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清洁灌肠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清洁灌肠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将16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8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灌肠措施(选择不同灌肠体位、灌肠压力、肛管插入方式、插入深度),观察每次灌肠液量、保留时间、总灌肠次数、灌肠中不良反应及洁肠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每次灌肠液量多,保留时间长,灌肠中无因不良反应被迫终止灌肠,总灌肠次数减少,洁肠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应用改进后的灌肠方法,患者对灌肠的耐受性、满意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老年性菜花型低位直肠癌患者清洁灌肠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 将62例老年性菜花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32例和常规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灌肠措施实施(选择不同的灌肠卧位、肛管、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及灌肠量)。观察灌肠次数、每次灌肠量、灌肠液总量、灌肠液外溢情况、灌肠中的不良反应及洁肠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灌肠次数、灌肠液量、灌肠总量及腹痛明显减少(P〈0.01)、无灌肠液外溢情况及肠黏膜损伤情况发生,洁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进后的灌肠方法改善了老年性菜花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清洁灌肠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效果。[方法]将需实施清洁灌肠的病人6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橡胶鼻胃管、抬高臀部10cm及增加插管深度的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灌肠,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灌肠次数、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灌肠次数、病人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较传统法的灌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特诊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灌肠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灌肠液保留时间及自觉症状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每次灌入液体量较多,保留时间长,而灌肠次数减少,自觉症状减轻。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04-3005
选取40例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改良清洁灌肠和传统回流灌肠。结果两组洁肠效果、灌肠时间、灌肠液出入量、残留量、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巨结肠术前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用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准备中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老年直肠癌需手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观察组70例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时有无不适感,灌肠次数,每次灌肠液量以及肠道清洁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灌肠次数,肠道清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清洁肠道应用中,效果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许萍萍  顾惠凤  孙丹   《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77-1078
目的观察托肛法联合抬高臀部法对提高老年盆底手术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盆底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侧卧位行大量不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托肛法联合抬高臀部法,观察两组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次数、肠道清洁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灌肠后灌肠液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灌肠次数较对照组少,肠道清洁效果较对照组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灌肠时采用托肛法联合抬高臀部法可提高老年盆底手术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尿便失禁患儿应用改良清洁灌肠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取膝胸卧位增加插管深度的改良清洁灌肠法在尿便失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尿便失禁修复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胸卧位增加插管深度的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在灌肠次数、每次有效灌肠量、每次无效灌肠量、肠道清洁度及患儿合作程度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在灌肠次数、每次有效灌肠量、每次无效灌肠量、肠道清洁度及患儿合作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具有灌肠所需次数少、每次有效灌入液量多、丢失液量少、肠道清洁度及患儿合作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清洁灌肠方法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8月我科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新型清洁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方法。比较两组灌肠效果、灌肠次数、灌肠总液量、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外流及灌肠后腹部疼痛、便意感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灌肠次数、灌肠液外流例数和灌肠总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腹部疼痛、便意感明显多对照组,实验组中度及重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清洁灌肠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灌肠方法。可以减少清洁灌肠次数和灌肠液量,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提高了灌肠临床效果及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清洁灌肠法和改良清洁灌肠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80例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效果,灌肠总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清洁灌肠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能有效地提高清洁灌肠质量,使患者更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1.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日的奇数、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24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每日2次,每次120ml;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2.
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2 cm增加肛管插入长度(自肛门插入12~15 cm)清洁灌肠方法,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时间、灌肠次数、总的灌肠液量、肠道清洁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次数及灌肠总液量方面均显著减少(P<0.001),灌肠后肠道清洁人数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1或P<0.05)。结论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结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将80例结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灌肠装置,比较两组灌肠次数、操作时间、灌肠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灌肠次数、操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满意度由67.5%提升至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型灌肠装置灌肠法操作简单,减少了护士操作时间及灌肠次数,灌洗过程中无粪水逆流现象,提高了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减少清洁灌肠次数,以获得满意的清洁肠道效果。方法:将112例行结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取左侧卧位,清洁灌肠首次采用250ml生理盐水加入开塞露60ml作为灌肠液,使用14~16Fr吸痰管连接输液管进行灌肠,吸痰管插入肛门长度为20~25cm,灌入后尽量保留,明显便意后排便,以后则用生理盐水500~1000ml同法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护理学基础》的清洁灌肠方法进行。就两组灌肠的次数、灌肠时间、灌肠液的量以及肠道清洁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灌肠次数、灌肠时间、灌肠液的量以及肠道清洁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清洁灌肠法可以减少灌肠次数和灌肠液的量,缩短灌肠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清洁灌肠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平卧位,抬高臀部约5cm,肛管插入深度15~25cm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灌肠量、无效灌肠量、灌肠后保留时间及灌肠次数。结果:实验组有效灌肠量增多,无效灌肠量减少,灌肠后保留时间延长,灌肠次数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改进脊髓损伤患者清洁灌肠法能明显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进的肠道准备方法在痔瘘手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痔瘘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肠道清洁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肠道清洁方法,即在术前晚予口服甘露醇、术晨采用一次性灌肠器连接一次性硅塑吸痰管,结合肛直肠角的原理,改良膝胸屈髋卧位加下腹部按压的方法行清洁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及不良反应,并让手术医师评价肠道清洁度。结果:改良后每次灌入的液体量增加,灌肠次数减少,肠道清洁效果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改良后的肠道准备方法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痔瘘手术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减少术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不同灌肠法在清洁灌肠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8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两组插入深度不同,灌肠时间不同,分别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液量多、灌肠液保留时间长,大便彻底排出,不良反应少。结论实验组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的清洁灌肠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 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