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the HIV Self-Management Scale,HIVSMS)进行汉化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 征得源作者同意后,采用翻译、综合、回译、专家咨询、预测试等步骤对HIVSMS进行汉化。对成都和上海29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对中文版HIVSMS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中文版HIVSMS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57,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769~1.000。中文版HIVSMS总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8,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范围为0.820~0.959,该量表总的重测信度为0.965。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264%。结论 中文版HIVSM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  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 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 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  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 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3.
武义县于2004年2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2006年3月诊断首例艾滋病患者并开展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截止2013年6月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48例。现对48例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下一步更有效地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病毒单纯感染者与混合感染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抗体阳性的有偿献血员中,HCV的感染率很高[1],徐州地处内陆,HIV的感染大都由输血引起,因此HIV合并HCV的感染明显高于HBV的感染以及HIV单独感染。现将40例HIV确诊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作一回顾性研究。初步了解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以及HIV携带者与AIDS患者间各检测指标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此类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通过CHKD和Medline查找资料,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开展相关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感染者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构建艾滋病感染者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由我院艾滋病咨询门诊进行快速HIV抗体初筛阳性、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确诊为HIV感染的患者60例,通过构建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对患者利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各个维度评分变化;并调查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和统计随访率,分析该模式对知晓率及随访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率均在100%;三次调查数据显示,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是86.67%、90.34%、94.58%,呈持续增长趋势;干预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患者在健康感受、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健康转换健康压力等维度均较干预前有升高;干预实施3个月,心理健康总分较干预前升高;自评生活质量维度在干预实施6个月较3个月高.结论 构建HIV感染者的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可以提高随访率和HIV基础知识知晓率,有效改善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根据感染者所处各个时期的需求不同,进行“阶段式”心理干预支持的模式。方法采用文献复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搜集资料。结果建立了“阶段式”感染者心理支持模式,对新发现的216名感染者/病人进行了心理支持。干预一年后,重度抑郁的感染者/病人由13.8%下降为0.O%,有焦虑症状的感染者/病人降低了23.8%,有抑郁症状的感染者/病人降低了32.1%,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28.5%,男性发生肛交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提升27%,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阶段式”感染者心理支持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能有效提升MSM感染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发生率,对于提升感染者生活质量,降低性病艾滋病传播危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住院HIV/AIDS患者的陪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陪护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8月于上海市某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住院的208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08份,研究对象中139例(66.8%)有陪护者,其中护工占12.9%,家庭成员及朋友、性伴侣占87.1%。154例患者有陪护需求,陪护需求率为74%。宗教信仰、确诊为HIV阳性的时长、HIV告知情况、患者的陪护需求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住院HIV/AIDS患者陪护率的因素(P0.05)。结论住院HIV/AIDS患者的陪护率和陪护需求较高,家庭成员陪护为主要的陪护方式。多种因素影响住院HIV/AIDS患者的陪护率,医院管理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陪护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陪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对其关怀与支持可理解成为促进和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生命和生存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国际经验证明:关怀和支持服务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已成为一种全球共同关注的疾病,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其生存质量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自我管理已经应用到慢性病的各项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改善健康状况。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探讨AIDS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HIV/AIDS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就当前国内外针对HIV/AIDS患者开展网络社会支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该人群网络社会支持的需求、服务提供者与提供平台、支持形式与支持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网络社会支持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艾滋病的防治、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rising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 world-wide has mad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 makers search for accessible healthcare that will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the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quality of life (Qo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met and unmet palliative care needs of PLWHA in selected areas in Rwanda. The study sample included 306 participants: PLWH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co-ordinators of HIV/AIDS unit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were used. The data were analysed separately and then triangulated. In the findings, over 50% of PLWHA had symptoms related to HIV/AIDS most of the time, with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being pain.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health status of PLWHA (P < 0.001). The most common perceived palliative care needs of PLWHA were: (i) medical needs, psychosocial needs and the need for financial assistance (77%); (ii) home-based care (47%); (iii) nutritional support (44%); and (iv) pain relief and management of other symptoms (43%). Most PLWHA indicated these palliative care needs were unmet, in particular, the need for pain relief, symptom managem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Over 50%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ported they were not trained in palliative care. They indicated that inadequate policy and resources we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provision of optimal palliative care. Addressing unmet palliative care needs would enhance the QoL of PLWHA. In addition, developing policy related to the provision of palliative care and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n Rwanda.  相似文献   

13.
综述HIV感染者/AIDS患者疾病获益感的概念、评估方式、影响因素及干预等,以期为国内研究AIDS相关积极心理学提供参考,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提升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综述发现,测评工具和干预方案开发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空白,未来研究者应重视开发HIV感染者/AIDS患者疾病获益感特异性评估工具,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制订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广西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308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满意度平均分为(16.43±5.00)分,总体评分偏低;共同居住人口年总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和抑郁评分对HIV/AIDS患者生活满意度评分有显著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多数HIV/AIDS患者目前生活质量偏低,医护人员应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HIV/AIDS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罗阳  孙瑞婧  范东 《护理研究》2009,(12):3201-3203
从有关耻辱和歧视定义、表现形式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艾滋病相关性耻辱和歧视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一些减轻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耻辱和歧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能有效提高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的方法,借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 对开始抗病毒治疗的115例HIV/AIDS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存质量—卡诺夫斯基量表,分别测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生存质量,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115例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干预前得到提高,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且随着社会支持的提高,其生存质量亦随之提高.结论 护理干预下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为今后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和依从性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if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drinking any alcoholic beverage and risky sex among 326 AIDS patient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nonymous surveys. The result of the regression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rinking alcohol before sex and frequency of condom use (p<0.0001). The number of sex partners respondents reported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frequency of alcohol use (p = 0.003).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quantit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wo indicators of risky sex: having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p<0.0001) and having sexual intercourse without a condom (p<0.001). Interventions are that integrate HIV risk reduction with alcohol risk reduction is very useful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new HIV infections and/or manage existing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