O%),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7例(6.6%)、5例(24.9%)、14例(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aVR抬高可能是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且有助于临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