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我们对2004年至200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03例,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标本  相似文献   

2.
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双美  邱万臣 《河北医药》2010,32(10):1314-1315
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仍然存在^[1]。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人院前就已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对住院患者行乙肝表面抗原f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510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9.06%、0.78%、0.02%、1.20%,总阳性率为11.06%,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项(P〈0.05);不同年度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5例输血前患者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用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结果检出HBsAg阳性率为12.21%,抗-HCV阳性率为2.36%,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41%。结论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对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之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率很高,近年来梅毒感染率上升,艾滋病流行趋势严峻。另外因输血感染丙肝、乙肝的医疗纠纷常有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为了防止因输血感染传染病事件,保护医护人员健康,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要求对输血前和手术前(包括产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血清指标检测,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六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 l/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四项传染性指标。从而掌握…  相似文献   

6.
许承斌  柴晓文  李剑 《重庆医药》2009,38(16):2119-2120
输血传播病原体的危险是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传播的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和梅毒等。近几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减少输血传播疾病,血站采取了无偿献血、对献血员的血液严格检测及成分输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感染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6月在我区第一人民医院2026例输血前患者所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抗-HIV)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者109例(5.38%);抗-HCV阳性者34例(1.68%);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7例(0.35%):抗-HIV阳性者0例(0.00%)。结论输血前的血清标志及传染性指标检测检测结果不仅可以提供客观依据,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患者及早了解病情并及时治疗,还可预防院内疾病的传染,提醒医务人员及患者在手术、输血治疗或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韩春滔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6):59-59,61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1],现将5 044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 HIV抗体阳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HIV合并HCV、HBV、TP的感染率。结果145例 HIV抗体阳性者中,合并 HCV感染6例(4.14%)、合并 HBV感染9例(6.21%)、合并T P感染44例(30.34%);合并 HCV/T P感染1例(0.69%)、合并HBV/T P感染4例(2.76%)。性接触感染HCV、HBV和T P分别为3、8、43例,吸毒感染HCV、HBV和T P均为1例。结论 HIV/T P合并感染率高于 HIV/HCV和 HIV/HBV合并感染率。性接触是H IV/T P合并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70-570
本院自2000年10份以来,开展了输血前检查梅毒血清学,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剂盒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FUJIRE BIO INC)生产。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内所附说明书操作。2 结果 400名病人进行了输血前梅毒血清学检查,其中3例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在3例病人中,有两名为产妇,其中一名为25岁,其PRP(+),滴度为1:2,TP.PA(+);另一名产妇为26岁,其RPR(+)…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HBsAg)、丙肝(HCV)、梅毒(TP)、艾滋病(HIV)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可凝病例采取确认复查。对梅毒阳性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梅素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方法确证。结果乙肝阳性率13.45%,梅毒阳性率3.1%,丙肝阳性率0.29%,艾滋病抗体阳性率0%。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新会区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检测,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会区2011年戒毒所的436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静脉血的方法抽取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36例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3.4%(15/436),HCV感染率为36.9%(161/436),梅毒感染率为9.4%(41/43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被调查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林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51-1653
目的 探讨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患病率,分析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4 381例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抗体、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丙肝)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结果 男性患者丙肝和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228%、0.821%,女性患者丙肝和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366%、0.686%,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543、3.631,均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000%、0.329%和0.101%;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07%、0.591%和0.203%;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60%、0.854%和1.722%;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00%、0.131%和0.000%.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丙肝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654、5.743,均P<0.05);中年组与青年组比较,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1/2)型抗体、甲肝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543、3.854、5.432、3.432,均P<0.05);老年组与中年组比较,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1/2)型抗体、甲肝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546、3.6431、3.564、3.433,均P<0.05).结论 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均有可能被甲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张伟军  李满秀  胡少媚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02+104-102,104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的健康水平,特别为筛查输血异常人群提供参考指标。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从本院抽取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血脂检测资料分析,检测五项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小板(PIJT)、乙型肝炎抗体与梅毒抗体。结果经过检测,本组1000例患者肝炎抗体检测阳性58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33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44例。TG与TC含量分别为(1.3±0.8)mol/L和(4.3±0.7)mol/L,血脂异常68例,异常率为6.8%。结论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做好手术前或输血前五项检测,既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或本身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可以明确医疗责任,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状态下HIV/AIDS患者合并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血清生化和病毒学特征。 方法 对122例正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标本,使用酶免法(MEI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肝功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运用RT-PCR法对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标本以及表面抗原和/或核心抗体阳性标本分别进行HCV-RNA以及HBV-DNA测定。以43名单纯HC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结果 122名 HIV/AIDS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97例(78.86%),表面抗原阳性3例(2.46%),表面抗体阳性者总计19例(15.57%),单纯核心抗体阳性者3例(2.46%)。HCV 抗体阳性84例(68.85%),8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RNA 阳性58例(69.05%),HIV/HCV/HBV合并感染者为0。HIV/HCV合并感染组 HCV-RNA 水平与感染者性别,CD4+ 细胞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与单纯HCV感染组 HCV-RNA水平、肝功能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HIV感染者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IV/HCV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HIV/HCV合并感染与单纯HCV感染者血清生化及病毒学改变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选过程中,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阴性标本再实施核酸检测(NAT)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37997例无偿献血者,对其血液样本实施ELISA检查,并针对ELISA呈阴性样本再行NAT,统计分析两次检测结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输血前、产前、手术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了解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及产妇感染性疾病乙肝、艾滋病、梅毒及丙肝的标志物。结果 4526例患者及产妇感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2.87%,其中乙肝的感染率最高为9.2%,丙肝的感染率为2.1%、梅毒螺旋体抗体为1.29%、未查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在产前、输血前、手术前作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筛检非常重要,可了解感染性疾病在人群的的发病情况,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最高,同时,也可为日后万一因输血发生的医患纠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萍  沈旭 《哈尔滨医药》2011,31(2):110-111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2893例术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2...  相似文献   

19.
孙昂  苏湘晖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17-1818,1820
目的 通过对岳阳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岳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65%.抗-TP、抗-HIV、抗-HCV不舍格率呈上升趋势,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检测项目不舍格主要集中在抗-HCV、抗-TP、HBsAg.结论 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临床在职职工625名利用年度体检的机会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调查,同时对同时间段的出国体检、部分教师体检、其他单位体检1232名作为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对照作同样检测。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乙肝感染率14.08%,其中外系感染率16.6%,内系感染率12.4%,后勤感染率9.0%,医务人员从业10年内感染率14.5%,10~20年内15.1%,20年以上15.7%。丙肝感染率0.16%,梅毒感染率0.32%,HIV感染率为0。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对照乙肝感染率8.85%,丙肝感染率0.73%,梅毒感染率0.97%,HIV感染率0。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38.7%,普通人群43.6%。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率除HIV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尤以外科性质工作人员感染率几乎是普通人群的2倍。有随着从业年限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