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热毒净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113例纳入本研究,热毒净组86例,非热毒净组27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发热),体征(皮疹、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肝功能、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值、外周血EBV-DNA),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热毒净组86例,显效41例,有效40例,无效5例;非热毒净组27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热毒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热毒净组(94.2% vs.81.5%,P< 0.05).热毒净组热退时间、咽峡炎消失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明显短于非热毒净组(P<0.05).热毒净组治疗后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与非热毒净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证候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0),且热毒净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非热毒净组(P=0.046).热毒净组治疗后肝功能、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值与非热毒净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净组治疗后外周血EBV-DNA阴性率明显高于非热毒净组(81.4% vs.63.0%,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尿、便、肾功能)、胃肠道反应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热毒净口服液能够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予常规干扰素100万U/d,肌肉注射,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试验组33例,予阿昔洛韦5 mg/kg静脉滴注,2次/d,7 d后改为5 mg/(kg·d),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级咽峡炎、肝功、临床体征恢复时间、血象及免疫系统水平。结果 1两组患儿咳喘、哮鸣音症状均在短时间内恢复,且试验组咳喘、哮鸣音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心率及呼吸频率均不同程度增高,且试验组心率增快次数、呼吸频率增快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均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咽峡炎、肝功、脾脏肿大、淋巴结炎症等症状,明显缩短体温异常时间,降低并抑制EBM及VCA免疫抗体在机体的合成,降低异常淋巴细胞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妙清瘟败毒饮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四妙清瘟败毒饮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每天观察患儿体温、咽部症状、肝脾及淋巴结情况;每3 d复查1次血常规(含白细胞计数、异常淋巴细胞比率);每5 d复查1次肝功能、肝脾彩色超声及CD_4~+、CD_8~+、CD_4~+/CD_8~+T细胞亚群。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率、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外周血CD_4~+、CD_8~+、CD_4~+/CD_8~+T细胞亚群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峡炎痊愈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回缩至正常时间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患儿恢复时间短,且症状和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经治疗组患儿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妙清瘟败毒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比率、肝脾肿大、CD_4~+、CD_8~+、CD_4~+/CD_8~+T细胞亚群等实验室异常指标的恢复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及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1~2周,同时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对照组20例应用病毒唑治疗1~2周,对症处理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时间(P〈0.01)、淋巴结消退时间(P〈0.01)、异型淋巴细胞消失时间(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促进EB—VCA—IgM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昔洛韦是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赵静丽  丁显春  刘科贝 《安徽医学》2019,40(11):1259-1261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司他韦颗粒口服,均连续治疗3天。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43%)高于对照组(83. 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IL-6、CRP、IFN-γ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CD8~+治疗前后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40-743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2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日照射2次,每次8 h,连续照射5 d。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0. 125 g,温水冲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茵栀黄颗粒1 g,温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5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之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观察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58. 79±17. 68)、(34. 56±14. 25)μmol·L-1,观察组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9. 054,P <0. 05)。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儿治疗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痊愈51例,有效21例;对照组患儿痊愈27例,有效44例,无效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4. 593,P <0. 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 39%(1/72)、5. 56%(4/72),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829,P> 0. 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效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方法:将96例IM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治疗后病毒学指标、外周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及CD4+/CD8+、LDH、CK、CK-MB水平、EBV-DNA定量阳性率、EBV-CA-IgM阳性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IM疗...  相似文献   

8.
