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西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 6%(58/64),高于对照组的75%(48/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athel评分、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缺血区脑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缺血区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中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评分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血脂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能量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头穴丛刺。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其能量代谢(血糖、乳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糖、乳酸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很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能量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补肾活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金伟 《河北中医》2009,31(12):1777-1779
目的观察补肾活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补肾活脑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片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本组治疗前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脑汤治疗怠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能降低血液流变晕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6%(58/64),高于对照组的76. 6%(4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及收缩期值(Vs)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经验方加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症状、脑血流灌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脑血灌注[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面色?白、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中医症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BI评分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FIB水平均明显降低,CBF、CBV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加减方治疗ACI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脑血灌注量,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杨君祖 《光明中医》2020,(1):13-14+26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6例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黏附率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后遗症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改善脑部供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兼痰热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西医常规+活血醒脑汤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SS-QOL评分、血脂和血流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00%(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流流变学指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郑挺  王俊青 《新中医》2017,49(1):30-3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联合脑神经营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脑神经营养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联合脑神经营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消除脑电图异常、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痰瘀阻络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活血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而BI评分显著上升,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上升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6例,通过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观察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朱丹丹 《河南中医》2022,42(2):297-300
目的:观察芪蛭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芪蛭消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  相似文献   

14.
张蓉 《新中医》2021,53(5):66-69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优于对照组(51.67%)(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汤治疗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满意,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对运动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人参总皂甙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脑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联合人参总皂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Qmean、Vmax、Vmin、RI)、脑梗死体积、中医证候积分、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Qmean、Vmax、Vmin均升高,RI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Qmean、Vmax、Vmin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体积均升高,中医证候积分、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脑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人参总皂甙可显著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降低脑梗死体积、缓解脑水肿,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  相似文献   

17.
申世军 《河南中医》2020,40(3):396-399
目的:观察自拟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血醒脑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观察组优良率为88.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黏滞状态及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因子及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1β、Hcy、PAF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DNF、VEG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44%,对照组22.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而言联合温针灸可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9.
赵月臣  马兰 《陕西中医》2020,(2):174-179
目的:研究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对脑血流灌注及血清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丁苯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瘀阻络方,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指标(双侧脑动脉峰流速及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统计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情况,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71.74%(P<0.05)。观察组治疗后PI、CVR、双侧动脉各流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血清6-k-PGF1a、Hcy、sICAM-1指标具有较好改善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