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回顾分析了2005年10月—2006年4月与2006年10月—2007年4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前急救站接诊8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患者大多数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呕吐等为主要表现。一氧化碳中毒重在预防,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重点是迅速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和维持生命体征,将患者快速安全地运送到有高压氧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突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日趋增加,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问题。同时,城镇社区规划的逐步完善,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平台。回顾我院急救中心2002-2007年期间出诊情况:共出诊10869人次,其中社区出诊9140人次,占全部出诊的84.09%;院前死亡共计414例,其中社区死亡322例,占院前死亡总数的77.78%。为此,就必须建立与社区居民相适应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王莉丽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8)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院前救治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接诊收治的96例采取院前急救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自行来院治疗的15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送至医院后急性心梗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系统院前救治,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 :对照组150例患者,9例入院前死亡,14例入院后死亡,患者存活率84.67%,住院时间(19.15±4.67)d;观察组96例患者,1例入院前死亡,2例入院后死亡,患者存活率96.88%,住院时间(8.23±3.12)d;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救治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现状,为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同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从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词云图分析。结果 1975年-2022年我国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57项,标准牵头起草单位40家,参与起草单位307家。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重点逐渐由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等转为对伤病员的服务规范、信息化、急救机构建设等。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总量较少,内容覆盖面窄,且未形成标准体系。需抓住院前医疗急救发展新机遇,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及时进行标准制修订工作,并持续做好培训、宣贯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现状,为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3年1月-3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北京、河南、浙江、湖北、新疆5省市912名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标准化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比例均未超过20%,95.83%的从业人员认为标准化对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有作用,19.85%的从业人员参与过院前医疗急救标准起草工作,57.57%的从业人员愿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制修订工作。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规范化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增强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从而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初期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对提高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率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2007年521例严要掣伤患者在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初期诊治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抢救成功511例(占98.08%),死亡10例(占1.92%)。结论不断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和质量非常重要,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加快城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提高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及院内急救的水平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8):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根据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制度的要求建立交接记录单,使用表格式记录,规范了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有效防止法律纠纷,在提高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患方及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急救衔接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米明超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6)
急救医学将急救的过程分为“院前急救、急诊处置、ICU观察”三个阶段。所谓“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First aid)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平武“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十分必要。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由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急救站、急救网络医院组成,包含指挥调度系统、车辆设备、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运作流程、应急预案等要素。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急救服务需求相适应,与县城保障体系相适应,从根本上提升我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姚金龙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5)
目的对应用院前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中心救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家属对急诊救治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院前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急诊急救工作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良好的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是提高急救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挽救危重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完善,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的确立,推动了医院急救工作的向前有序发展,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中也存在这诸多不足,影响了最终的工作质量以及医疗效果。因此针对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完善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世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2):30-30
最近我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个 6岁的农家男孩在家中玩耍时 ,不慎头朝下地栽入盛满水的一个大木桶中 ,约 5分钟后被家人发现。家人立即将其送入最近的乡村医生诊所 ,路上用了约2 0分钟。该诊所的医生稍作抢救后 ,又经过 1个多小时的路程 ,将其送入邻近的大城市一家大医院。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特点及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院前紧急气管插管抢救的危重病108例的临床资料,对完成插管所需时间、次数、抢救成功率、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对适应插管患者越早插管成功率越高,插管所需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结论熟练掌握并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推进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的策略,为院前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已初步构建,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且相关标准覆盖面窄、数量不足、修订不及时,还面临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不强等挑战。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应抓住政策支持及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充分借鉴国外经验,从现状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及时制修订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院前-院内转运模式入住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通过自行急诊入住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未经院前急救,自行进入院内治疗;观察组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包括来院时间、就诊到CT检查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来院时间、就诊到CT检查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2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及住院时间,降低NIHSS评分,提高Barthel指数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急救护理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研究对象:60例在我院急诊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0例患者,乙组采用常规措施,甲组则给予院前急救干预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乙组短(P<0.05),且急救成功率远高于乙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相对较显著,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近年来急救医学提出了"三环理论"[1],即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是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我国急救中心的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底子弱,急救医疗保障条件,急救意识、管理改革等方面,同整个社会对急救医疗服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院前急救本质定义为"转运型为主的急救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导致目前急救中心发展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整体急救队伍业务素质提高问题,优秀人才流失问题,科研能力薄弱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人员和技术储备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和阻碍了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0-113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急诊急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急救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者仅行院内急救,由其家属自行送入院就诊;后者行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 、院内急救时间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