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PCR在细菌感染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例患严重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行细菌培养,16S核糖体D NA(rD N A)PCR分析,以及扩增后直接测序。患者的病史包括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 SIK)、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 P)和外伤。结果:通过PCR,4例患者均发现了可能的致病菌,而细菌培养的结果为阴性或与临床表现不符。发现的4种细菌为:假单胞菌、软弱贫养菌、嗜麦寡养食单胞菌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结论:角膜刮片的16S rD NA PCR分析可以作为常规微生物检测的辅助方法,由于该方法相对较新,结果分析需谨慎。感染性角膜炎的1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16S rDNA检测芯片杂交前的样本处理优化方法。方法设计针对细菌16S rDNA基因全长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时掺入一定比例的dUTP替代dTFP,扩增长度为1:5kb的片段,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消化处理掺入到双链上的dUTP后,再经浓氨水特异性断开DNA双链上原dUTP处的磷酸二酯键,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受胶电泳(PAGE)和琼脂糖电泳确认片段化的效果。结果本实验选用的基因当dUTP与dTFP的比例在3:7~1:1时,都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片段化结果。结论通过控制一定的dUTP掺入比例再经UDG及氨水处理能够得到稳定的片段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建立快速检测细菌DNA的方法。方法 设计一对共同引物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 ,扩增细菌核糖体 2 3S亚单位基因 2 3SrDNA。对 2 3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培养物及临床病例标本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 ,并与常规细菌培养法比较。结果 该方法可检测细菌下限为 2 5CFU ,与真菌、乙肝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对纯菌及培养物均可检出一条明显DNA条带 ,革兰阴性细菌约 35 0bp ,革兰阳性细菌约 4 0 0bp。临床标本 2 3Sr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方法 (P <0 0 1)。结论 应用所设计的共同引物 ,检测细菌 2 3SrDNA ,敏感性和特异性好 ,比常规培养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在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肠毒素已被视为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建立快速检验方法势在必行。一般传统方法的整个操作过程繁杂,时间长。我们将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中金葡菌肠毒素的检测与分型,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出率,而且能够对肠毒素进行分型,可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5.
PCR快速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的PCR方法。方法: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primer5.0,Bioedit设计2条引物-pml.,pm2并建立相应的PCR方法。采用该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16srRNA基因,以人类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HBV—DNA阳性血清以及白色念珠菌为对照。检测该实验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的方法进行该实验方法的敏感性实验。结果:用引物pml,pm2对17个不同菌株进行PCR扩增。均得到371bp左右长度的DNA片段。特异性实验表明,此通用引物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表明。用pml,pm2引物进行的PCR扩增可检测出20CFU/ml,结论:16S rRNA基因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16S rDNA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活性污泥为材料,研究其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及16Sr DNA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氨氧化细菌与亚硝酸氧化细菌富集、分离技术从武汉某啤酒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2株纯培养菌株N。和Nz。分别提取2株细菌的总DNA,利用氨氧化细菌与亚硝酸氧化细菌的16Sr DNA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anger末端终止法测序分析,用NCBI-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等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 N1和N2的DNA扩增产物片断大小分别为526 bp和391 bp,测序结果经检索证实N1、N2分别与标准菌株Nitrosomonas sp、DYS317和Nitrobacter sp.R6的保守性片段有99%、100%的同源性。结论 可以判定所分离得到的N1和N2菌株分别为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杆菌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流感嗜血杆菌(Hi) 16S rRNA和p6基因的PCR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以Hi的16S rRNA基因及外膜蛋白p6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临床标本分离的43株Hi进行PCR快速检测. 结果 34株16S rRNA基因扩增出538bp大小DNA片段,检出率为79%;43株p6基因均扩增出296bp大小DNA片段,检出率为100%.同时,其他细菌对照株16S rRNA和p6基因扩增均未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 相比于16S rRNA基因,p6基因对Hi检测和鉴定更具特异性,可用于临床对Hi感染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16S rDNA测序鉴定β溶血性G群链球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一起群聚性儿童肾小球肾炎暴发事件中分离到的26株β溶血性G群链球菌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探讨该方法在病原学鉴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API20 Strep生化鉴定系统、部分和全序列测定16S rDNA鉴定26株β溶血性G群链球菌;使用Mega V3.1软件,采用Neighbour-joining 方法和boot-strap test对部分菌株的全序列进行树状图分析.结果 API20 Strep生化鉴定率低,未能鉴定出目的菌;采用16S rDNA测序,结果均为咽峡炎链球菌(S.anginosus),鉴定率大于97%.其中4株G群的全序列树状图分析显示,G群链球菌均与咽峡炎链球菌聚类在同一簇.结论 16S rDNA序列鉴定能提供详细明确的核苷酸信息,能区分G群链球菌不同的种,显示其在菌株鉴定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建立一种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病脊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16SrRNA基因保守区的序列设计用于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制备细菌的通用探针、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通用探针,以及肠杆菌科属、嗜血杆菌属和脑膜炎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属或种特异性探针,将探针加尾后固定于尼龙膜上制成寡核苷酸芯片。提取标本中病原菌DNA后用通用引物行PCR扩增.扩增过程中用生物素标记;将产物变性后分别与点有各种探针的尼龙膜反向杂交.检测脑脊液中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所有探针均只与其相应的细菌DNA扩增产物反应产生杂交信号。结论建立的脑脊夜病原菌寡核苷酸芯片能够准确、敏感、快速、高效地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热带医学杂志》2017,(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16S核糖体RNA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采用RTFQ-PCR测定肺炎支原体16S核糖体r RNA的表达并比较痰液及咽拭子标本阳性率的差异。