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体脂含量与分布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7 917例受试者根据体重指数(BM I)和腰围分成4组:观察指标包括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和血尿酸,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按美国ATP III标准计算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结果(1)IR和MS患病按高低依次排列为腹型肥胖、MONW、外周型肥胖和正常对照组;(2)在肥胖或腰围增加的人群中血糖、胰岛素、HOMA-IR明显升高,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尿酸血症;(3)MONW与外周型肥胖患者比较,反映IR的一些指标如FIns、HOMA-IR、TG和UA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变量分析显示,腰围和BM I是互相独立的两个IR危险因素,且腰围对IR的影响程度超过BM I;(5)决定HOMA-IR的主要变量是葡萄糖调节受损、甘油三酯、BM I、腰围和血压。结论无论是脂肪组织增加或脂肪组织的中心型分布,都可影响IR,其中以脂肪中心型分布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首钢水钢员工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与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2496名首钢水钢员工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同时对2496名首钢水钢员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SBP、DBP)、身高、体质量及腰围.结果 2496名员工中,BMI(23.18±3.34)kg · m-2,超重与肥胖占38.22%(954/2 496),腹型肥胖占36.26% (905/2 496),腰围(80.37±10.02)cm.男性BMI为<18,≥ 18~<24,≥24~<28,≥28 kg·m-2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腰围为<75,)75~<85,≥85 cm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BMI<24 kg·m-2,腰围<85 cm,BMI<24 kg·m-2、腰围≥85 cm,BMI 24~27.9 kg " m-z、腰围<85 cm,BMI 24~27.9 kg·M-2,腰围)85 cm,BMI>,28 kg·M-2,腰围≥85 cm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BMI< 24 kg·m-2,腰围<80 cm,BMI< 24 kg·M-2,腰围≥80 cm,BMI24~27.9 kg·M-2,腰围<80 cm,BMI 24~27.9 kg·m-2,腰围≥80 cm,BMI>,28 kg·m-2、腰围≥80 cm(P<0.05或P<0.01).结论 首钢水钢员工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控制BMI和腰围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唐山市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查体的唐山市机关干部700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并行肝胆胰脾B超检查。结果在700例体检人员中共发现脂肪肝138例,患病率为19.7%,其中男性占20.32%,女性占19.21%。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为1.51%和17.25%,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岁之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男性。脂肪肝组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均P<0.01),而HDL-C则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唐山市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且与年龄、性别、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及血脂与中、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检测3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FL)和25例无脂肪肝(NFL)中、老年患者空腹血清LP、BG、TC、TG、HDL-C、LDL-C、BUN、ALT、AST及GGT水平,并测量SBP/DBP和BM I等指标。结果BM I、TC、TG、LDL-C及DBP的平均值,FL组明显高于NFL组(P<0.05~0.001)。在两组中,血清LP浓度女性皆明显高于男性。但LP在两组之间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在FL组中,BM I、TC、LDL-C、TG与FL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158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男性SUA≥420 μmol/L,女性SUA≥360μmol/L),将其分为正常尿酸(NUA)组126例,HUA组32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UA患病率为20.3%,其中男性26.3%,女性11.1%;HUA组患者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R)均高于NUA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G、HDL-C、BMI、WC、DBP、SCr及UAER是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肾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英  王同庆  杜松梅  高娟  田英平 《临床荟萃》2010,25(9):754-757,F0003
目的 调查北京朝阳区某社区居民健康情况,制定社区医疗服务规划.方法 2007年7月对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户籍居民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按国际或国内常用诊断标准确定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和糖尿病患者;并采用标准化的问卷方式调查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等.结果 ①超重、肥胖患病率75.4%、腹型肥胖患病率79.2%,体质量指数(BMI)≤24但腰围(WC)超标者占31.0%(40/129);BMI≥28且WC≥80(女)/85(男)者占33.3%(175/525);②高血压总患病率21.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患病率与BMI、WC呈正相关;③糖尿病总患病率9.9%,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④高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病率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5.9%、15.7%、7.2%,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女性32.9%,男性31.7%;⑤冠心病与脑卒中患病率均与BMI、WC正相关,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⑥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广泛存在.结论 北京朝阳区某社区人群中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患病率高,应采取措施,改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杨青  陆强  刘晓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32-2134
[目的]探讨肥胖中青年男性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 T )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1例20~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 I)分为肥胖组28例(BM I >28 kg/m2)、超重组25例(BM I=25~28 kg/m2)和对照组28例( BM I<25 kg/m2)三组。检测三组的血糖、血脂、尿酸(U A )、睾酮(T )、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人体基本参数。[结果]中青年男性肥胖组BMI、收缩压(S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超重组及对照组( P <0.05),与CIMT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低于超重组及对照组( P <0.05),与IMT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TG是颈动脉内中膜异常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组中青年男性存在CIMT增厚。BMI及TG是CIMT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肥胖引起左心室重构的性别差异。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48例患者进行一项观察性研究。结果入选男413例,女335例。男女性患者的收缩压(SBP)、相对壁厚(RWT)和甘油三酯(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在男性患者中更常见(75.1%比62.7%,P 0.01)。