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具有最强提呈抗原能力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指导原始T细胞向不同的方向分化。DC在抗原进入机体后,通过协调免疫反应与免疫耐受间的平衡,从而在免疫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探索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和相关免疫治疗方案中,DC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靶点。基于DC的重要作用,研究DC可以为中医药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传统中医药对DC功能状态的调控,是其发挥免疫调节效应的重要环节,现主要就DC的特性和功能及中医药对DC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随着哮喘发病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与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细胞自噬等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经验丰富,临床疗效较好。近年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等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气道炎症、抗气道重塑及抑制自噬,从而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发挥防治作用。系统综述了PI3K/Akt信号通路的结构组成、与哮喘的关系、中医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黏液高分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是一种症状多样的异质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约有4 570万成年人罹患哮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是哮喘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研究表明气道内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到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小非编码RNA(micro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哮喘发病中,microRNA能够通过调控免疫和非免疫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等多面活性,从而调控相关细胞的功能,进而诱发气道痉挛、黏液高分泌的发生而出现哮喘症状。中医药在预防和减轻哮喘症状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大量研究发现,由于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中药及其组分能够通过调控microRNA的表达,调节免疫平衡、有效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但当前尚缺乏关于中药调节哮喘相关microRNA表达的系统的、细致的综述。文章旨在通过对近年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中microRNA与哮喘相关性及中药调控microRNA治疗哮喘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意在为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独特的优势。黄芪多糖是黄芪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等作用。黄芪多糖通过发挥自身的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气道重塑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来实现对哮喘的控制及治疗,并且无药物依赖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但目前有关黄芪多糖对哮喘发病的通路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可将黄芪多糖与哮喘发病的相关通路结合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阐述黄芪多糖治疗哮喘的机制,同时为黄芪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中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被认为是难治性哮喘的重要病理基础,发生机制复杂,研究难度较大。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回顾气道重塑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从祛邪、化痰、调气等方面对气道重塑的防治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气道重塑是哮喘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也是哮喘迁延难愈的重要环节。预防和逆转气道重塑是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医药通过某些靶点,干预哮喘气道重塑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防治哮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当今最常见的慢性肺系疾病之一。近20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增加,全球哮喘患者人数已逾3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特点是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1]。现代医学对其发作期治疗以抗炎、解痉、平喘、抗过敏等药物治疗为主,疗效显著,可迅速  相似文献   

8.
自首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抗艾成为全球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学者们通过30余年的努力,在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树突状细胞作为免疫学方面研究的热点备受关注,笔者从DCC树突状细胞的分型及参与免疫耐受的过程、DC作用于HIV的过程、HIV感染后体内DC的变化情况、DC在艾滋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等方面综述相关研究概况,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艾滋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本文对有关COPD发病机制及中医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科研结果,总结COPD发病机制主要与肺部炎症、气道黏液过度分泌、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细胞凋亡/组织重构等有关;基于发病机制,探寻防治COPD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中医药因多途径、多靶点作用,治疗COPD凸显优势,与此相关的COPD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一种传递丝裂原信号的信号转导蛋白,属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重要成员,通过磷酸化激活该条信号通路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反应,并介导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以及气道重塑等病理环节,且与中医药在发病条件及病理因素上相关联。中医药能够降低该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其磷酸化,从而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1.
综述中药调节免疫细胞治疗支气管哮喘机制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主要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辅助性T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先天淋巴细胞等)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平喘方、射干麻黄重楼汤等中药复方及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等中药提取物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缓解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状态。  相似文献   

12.
参阅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根据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情况,从变态反应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了解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首要致死原因之一。其中天然免疫应答介导的炎症反应近年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点,TLR4是关键的免疫应答通路,可以激活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防治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信号分子、抑制炎症损伤有关。现以TLR4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通过TLR4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失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Th17/Treg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黄芩苷、淫羊藿苷等)、多种复方(固本防哮汤、平喘方等)、外治法(针灸)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数量、相关炎症因子等,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15.
黄莉荣  薛征 《陕西中医》2021,(11):1644-1647,165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为主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将其归属于“髓劳”范畴。目前认为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尤其是Th1/Th2失衡在AA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发现一些新靶点对于调节Th1和Th2平衡具有显著作用,这些靶点作用包括抑制Th1细胞的增殖、调节Th1和Th2细胞的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研究证实,传统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调控Th1和Th2失衡同样行之有效。补肾益髓法、健脾补肾法、益气养血法治疗AA以及中药人参、三七、马齿苋的有效成分,在调节免疫、促进造血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针对Th1和Th2失衡可能存在的新靶点,总结中医中药对Th1/Th2干预的研究进展,这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A提供了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re clinically common diseases with unclear pathogenesis, both of them are related to the immune system. With progress in studies on their pathogenesis, the two diseases are currently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e disorder. In recent year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intestinal disease is to protect the complete structure and normal immunity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diseases.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y have more advantages in regulating the imbalance of the intestinal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s various single herbs and compounds of TC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mune regulation. The use of TCM is prevalent in 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herapies appears to be supported by preliminary evidenc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although th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se effects will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ith common chronic bowel diseases including IBS,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and immunity was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e injur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s and immune disorders, and TCM immune regulation. Moreover, th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pointed out,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TCM on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in chronic intesti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直接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并且本病容易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DOP的治疗,主要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且价格昂贵,有些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目前急需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由此,中药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中药或中西药结合已经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应用。现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综述中药对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嗜酸性粒细胞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效应细胞;中药可减轻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气道炎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气道重塑,调控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心脏纤维化(MF)形成后持续进展,导致心功能逐渐降低,预后不良。近年来中草药来源的活性成分因其结构稳定、药效确切逐步受到广泛关注,或许将为新药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候选化合物。研究中药单体的作用和机制有利于寻找AMI后MF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种中药单体均对AMI后MF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抑作用且机制不同。根据中医理论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病机演变规律的认识,治疗药物可选取益气类、活血通络类、温阳类等,而对应的中药单体种类繁多、药效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对于中药单体治疗AMI后MF的实验研究逐步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日后仍需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