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17-918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 n=68)与对照组(微创锥颅血肿穿刺引流, n=6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脑组织获得减压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NIHSS评分、 Barthel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以及微创锥颅血肿穿刺引流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2.
陈建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90-1391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A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对比分析预后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21.49,P〈0.01;B组t=19.62,P〈0.01);(2)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24,P〈0.05).结论 微创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病死率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血肿量20~100ml的62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8例,采用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结果随访半年,治疗组治愈率(85.7%)高于对照组(58.8%),而死亡率(14.3%)低于对照组(4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39,P〈0.05)。结论锥颅血肿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组,分别给以经颅钻孔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微创组术后近期GOS评分优于开颅组,术后6个月远期生存质量评价,总良好率微创组亦优于开颅组(P 〈0.05),术后再出血率无差异(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并发症少,减轻脑损伤,改善疗效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 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建立其死亡概率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6年来病房收治的 113例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例 ,对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3例病人 ,术后 30 d病死率为 2 7.4 %。单因素检验表明 ,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半球、伴发缺血性心脏病和锥颅手术时间是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 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意识水平 (OR =2 .6 0 6 ,P <0 .0 1)和出血量 (OR =1.0 38,P <0 .0 1)是重要的危险暴露因子 ,锥颅时间是保护因子 (OR =0 .6 4 5 ,P <0 .0 5 )。其死亡概率预测模型表达式为 :L ogit P =- 4 .0 35 +1.0 19X意识 +0 .0 38X出血量 - 0 .4 16 X锥颅时间 。该模型预测急性期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术后 30 d生存的灵敏度为 90 .2 %。结论 急性期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术后 30 d死亡概率预测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本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6,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46,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4.34%)少于对照组(26.08%),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比较,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观察组评分(22.20±2.50)分少于对照组(33.50±3.50)分,P<0.05。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且手术安全性高,是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张袁汇翼 《现代养生》2022,(21):1829-1831
目的 通过临床对比实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1月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出血量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术对比,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清除血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某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1d、拔管时的血肿清除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9,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8,P0.05);拔管时2组患者血肿清除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7.69%和9.62%,低于对照组的17.31%和23.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8,3.4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5.00%和5.77%,低于对照组的51.92%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3,6.31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1.54%,高于对照组的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05)。排除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术前SSS评分分别为12.6±4.7,低于对照组的12.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SSS评分为26.8±6.2,高于对照组的24.7±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时SSS评分为33.5±6.7,高于对照组的28.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6,P0.05)。结论相比小骨窗开颅术,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晓阳 《现代保健》2010,(35):29-3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术后30d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形成血肿且血肿量大于30ml的患者术后30d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组和开颅血肿清除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组。对术后30d内生存状况、血肿消失时间、脑室扩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微创组42例术后30d存活34例(81%),GCS评分平均10.1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3.6d,脑室扩大6例;开颅组36例术后30d存活22例(61.1%),GCS评分7.2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6.5d,脑室扩大16例。对两组存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术后GCS评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脑室扩大率比较:微创组疗效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血肿消失早,脑室扩大率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与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差异,以供临床工作参考借鉴。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I组和II组,I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II组患者给予血肿碎吸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I组相比较,I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hree infants, two boys aged 10 months and one girl aged 5 months, developed drowsiness and emesis within a few hours of a fall (after which they had not lost consciousness).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n epidural haematoma which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decompression. The children subsequently made a good recovery. An epidural haematoma is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event. More than 20% of all cases of epidural haematoma occur in childhood. In contrast with distinct symptoms in most adults and older children, an epidural haematoma in infancy can have a minimum of symptoms. The open fontanelle means compression occurs less rapidly, but consequently blood loss can be greater, leading to acute anaemia, hypovolaemic shock and consumptive coagulopath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治疗及患者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6例创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严密观察其围手术期主要症状、意识瞳孔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对后颅窝硬膜外可能伴随的并发症如颅神经损伤、感染及癫痫等,积极给予专科护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结果术后经脱水、止血、控制血压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及翻身、拍背及吸痰等积极护理,25例患者病情稳定好转,1例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术后6个月ADL测量随访评定日常生活能力,2 5例患者中,轻度功能障碍13例,中度6例,重度4例,残疾2例,患者恢复良好率7 6%。结论通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意识变化及伴随并发症的护理,可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