男性患者中,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SBP(r=0.241,P=0.000)、舒张压(DBP)(r=0.218,P=0.005)、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r=0.105,P=0.025);也与高密度脂蛋白(HDL)(r=0.225,P=0.000)、肌酐呈正相关(r=0.113,P=0.025);与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年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壁厚(RWT)与SBP(r=0.374,P=0.000)、DBP(r=0.328,P=0.000)、BMI呈正相关(r=0.154,P=0.056);也与肌酐(r=0.151,P=0.009)、TC(r=0.179,P=0.018)、TG(r=0.133,P=0.027)、LDL呈正相关(r=0.130,P=0.036);与年龄呈负相关(r=-1.71,P=0.021);与HDL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LVMI与SBP(r=0.353,P=0.000)、DBP(r=0.178,P=0.006)呈正相关;也与年龄(r=0.123,P=0.042)、肌酐(r=0.188,P=0.010)呈正相关;与TC、TG、LDL、HDL、BM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RWT与SBP(r=0.259,P=0.000)、DBP(r=0.218,P=0.000)、肌酐(r=0.143,P=0.015)呈正相关;与年龄、TC、TG、HDL、LDL、BM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患者中,RWT高血压组[(0.43±0.06)比(0.40±0.05),P=0.008]和高血压肥胖组[(0.44±0.07)比(0.40±0.05),P=0.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肥胖组与对照组的R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0.43±0.06)比(0.41±0.04),P=0.017]和高血压肥胖组[(0.44±0.07)比(0.41±0.04),P=0.009]均显著高于肥胖组,但高血压组与高血压肥胖组的R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MI肥胖组[(118.4±23.2)比(109.1±23.6),P=0.035]、高血压组[(127.6±32.1)比(109.1±23.6),P=0.006]和高血压肥胖组[(132.4±30.9)比(109.1±23.6),P=0.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肥胖组显著高于肥胖组[(132.4±30.9)比(118.4±23.2),P=0.006];高血压组和肥胖组、高血压肥胖组的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患者中,RWT高血压组[(0.43±0.06)比(0.39±0.04),P=0.006]和高血压肥胖组[(0.44±0.06)比(0.39±0.04),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肥胖组与对照组的R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0.43±0.06)比(0.41±0.05),P=0.018]和高血压肥胖组[(0.44±0.06)比(0.41±0.05),P=0.008]均显著高于肥胖组,但高血压组与高血压肥胖组的R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MI高血压组[(123.6±27.8)g/m~2比(97.1±25.7)g/m~2,P=0.006]和高血压肥胖组[(124.6±27.8)g/m~2比(97.1±25.7)g/m~2,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肥胖组与对照组的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MI高血压组[(123.6±27.8)g/m~2比(103.4±25.8)g/m~2,P=0.008]和高血压肥胖组[(124.6±27.8)g/m~2比(103.4±25.8)g/m~2,P=0.007]均显著高于肥胖组,但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肥胖组的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血压患者发生离心性肥厚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654倍(95%CI=1.665~8.018);高血压患者发生向心性肥厚的风险是对照组的6.943倍(95%CI=2.785~17.310);高血压肥胖患者发生向心性肥厚的风险是对照组的9.940倍(95%CI=4.328~22.827)。结论研究表明,高血压较肥胖更容易诱发左心室肥厚。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在高血压组、肥胖组和高血压肥胖组患者之间有所不同,但均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12周测量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运动组的SBP、DBP、TC、TG、HDL、LDL较运动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可明显改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SBP、DBP、TC、TG、HDL、LDL,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个体化运动干预,从而避免其发展成为原发性高血压和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BP)、血脂、腰臀比(WHR)及血红蛋白(HB)的关系。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某社区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共10978名≥65周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计算BMI、WHR,并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B,根据中国BMI参考标准将老年人分为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四组,比较不同BMI组别BP、血脂、WHR、H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老年男性受检者BMI、WC、HC、WHR、SBP、DBP、HB水平均高于老年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男性受检者TC、HDL、LDL水平均低于老年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不同BMI组别比较,SBP、DBP、TC、HDL、LDL、WHR、HB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正常体重组老年男性受检者的BMI显著高于老年女性,肥胖组老年女性受检者的BMI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均<0.01)。正常体重组年龄<75岁老年受检者的BMI高于年龄≥75岁老年受检者(P<0.05)。(4)BMI与SBP、DBP、TC、LDL、WHR、HB均呈正相关(P均<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BMI与老年人健康关系密切,维持理想的BMI是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及预防慢性疾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中心性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 280例T2DM患者,以腰围数值(男≥90.0 cm、女≥80.0 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中心性肥胖组,对其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Loge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组问比较显示,中心性肥胖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低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显示,在合并中心性肥胖的T2DM患者中.女性比例、脂肪肝患病率、ALT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CRP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性别、脂肪肝患病率、ALIT、hs-CRP及HDL-C与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胆舒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NAFLD患者(进行胆舒胶囊治疗)纳入治疗组,同期90例NAFLD患者(进行维生素C治疗)纳入对照组。检测其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腰臀比、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游离脂肪酸(FFAS)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和治疗前比较,BMI、SBP、DBP、腰围、腰臀比、TBIL、TBA、ALT、AST、GGT、FBG、TG、TCH、FFAS和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比较,BMI、SBP、腰围、TBIL、TBA、ALT、AST、GGT、FBG、TG、TCH、FFAS和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舒胶囊对NAFLD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肝功能,对拓展中医药在NAFLD治疗的新领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诊断的T2DM患者182例,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分为3组:U1组为UACR<30 mg/g, U2组为30 mg/g≤UACR≤300 mg/g, U3组为UACR>300 mg/g。