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心内科2003年7月-2005年9月32例AMI患者发病24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8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抓紧抢救时机争取尽快手术,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在临床中是安全、可靠、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对抢救时间、抢救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淑静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20-1721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4年64例AMI患者发病24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6.9%,病死率3.1%、平均住院14d。结论:对于胸痛超过12h但小于24h,仍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病人,急诊PCI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9月对78例AMI患者进行急诊PCI临床资料。结果74例急诊PCI成功,手术成功率94.9%,失败4例,其中死亡1例,死亡率为1.28%,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结论急诊PCI治疗AMI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丁玉琴 《现代保健》2011,(20):86-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期采取系统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加强溶栓期前后的护理,使AMI患者溶栓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通过系统的溶栓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轶 《现代养生》2014,(6):85-8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近期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组,每组各80例,分别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AMI复发率及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率等。结果: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组患者AMI复发率和再行PCI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本院急诊自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分析急救效果.结果:急救与护理后,救治成功患者27例,死亡3例,死亡率10%(3/30).出现心力衰竭患者2例、心源性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10%(3/30).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6.7%(29/30).结论: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杜惠梅  牛燕 《现代养生》2014,(18):217-217
目的:探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2010年01月22日-2014年01月22日入住我院心肌梗塞部门进行急诊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称为分析组,另外一组称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性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抢救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好,分析组的抢救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并且AMI复发率及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率也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差异性,因此比较结果具有可靠性。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短、效果好,并且复发率也比较低,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时间、急诊停留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段、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可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急诊护理路径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 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传统急诊护理)与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分别为31例.比较两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抢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全面提升抢救的效果,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陈秋燕  卓梅娟  林玲 《医疗装备》2023,(10):147-14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予以绿色通道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入导管室时间(26.27±4.35)min、住院时间(10.43±2.07)d短于对照组[(37.26±2.98)min、(15.29±2.73)d],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9%),护理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入导管室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入院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进行随机的分组,一组是对照组,在入院之前未接受急诊护理,一组是治疗组,在入院前接受了急诊护理,每一组都是31例.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治疗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处理之前予以院前急诊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经过院前急诊护理之后,31例急性心肌患者有28例患者经过抢救之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已转入普通的病房,占总患者的90%,其中还有3例进入到ICU继续治疗,占总患者人数10%.死亡率为0%;对照组经过抢救之后31例有18例转入到普通的病房,占总患者人数58%,其中有10例转入到ICU继续治疗,占32.2%,3例抢救无效死亡占9.76%.两组相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抢救的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之前进行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情绪,因此院前的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致低血压的临床意义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1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64例)和正常血压组(51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术后心肌酶、心功能情况,同时分析住院和出院后半年主要的心脑临床事件。结果115例STEMI介入治疗患者出现低血压64例(55.7%),血压正常组51例(44.3%);低血压组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46例,71.9%),IRA多为右冠状动脉(44例,68.8%),两组在心功能恢复和主要心脑事件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较易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及时纠正低血压状态,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路径在AMI急诊PCI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48例A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均得到及时救治,除2例转院行心脏搭桥及1例行主动脉气囊反搏8 d后死亡以外,其余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均达到TIMIⅡ~Ⅲ级,符合再通标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过程中,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及时处理术中并发症,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护理配合是保证患者PCI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心内科2003年7月-2005年9月32例AM 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8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抓紧抢救时机争取尽快手术,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在临床中是安全、可靠、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有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急诊护理方式开展抢救,干预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等急救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抢救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方法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后的临床效果和愈后情况。结果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用药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救总时间,发现均显著短语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良好,能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救护的疗效,为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对70例AMI患者接诊后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及时给予有效的救助,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做12导联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等;给予硝酸甘油扩张血管治疗;控制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尿量、心率、心律及心前区疼痛等指标的变化,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处理并发症。结果接诊救治患者70例,66例成功救治,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4.3%。结论重视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快速有效实施抢救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研究,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不同对患者分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路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缩短患者救治时间的同时,还可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对策,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急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相应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急救的护理效果.结果 78例患者中痊愈53例,好转22例,死亡3例,总体抢救成功率96.2%.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护理,有利于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