对检测阳性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方案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用药疗程复查,分析RTFQ-PCR定量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痰液MP RTFQ-PCR阳性率高于咽拭子(92.86%vs.54.29%),支原体肺炎轻症组MP RTFQ-PCR转阴时间短于重症组[(2.78±0.42)周vs.(5.34±1.0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定量指标可以指导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减少副作用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6S rDNA序列分析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其可靠率在99%及以上的常见细菌10株和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少见菌17株,通过PCR扩增16S rDNA v3-v4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与16SpathDB 2.0数据库上已知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细菌种属。当v3-v4序列片段不能明确鉴定细菌时,结合16S rDNA长片段测序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做进一步分析。结果经16S rDNA v3-v4区序列分析,10株(100%)临床常见菌都能鉴定到种水平,其可靠性大于98.0%。17株不常见菌株中,10株(58.8%)细菌只与1种菌相似性大于98.0%,成功鉴定到单个种水平;6株(35.3%)细菌与不止1种菌的相似比大于98.0%;1株菌与已知菌相似性在96.0%~98.0%之间只能鉴定到属(棒状杆菌)。进一步结合16S rDNA长片段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可鉴定到单个种水平。结论结合16S rDNA和管家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临床常见及不常见细菌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婴幼儿奶粉中常见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阪崎肠杆菌外膜蛋白A(omp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针对婴幼儿奶粉中常见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奶粉进行模拟检测。结果两对引物能特异扩出282bp和482bp的目的条带;在优化条件下,可同时检测模拟样品中两菌DNA,灵敏度达到10^3CFU/ml。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敏感、特异,为快速检测奶粉中病原菌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唾液标本幽门螺杆菌(Hp)的16S rRNA基因及cagA基因,了解消化道疾病患者口腔中Hp存在情况及致病情况。方法 利用生物学信息技术,设计Hp 16S rRNA、cagA基因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Hp 16S rRNA、cagA基因的多重PCR方法;重组克隆质粒构建标准阳性对照品;收集15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唾液标本,提取唾液标本中细菌DNA,应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Hp 16S rRNA基因及cagA基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的检测Hp 16S rRNA基因及cagA基因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较高,最低检测线为103 copies· μL-1;重组质粒pGMT-16s和pGMT-cagA,可作为鉴定Hp的标准阳性对照品;检测Hp感染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唾液标本,口腔携带Hp 16S rRNA基因的阳性率为87.2%,cagA基因阳性率为23.1%。结论 Hp感染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口腔唾液标本中存在Hp,口腔中存在Hp可能是诱发消化道Hp感染及治疗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54-57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4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例帕金森病患者及7例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提取菌群DNA,选取细菌16S r DNA的V3~V4区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肠道菌群测序数据。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中,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在两组样本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界、门分类水平上PD组及健康对照组物种数目相等,在纲、目、科、属、种、OTU分类水平上PD组所包含的物种数目依次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由4个主要的菌门组成,分别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PD组中,检测到了12种显著升高的肠道菌群组分(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在大体上是相似的,有部分菌群在两组间存在着差异,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有望为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23S rDNA基因芯片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含有10种细菌探针的检测用基因芯片模型。方法 使用合成的23S rDNA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因芯片。细菌核糖体DNA经过23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用荧光扫描仪检测信号。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临床致病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论 寡核苷酸探针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种属鉴别能力,比常规培养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是讨论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四种在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的快速PCR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从2010年3月-2011年3月检验科收集的病原样本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志贺菌。采用多重PCR检测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将需要检测的4中病原菌加入需扩增浓度混合液中,并且加入PCR扩增体系中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有扩征带,并且4种病原菌均出现其特异性扩增带,说明4种病原菌之间没有相互干扰,而且没有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多重PCR病原菌检测方法能准确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等四种常见的肠道病原,值得在卫生应急食物中毒事故处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标本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志贺菌的ipaH基因序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副溶血性弧菌的t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多重PCR反应对样品中上述4种病原茵的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同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本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该方法能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3.56pg的沙门菌DNA,94.85pg的志贺菌DNA,14.1p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115.32pg的副溶血性弧菌DNA。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适用于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标本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