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PcoAA)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17例PcoAA患者进行弹簧圈栓塞并随访3个月至1年,观察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分析其与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病程、动脉瘤大小以及是否有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7例患者中,2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部分性动眼神经麻痹10例患者中,8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术前部分动眼神经麻痹组的完全恢复率与完全麻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oAA性动眼神经麻痹在栓塞术后可治愈或改善,部分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更有可能获得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栓塞19枚,近全栓塞7枚;其中2例(4枚)为双侧对称大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均完全栓塞。另外1例(1枚后交通动脉瘤)瘤腔较小(1.0 mm×1.5 mm×1.9 mm),弹簧圈反复无法置入瘤腔内,故应用单纯LVIS支架贴敷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19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疗效显著,部分病人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栓塞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后交通动脉瘤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改善。方法对8年来的102例完全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研究治疗方法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的关系。结果手术组58例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9例,部分恢复29例。无恢复10例。栓塞组44例治疗后有6例完全恢复,部分恢复20例,无恢复18例。结论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后的动眼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和部分恢复率都明显高于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由后交通动脉瘤(PComAA)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行后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术,评估年龄、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大小、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出现后至手术时间。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17例(80.9%),其中完全康复14例(66.7%),部分恢复3例(14.3%),4例无恢复(19.0%)。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对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AA)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出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常见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和动眼神经的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OMNP)是后交通动脉瘤常见的症状,而且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OMNP,主要是由于博动性的动脉瘤囊对动眼神经的压迫以及动脉瘤破裂出血对动眼神经的刺激造成的。PCoAA的患者治疗后,OMNP是否恢复或者是部分的恢复,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自1997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了有典型OMNP症状的PCoAA患者102例。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栓塞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06—2021-06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方式栓塞治疗,研究组51例采用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比较2组术后Raymond-Roy分级、动脉瘤填塞密度、动脉瘤复发、术后动眼神经恢复情况、动脉瘤术后GO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Raymond-Roy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弹簧圈填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动眼神经恢复情况、发生死亡、植物生存、重残、轻残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弹簧圈用量及弹簧圈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弹簧圈技术用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栓塞程度及密度,降低动脉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且能降低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10例采用平行式栓塞,5例采用顺序式.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并行弹簧圈栓塞,栓塞后造影复查见完全栓塞及大部分栓塞13例,部分栓塞2例,1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DSA,均未见复发,部分栓塞的2例患者复查造影时残腔消失,未发生脑出血及脑梗死.结论 通过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采用平行式或还是顺序式均安全、有效,具有致密栓塞率高的特点,栓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病人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4-10由CTA或DSA明确诊断为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13例,10例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3例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术后5例(50%)表现为眶周疼痛,7例(70%)ONP完全消失(中位恢复时间58d)。动脉瘤夹闭术后ONP最先恢复的成分是副交感神经纤维(平均恢复时间4.4d),其中9例在术后恢复情况良好,1例预后较差。恢复率与出现麻痹症状持续时间无相关性,但麻痹症状的持续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明确诊断后,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早期行开颅夹闭术,可以使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国产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与Jasper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颅内动脉瘤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对照组使用Jasper电解脱弹簧圈。结果 观察组应用Presgo弹簧圈31枚,平均解脱时间为(6.9±2.0)s;均达到致密栓塞效果,术中出现轻度血管痉挛1例。对照组应用Jasper弹簧圈39枚,平均解脱时间为(40.6±4.9)s;均达到致密栓塞效果,术中出现轻度血管痉挛2例。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不适,无再次破裂出血。术后3~6个月DSA复查,载瘤动脉通畅,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与Jasper电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同样安全有效,而前者解脱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总结了国产JASPER电解可脱弹簧圈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117枚国产JASPER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脑血管病共20例,其中颅内动脉瘤1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20例中,单独应用JASPER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9例,与其他品牌可脱弹簧圈联合使用者11例.