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对类风湿关节炎(RA)肘关节僵硬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RA肘关节僵硬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刺,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刀松解术。比较2组患者的炎性反应递质、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及肘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丙二醛(MDA)、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肘关节延伸最大角度降低,屈曲最大角度和活动范围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有效抑制RA肘关节僵硬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和氧自由基反应,下调RF水平,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AVMC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牛磺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血清炎性反应递质及细胞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 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心悸、胸闷、肢冷出汗、头晕、气短乏力积分及总积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 Tn I)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CD3~+、CD4~+、NK比例及观察组CD4~+/CD8~+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全血CD8~+与治疗前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牛磺酸可显著缓解AVMC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独牛磺酸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续骨活血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续骨活血法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肿胀程度评分、X线评分及血清炎性反应递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 23%)高于对照组(81. 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X线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 ICAM-1、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续骨活血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上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力指数(RI)、血流峰值时间(TTP)、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容量(CB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CRP、IL-8、IL-10、TNF-α、RI、TTP、MDA、Hcy、NIHSS低于对照组(P <0.05),但Qmean、CBV、SOD、ADL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炎性反应递质、神经功能及超早期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洪湖市中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反应递质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及动脉血氧(Ca O_2)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 O_2)、脑氧摄取率(ERO_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00%和62. 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IL-6、TNF-α、Ca O_2、D(a-jv) O_2、ERO_2以及NIHS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者组患者的CRP、IL-6、TNF-α、D(a-jv) O_2、ERO_2以及NIH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脑部血供和神经功能,对ACI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有明显疗效.本研究即用该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38例,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宝芳 《四川中医》2021,39(7):143-14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汤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研究院制定的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评分及脑氧代谢的影响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根据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醒脑开窍法为治则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 5 2例 ,并与疏血通、尼克林治疗的 33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提示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炎性反应因子、血液流变学、神经元、超声等变化并比较,总结疗效。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完成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干扰素-γ(INF-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完成治疗后2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流评价速度(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I(搏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完成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蛋白酶-1(TIMP-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TIMP-1显著高于对照组,余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能促进急性脑梗死侧支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元,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n=47)和针刺组(n=43):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加入尼莫地平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针刺治疗。治疗前后监测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计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值并检测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炎性反应递质TNF-α、TGF-β_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V_m、RI、PI水平,NIHSS评分值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NSE、BDNF水平,血清中炎性反应递质TNF-α、TGF-β_1、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54、0. 236、-0. 632、0. 455、0. 204、0. 542、0. 111、-0. 371、0. 189,P 0. 05)。治疗1个疗程后,针刺组V_m、PI的水平高于对照组,RI的水平低于对照组; NIHSS评分值及NSE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TNF-α、TGF-β_1、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t=2. 025、2. 372、-3. 318、-14. 538、-18. 922、11. 969、-10. 234、-5. 166、-8. 439,P均0. 05)。结论:针刺治疗可进一步优化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抑制机体过度炎性反应,是一种可靠的中医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丁螺环酮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丁螺环酮,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AMA及Y-BOCS评分2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8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科治疗的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汤剂组(n=58)和联合组(n=57)。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汤剂组采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组采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率、神经功能、斑块面积、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内皮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 83%,汤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 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NT-proBNP)、S-100、斑块面积和IMT大小均低于治疗前(P 0. 05),且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较针刺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素(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联合组患者的ET水平显著低于针刺组,而NO和CGRP水平显著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I,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好地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减少IMT厚度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更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枣矿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期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新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NIHSS评分值分别为(16. 15±2. 24)分、(7. 37±0. 9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2. 73±2. 85)分、(15. 09±2. 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血清中IL-6、IL-18、TNF-α的含量为(4. 18±0. 52) pg/mL、(8. 77±1. 03) pg/mL、(9. 92±1. 53) pg/m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 43±0. 89) pg/mL、(12. 01±1. 55) pg/mL、(14. 28±1. 6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中b FGF、VEGF、MMP-9的含量为(19. 77±2. 84) pg/mL、(374. 18±45. 39) pg/mL、(54. 25±7. 49) ng/m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4. 69±1. 73) pg/mL、(316. 21±39. 74) pg/mL、(48. 27±6. 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针灸治疗,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并促进血管新生等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 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 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化瘀方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后遗症患者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脑梗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1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接受活血化瘀方联合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头晕目眩、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患侧麻木、舌苔白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患者头晕目眩、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患侧麻木、舌苔白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626,P=0. 000)。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针灸能改善脑梗后遗症患者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指标,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配合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MES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早期神经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各项能力的恢复及脑功能重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敷与冰冻马铃薯片外敷对减轻鼠神经因子肌肉注射后疼痛的应用效果,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的减轻疼痛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8月行鼠神经因子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冰冻马铃薯片对肌肉注射部位外敷,对照组热敷肌肉注射部位。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第3、7、14、21天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冻马铃薯片外敷在减轻鼠神经因子肌肉注射后疼痛较局部热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为早期针刺介入治疗ACI提供依据。方法 67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及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结果治疗2星期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NHISS评分、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针刺能够更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无副反应,其机制与抑制急性脑损伤后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