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从气虚血瘀的角度探讨了补阳还五汤的治病作用机理,总结了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作用。笔者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均有良效,兹举例如下。面神经麻痹女患,47岁,干部,1988年6月20日初诊。患者昨日晨起发现口角歪向右侧,左侧口角流涎,不能鼓腮,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颜面木胀紧迫不适感。伴头痛,身微恶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浮而缓。证属气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现代临床上多用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近年来常有文献报道其在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和及儿科等都有良好的疗效,总结后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娜  李蓉 《新疆中医药》2013,31(4):145-145
目的总结辨证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所引起的晕车、脑后发闷、乳癌术后上肢肿胀、舌歪、腰痛、口眼歪斜等多种疾病的经验。方法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上述病证。结果本方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上述病证疗效满意。结论本方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益气补血,散寒祛湿止痛之功效,故临床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组成,功在补气,活血通络,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笔者临床变通其用,对具有气虚血瘀证之冠心病、颈性眩晕、脑血栓形成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七味药物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能,主要用于中风后遗症“因虚致瘀”所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余、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等症,为临床常用的益气活血代表方.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后世引用甚多,全方药只七味,但配伍尚当,升降具备,调达有度,化瘀中能补血,补血中能理气,贯络中能补虚,可统气血,令其条达而致气血畅和。笔者以此方为主治疗久病不愈之症取得满意疗效。  病案1:蠲饮化痰治痰饮。陈某,男,57岁,1995年10月11日初诊。  间断咳嗽咯痰气喘4年,逢冬加重,经某医院确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半月前,受凉后复发咳嗽,咯泡沫样痰,色白而粘,喘促气短,畏寒肢冷,大便偏溏,苔白腻,脉细滑。  气虚阳微,痰瘀内蕴,阻塞肺络,宣肃失司。法当蠲饮化瘀,宣肺平喘,方予补阳还五汤去赤芍、桃仁、地…  相似文献   

10.
<正>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列在瘫痿之后的一张方剂。笔者在临床中依其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取得较好效果。今将临床主要用于痹证、瘫证、痿证的治疗作一介绍,供同志们参考。一、气血虚痹痹证日久不愈,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尤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少华,心跳乏力,气短,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淡自稍暗,苔白或无苔,脉象濡弱或细微。治疗时用补阳还  相似文献   

11.
王中明 《四川中医》1997,15(6):56-56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方剂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由气虚血瘀所致半身不遂。笔者近年运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慢性肾炎蛋白尿、坐骨神经痛、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孔××,男,50岁,干部,口渴多饮多尿3年,双下肢麻木疼痛半年。于1995年8月5日入院。入院后经各项检查诊为:非依赖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患者曾先后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用维生素、镇痛、降糖药及中药治疗无效。刻诊:面包晦暗,时有蚁行感,舌…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泽鸿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92-794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传统方子之一,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为补气活血、疏通经络,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近年来其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将其临床应用近况概述如下:1 急性缺血性中风吴氏[1]采用重用黄芪的方法来治疗缺血性中风112例。方中组成:黄芪150g、赤芍、地龙、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0g,肝肾阴虚者适当加女贞子、麦门冬、山萸肉、制黄精,1剂/d,连服8周。用西比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7%。可见…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王某,36岁,1999年6月14日初诊。患者因1月前人工流产后劳作过度,汗出冒风,引起头身疼痛,继之全身汗出,昼轻夜重,畏寒恶风,昼夜不得脱帽,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前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谷维素、多虑平、维生素B1、健脑补肾丸等药,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综述了补阳还五汤的临证应用。对其他疾患如消化溃疡、马尾神经综合征、颈性眩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儿童鼾症、突发性耳聋等也可适用。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镇鹏 《新中医》1995,27(6):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黄镇鹏1阳萎吴××,男,24岁,建筑工人,1990年8月10日初诊。主诉:阳事不举2月余。缘患者于2月前工作时不慎被铁条击中下腹及外阴部,此后阳事不举。先后就诊3位中医,皆认为肾虚,均予温肾壮阳之剂治疗,效果不显而来诊。症见阳事不举,精...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近期国内部分期刊杂志.对补阳还五汤在治疗脑梗死、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脑震荡后遗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不宁腿综合征、崩漏、心绞痛、旱搏、肺心病心力衰竭、老年颈椎病伴眩晕、抗肝纤维化.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陈旧性膝关节捩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康民 《陕西中医》1994,15(12):556-556
<正> 1 闭经 黄某,女,28岁。1989年3月16日初诊。患者于7个月前行人流术,术后月经渐少,继而停闭已5个月之久。诊见:面色萎黄,头昏气短,神疲乏力,少腹微胀,遇劳则汗出,舌质淡嫩、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弱。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甘温益气,活血通经,兼益肝肾,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首乌、鸡血藤各20g,桃仁、王不留行、杜仲、牛膝、枸杞子、山萸各15g,川芎、红花、乌药各10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诸症明显减轻,上方续服10剂后月经来潮,经期6d,经量适中,连续观察4个周期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组成,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笔者在临床上将此方用于痹证因体虚血淤者,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例1:莫某,男,48岁.腰脊疼痛放射臀部及踝关节2年.初起尚能劳动,近年疼痛随咳嗽、打嚏及用力时加剧,平卧不能翻身,久坐不能起立.迭用中西药及针灸理疗效果不著.形体羸弱,踝关节暗红肿痛,舌苔白,质淡,边有淤斑,脉细而弦.用补阳还五汤加通络止痛之品.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制乳没、炙甘草、川芎、地龙、续断各10g,寄生、川牛膝、木瓜各15g,桃红、土鳖、全虫各6g,蜈蚣1条,鸡血藤20g.3剂,复诊时平卧翻身腰脊不再疼痛,腰踝虽仍有疼痛,但能行走.守原方再服3剂.再诊时腰脊疼痛若失,惟略有强直,遂以原方减乳没、桃仁、土鳖、蜈蚣,加熟地15g,枸杞、杜仲各10g,5剂.嘱泡酒续服.后访1年多未复发.  相似文献   

19.
癃闭症是以排尿困难,小腹作痛,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病,本病属于内科、男科病范畴,以前列腺增生症为主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关于桃仁承气汤治疗老年癃闭症的病例尚少见。近年来治愈12例患者,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79岁,均是运用桃仁承气汤为主方而治疗痊愈。简述体会如下:典型病例 钱某某,男性,78岁,钱店镇钱店自然村第四村民组,住院号020422,病历编号3284,于2002年4月27日入院。患者自4月18日起,自觉排尿不畅,有时解尿呈点滴状,伴有坠痛感,近来病情加剧。曾在多处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从今日上午起,自觉小便困难,小腹胀痛。门诊  相似文献   

20.
张宏 《时珍国医国药》1998,9(5):398-398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由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红组成,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用于中风后遗证的治疗,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扩大其应用范围,运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前列腺肥大,脑动脉硬化有瘀血表现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