钟乐璇  唐普润  胡湘 《吉林医学》2015,(10):1949-1950
目的:评价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83例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加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肿大消失、咽峡炎症状消失、异型淋巴细胞﹤10%及住院时间及治疗期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肿大消失、咽峡炎症状消失、异型淋巴细胞﹤10%及住院时间值依次为(4.1±1.3)d、(6.7±2.8)d、(6.8±2.0)d、(8.4±4.5)d、(9.2±2.6)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均按预定计划完成治疗。结论: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缓解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等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期恢复,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对I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行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D3+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D3~+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观察组治疗前; 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M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Treg细胞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IM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治疗,均治疗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肝功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与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8+水平降低(P0.01),CD4+、CD4+/CD8+水平升高(P0.01),总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以及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CD8+水平较低(P0.01),CD4+、CD4+/CD8+水平较高(P0.01),总蛋白、TBIL水平较高(P0.05),ALT、GOT以及GGT水平较低(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短(P0.01),积分较低(P0.01),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缩短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且能有效升高CD4+水平,降低CD8+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毒散瘀汤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用解毒散瘀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体征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解毒散瘀汤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张春华  刘艳辉  耿翠  王丽  陈岩岩 《中医学报》2016,(10):1578-158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灌肠方(金银花15 g,连翘15 g,白花蛇舌草20 g,大青叶10 g,板蓝根10 g,薄荷10 g,牛蒡子10 g,荆芥10 g,栀子10 g,黄芩10g,蒲公英15 g,生甘草5 g)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状况、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心肌酶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46%,治疗组有效率为9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快,治疗后CD3+、CD8+水平降低,CD4+、CD4+/CD8+水平升高,治疗后Ig A、Ig G水平升高,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CK)及同工酶(isoen zyme,CK-M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心肌酶,恢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根据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创议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2. 5 mg·kg~(-1)),空腹口服,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肺功能,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治疗后依据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量表评估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 14%(23/28)、96. 43%(27/28),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 86%(12/28)、78. 57%(22/28),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 783、4. 082,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PEF、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儿治疗后PEF、FEV1、FEV1/FVC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IL-8、IL-13、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IL-8、IL-13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8、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能够增强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多个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73.0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用于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阿昔洛韦单用临床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53例IM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将53例I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干预治疗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IM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予以比较。结果1与健康组比较,IM患儿CD3+、CD8+淋巴细胞上升明显(P<0.01),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明显(P<0.01);2匹多莫德治疗两周后,CD3+、CD8+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两组IM患儿的热程、咽峡炎缓解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日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改善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程波利  刘崇海  许玉霞  何云  雒大国  赵玉倩 《重庆医学》2018,(15):2083-2084,2087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干扰素组、更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各42例.干扰素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治疗;更昔洛韦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儿不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扰素组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时间、颈部肿大淋巴结开始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肝酶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干扰素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更昔洛韦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更昔洛韦,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IM患儿急性组和恢复组淋巴细胞亚群 ,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IM患儿急性组CD3+ 、CD8+ T淋巴细胞明显上升 ,CD4 + T淋巴细胞、CD4/CD8、CD19+ 淋巴细胞下降 ,与恢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CD8+ T淋巴细胞上升、CD4/CD8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恢复组CD3 + 、CD8+ T淋巴细胞下降 ,CD4 + T淋巴细胞、CD4/CD8,CD19+ 淋巴细胞上升与急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IM患儿存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在整个疾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主要作用 ,对IM患儿应进行长期随访以防治恶性疾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正压通气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西部战区空军医院住院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正压通气联合头孢唑肟(40~80 mg/kg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治疗,每8小时1次;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正压通气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60 mg/kg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每8小时1次。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炎症免疫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咳嗽咳痰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 2±0. 8) d比(6. 6±1. 2) d,(10. 2±1. 3) d比(13. 4±2. 0) d,(7. 4±0. 8) d比(9. 6±1. 4) d,(14. 1±2. 8) d比(18. 7±3. 0) d](P <0. 0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3~+、CD4~+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CD8~+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CP-1、sTREM-1、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V-T、FEV_1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鼻高流量正压通气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可以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减轻炎症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陈春光  许萍 《中医学报》2019,34(1):126-130
目的:观察养阴散结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82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阴散结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结果:观察组大便干结、口疮、声嘶、心悸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改善率为87. 80%(36/41),高于对照组的60. 98%(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T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CD_3~+、CD_4~+、CD_8~+、CD_4~+/CD_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76%(4/41),低于对照组的26. 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养阴散结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儿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G、TSH水平,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黄莉  黄娜 《西部医学》2018,30(5):684-687
【摘要】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儿肺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收治的90例CVA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检测所有受试者肺功能、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和PE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VC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 α和IL 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CVA患儿,能更有效提高患儿肺功能、抑制气道局部炎症反应、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促进患儿免疫功能恢复,是临床潜在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