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超排卵长方案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穴取中脘、天枢、带脉、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其中子宫及足三里运用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月于月经前10d开始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至月经前1d,月经期不做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两组均在治疗完成或等待之后进行胚胎移植。观察两组患者胚胎移植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月经情况积分和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结果:1移植成功率:观察组30例中,14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46.7%(14/30),对照组30例中,7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23.3%(7/30,P0.05)。2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两组患者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5.6±1.8vs 9.6±2.9,P0.05)。3月经症状积分:两组患者月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4.1±0.5vs 5.6±0.9,P0.05)。4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治疗后两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可提高其试管婴儿临床妊娠成功率。并且在改善患者肾阳虚症状体征方面及月经情况、内膜水平等均有显著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及内膜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肾阳虚型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阳虚型RIF、拟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激素替代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月经第2天行温针灸治疗,针刺取关元、归来、气海、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太冲,其中关元、足三里予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流及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分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指数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和常规激素替代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内膜血流参数,改善肾阳虚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和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中A型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33.3%,对照组临床妊娠率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改善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厚(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灸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胚胎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胚胎移植成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胚胎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温针灸组,每月于月经前10天开始治疗,治疗至下次月经前一天,月经期不做治疗,此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选穴中脘、天枢、带脉、气海、中极、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并选双子宫、关元、双足三里穴给予温针灸治疗,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胚胎移植。对照组选取相应的穴位,于月经前10天开始给予压豆治疗,患者仅仅有轻微的表皮刺激,没有"得气"感,留针至30min,并给予电磁波烤电灯产生热的感觉,不用艾灸治疗,不起任何治疗作用,观察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胚胎移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1)临床妊娠率:温针灸组30例中,14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46.67%(14/30),对照组30例中,7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23.33%(7/30,P0.05)。(2)温针灸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分型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温针灸组在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中A型比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5VS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温针灸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排卵后第七日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0.751±0.012VS0.870±0.020),RI(0.530±0.021VS0.552±0.0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可提高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率,并且在改善患者内膜水平、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有显著优势,可能的机制为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养膜助孕方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血液循环、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8例薄型子宫内膜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膜助孕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液循环、卵泡发育及雌孕激素水平变化,统计2组助孕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厚,子宫内膜形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卵泡晚期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和黄体中期血清孕激素(P)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治疗后子宫螺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明显增快,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明显减低,且观察组PSV明显快于对照组,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成熟卵泡数目、直径、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宫腔灌注G-CSF联合养膜助孕方可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血液循环及生殖内分泌激素分泌,促进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恢复,从而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治疗反复移植失败肾阴虚证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反复种植失败(RIF)肾阴虚证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长方案进行超促排卵,观察组于移植前1个月的月经周期第5~14天服用养精种玉汤,并于移植当月月经周期第5天继续服用至移植日,对照组不服用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分泌物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获卵数、受精率及胚胎移植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单纯西药组明显改善(P 0. 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型内膜占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P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I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移植日观察组VEGF,IL-1β及LI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获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显著缓解RIF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了RIF患者A型子宫内膜形态,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优化子宫内膜种植条件,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知柏地黄丸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性激素水平以及妊娠的影响,同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6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丸,8丸/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变化,妊娠率、月经恢复率以及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的差异。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比较显示观察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妊娠率为50%,月经恢复率为90%,流产率33. 33%,与对照组的26. 67%、60%及87. 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激素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2组FSH、E、LH均下降,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AMH表达均增加,观察组增加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上调,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以及搏动指数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知柏地黄丸可有效纠正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其作用机制与调整机体激素水平,增强卵泡敏感度有关,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坤汤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100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安坤汤,1剂/次,1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雌二醇、孕酮水平,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参数,评估肾阳虚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阳虚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阳虚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坤汤联合黄体酮胶囊可明显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就诊病人中,通过B超监测有成熟卵泡并顺利排出,但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孕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治疗组20例,在月经第7日至排卵后2周在子宫穴及地机穴给予温针灸。对照组20例,在月经第7日至排卵后2周给予补佳乐(2片bid早晚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最后对比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增加。治疗组(温针灸)由治疗前的平均内膜为5.23±1.57 mm提高到8.31±2.80 mm,而对照组(补佳乐)治疗前的平均内膜为5.27±0.99 mm提高到8.32±1.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温针灸)子宫内膜治疗后增加幅度略高于对照组(补佳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经统计治疗组(温针灸)的妊娠率为25%,而对照组(补佳乐)的妊娠率是15%。结论:温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东方养生》2010,(5):30-31
禅,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门里有个小故事,一个秀才前往禅寺,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去草地上吃草,但它转来转去都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表虚、肝肾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治疗可分为脾气虚弱、肝气郁滞、心脾气血两虚、肝肾两虚、表虚不固、肾虚早衰等六型。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  相似文献   

15.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宋亚光  赵建春  袁慧 《中国针灸》2004,24(9):624-62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在大椎等穴以及出疱疹处运用梅花针刺络拔罐并配合艾灸等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阿昔洛韦霜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1.4%(P<0.01),且治疗组治疗3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艾灸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麝香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人工麝香溶液对HUVEC增殖的作用;WesternBlot检测HUVEC中p-ERK和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HUVEC中eNOS、VEGFR1和VEGF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0.3、1μg/ml的人工麝香溶液具有促进HUVEC增殖的效应,其中1μg/ml作用显著(P<0.01);人工麝香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ERK和P38的磷酸化,且效应强于对照药硝酸甘油组;人工麝香溶液亦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HUVEC中eNOS和VEGFR2的mRNA表达,但对VEGFR1的mRNA表达没有影响。结论人工麝香可通过促进HUVEC增殖,一定程度上代偿性地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