结果 国产JASPER电解可脱弹簧圈在顺滑程度、解旋情况、软硬程度、成篮效果、致密填塞情况与进口同类产品无明显差别,电解脱时间为(41.19±8.68)s,15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次全栓塞5例;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完全栓塞,部分栓塞1例;1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完全栓塞.数字减影造影(DSA)复查7例无复发迹象.结论 国产JASPER电解可脱弹簧圈性能可靠,临床效果确实.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primary clinical experience of JASPER electrolytically detachable coils in neurovascular intervention. Method 117 coils were used in 20 patients including 15 aneurysms ,4 dural arterio - venous fistula ( DAVF) and 1 CCF. Nine cases were embolized only with JASPER electrolytically detachable coils,and 11 cases were embolized by combined using of electrolytically detachable coils and other detachable coil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JASPER electrolytically detachable coils and other coils in visibility,flexibility,effect of forming a basket,uncoiling, dense packing and convenience of deployment The time needed for detachment was(41. 19 ± 8. 68) s. Ten aneurysms were totally embolized, the other 5 were subtotally occluded. Three DAVFs were totally embolized, the other one was subtotally occluded. One CCF was totally embolized. Seven cases of follow-up by DSA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JASPER electrolytically detachable coils are confirmed. The extensive use of JASPER electrolytically detachable coils could decrease the expense of patients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对我院1995至2001年收治的125例外伤性脑动静脉瘘中层得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9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27例,CCF患经股动脉入路以球囊栓塞瘘口93例,经股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4例,经眼上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1例;27例DAVF,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疗3例,栓塞治疗24例,24例中,可脱性球囊栓塞脑膜中动脉2例,经动脉途径用聚醋酸乙烯酯(PV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及冻干硬膜等微粒栓塞21例次,弹簧圈栓塞4例次;经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6例次。结果 CCF患95例1次栓塞成功,3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治愈率100%;DAVF患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栓塞治疗首先选择动脉入路,如果动脉入路治疗失败,则可通过股静脉或眼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附1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术前影像学分析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中8例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2例栓塞程度〉95%,11例栓塞程度95%,2例栓塞程度90%,1例栓塞程度约80%。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1例患者术后一侧大脑前动脉栓塞,1例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术后死亡2例。结论通过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分析来指导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本组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梭形等复杂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治疗41例44个颅内宽颈、梭形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结合弹簧圈完成栓塞40个动脉瘤(其中1例采用"Y"型双支架),动脉瘤100%栓塞23个,95%栓塞11个,90%栓塞5个,80%栓塞1个;4个微小动脉瘤单纯植入支架未填塞瘤体。死亡2例,1例死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脑干出血,1例单纯放置支架术后13d死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随访3~18个月无再出血及脑梗死,7例失访;24例26个动脉瘤术后3~18个月接受血管造影,与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相比,影像学无变化者14个,7个瘤颈残留者已不显影,1个100%栓塞者瘤颈少许显影,1个90%栓塞者瘤颈显影稍有增大;3个单纯放置支架未填塞动脉瘤腔的动脉瘤中2个不显影,1个体积有所缩小。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应警惕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风险,特别对于未能有效填塞瘤腔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可回收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新型可回收的自膨式支架(LEO)在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性能和初步应用体会。 方法 应用LEO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年龄(58±6)岁。LEO支架6例采用半释放技术;2例采用先填微弹簧圈,待弹簧圈栓塞完全,再在动脉瘤开口覆盖LEO支架;2例采用先释放LEO支架,微导管再行穿过支架网眼,填塞微弹簧圈,将动脉瘤栓塞。在释放支架过程中,支架可自如进出其外套管(VASCO+),使之释放在动脉瘤颈最佳位置。 结果 9例应用LEO辅助的动脉瘤均被完全栓塞,1例部分填塞。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h患者,急症栓塞后,支架内出现血栓并发症,经溶栓将支架内栓子溶解。 结论 可回收自膨式支架可稳妥释放在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开口的最佳位置,有效保护载瘤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其中26例(27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12例(1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定栓塞疗效.结果成功栓塞38例39个动脉瘤,其中32例(84.2%1为100%栓塞,4例(10.5%)为95%栓塞,2例(5.26%)为90%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后并发同侧颈内动脉闭塞,3个月后仍遗留偏瘫、失语.2例动脉瘤患者栓塞术中并发破裂出血,经治疗后恢复;随访除1例老年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37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可以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