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脂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 (1)3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FIns、HOMA-β、HOMA-IR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法显示:UACR与HbA1c、SBP、DBP、TG、TC、LDL-C、FPG、FIns及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P<0.05);(3)二元logistic...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疗养和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64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组后,设置正常体重组327例,超重或肥胖组316例,分别观察两组老年人的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统计两组老年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分析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SBP/DBP、FPG、TG、TC、LDL、UA均值均高于正常体重组,HDL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时年龄>40岁3 828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空腹血糖≥5.6 mmol/L和空腹血糖≥6.1 mmol/L者的血压状况.结果:空腹血糖≥5.6 mmol/L 627例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1.74%,男性(34.54%)高于女性(29.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7.05%,男性(51.41%)高于女性(44.18%)(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空腹血糖≥6.1mmol/L 245例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1.43%,男性(34.55%)高于女性(28.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4.90%,男性(43.64%)低于女性(45.9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腰围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结论:分别以空腹血糖≥5.6 mmol/L和≥6.1 mmol/L为诊断切点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78.79%和76.33%,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张丽彤  焦焕利  赵洪林 《临床荟萃》2010,25(17):1501-1504
目的 观察天津市中青年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探讨中青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天津市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青年共9 086例,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UA、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用相同仪器测量其身高、腰围(WC)、体质量、血压.结果 ①天津市中青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23%,其中男性17.27%,女性5.89%.②SUA水平相关因素男性和女性均与体质量指数(BMI)、WC、舒张压(DBP)、TG及TC水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SUA水平还与年龄、收缩压(SBP)及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③高尿酸组在男性BMI 27.27±3.31 vs 25.70±3.14、WC(92.66±8.69)cm vs(88.19±8.94)cm、SBP(124.61±15.14)mmHg vs(120.84±14.95)mmHg、DBP(82.01±10.80)mmHg vs(79.04±10.67)mmHg、TC(5.31±0.94)mmol/L vs(5.08±0.88)mmol/L、TG(2.51±1.91)mmol/L vs(1.84±1.59)mmol/L、LDL-C(3.08±0.83)mmol/L vs(3.01±0.78)mmol/L;女性BMI 26.57±4.58 vs 23.74±3.28、WC(83.41±10.01)cm vs(76.85±8.79)cm、SBP(122.21±18.27)mmHg vs(113.95±16.01)mmHg、DBP(77.36±10.29)mmHg vs(73.21±9.90)mmHg、TC(5.57±0.99)mmol/L vs(5.11±0.95)mmol/L、TG(1.75±1.07)mmol/L vs(1.17±0.81)mmol/L、LDL-C(3.36±0.88)mmol/L vs(3.01±0.8)mmol/L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或<0.01);而男性平均年龄、FBG低于正常尿酸组,女性则高于正常尿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HDL-C水平低于后者(P<0.05).结论 天津市中青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23%,中青年SUA水平不但与体质量超重、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相关,且上述危险因素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有聚集倾向.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103例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了解知识分子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某高校714人进行身高、体重、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714人中脂肪肝103例,男性除60~69岁年龄段脂肪肝的患病率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段均高于女性;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在40~59岁年龄段最高,女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在60~69岁年龄段最高。高脂血症特别是高TG血症者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与肥胖有关,并随BM I的增高而增高。结论男性、肥胖、高脂血症,特别是高TG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血尿酸(UA)的相关代谢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 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UA、血脂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按照性别和UA分组,分析血UA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为26.2%,男性检出率为25.1%,女性检出率为32.4%,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之间年龄、Hb A1c、TC、TG和L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BMI、FBG、SBP、HDL-C和DBP高于男性,男性血UA水平高于女性(P0.05);(3)女性HUA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BP、DBP、FBG和TG高于尿酸正常组(NUA组),HDL-C低于HUA组;男性HUA年龄、BMI、SBP、DBP和TG高于NUA组,而HDL-C低于NUA组(P0.05)。女性UA水平与年龄、BMI、SBP、DBP、FBG、TC、TG水平呈正相关;男性UA与年龄、BMI、SBP、DBP、TC、TG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性别、BMI、血压、血糖、TG及TC、LDL-C和HDL-C与HU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圳中青年高血压前期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深圳市平湖地区1 498例中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人群中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分析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人群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上述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2.90%且男性(51.82%)高于女性(2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组的肥胖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体质量、肥胖、高TG、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是是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超体质量、肥胖、高TG是是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中青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超体质量、肥胖和血脂是高血压前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