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3,(10):783-787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直接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有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控的优势,其作用机制涉及从血流动力学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从心肌能量代谢到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环节,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LV remodeling)是指AMI后所产生的左心室重构。包括梗死区室壁心肌变薄、拉长、产生“膨出”。即梗死扩展(infarct expansion)和非梗死区室壁心肌的反应性肥厚、伸长致左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的过程。其基础为细胞重构。包括心肌细胞丧失。心肌细胞适应不良性肥大和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可分为早期的梗死膨展(infarct expansion,IE)和晚期的心室整体扩张(global ventricular dilatation,GVD)。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心脏会经历一系列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为心室重构,心室重构会加剧心力衰竭的形成。现代研究表明,多种机制参与到心室重构的进程中。目前现代医学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不能完全从诸多靶点进行心室重构的全面控制。中医药从分子、细胞及动物研究方面,已表明其干预AMI后心室重构的有效性,丰富了AMI后心室重构的防治手段。通过近年文献研习,系统介绍了AMI后心室重构的心肌纤维化、能量代谢、自噬等机制,并对新近中医药通过以上靶点干预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篇文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疗有效果。结论:临床可选用益气活血中药用以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近年来各期刊报道的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及国外数据库,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的研究文献。发现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涉及降低心脏负荷刺激、改善室壁应力、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目前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协同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凸显出巨大的优势和前景,但尚缺乏足够的循证临床研究,同时分子、基因水平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起始部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16只)和AMI组(15只),假手术组(13只)作为正常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检测和心肌病理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相对质量(LVRW,RVRW)、AngⅡ、PⅢNP水平显著升高(P<0.01),左室内压最大收缩率(+dp/dt max)、左室内压最大舒张率(-dp/dt max)、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AMI组相比,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SBP、DBP、LVSP、LVEDP、LVRW、RVRW、AngⅡ、PⅢNP水平下降,+dp/dt max和-dp/dt max、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能逆转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强心通脉灵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的干预机制。方法选择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7例,疗程6周。对照组常规予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强心通脉灵。观察2组治疗前后6个月临床疗效,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指数(WMSI)。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2组均可降低血浆AngⅡ、PⅢNP及血清TGF-β1,增加SOD活力,明显改善EDVI、ESVI、EF,但治疗组在改善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WMSI较开始明显改善(P<0.05)。结论强心通脉灵治疗AMI后V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室重构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构(重塑)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的心脏形态结构的种种病理变化。心室重构是病变修复和心室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尽管引发心室重构的病因不同,但心室重构的后果却是类似的,都可以引起心肌细胞之间的滑脱(细胞的空间位置改变),心肌细胞肥厚,广泛的细胞外基质增生和纤维化。病理上发生了3种形态变化,即:心肌细胞肥大,空间位置变化,左心室扩大。心室重构过程中还发生一些重要的激素或体液因素的变化,包括: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丙二醛(MDA),内皮素1和3(ET1和ET3),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心房肽(ANP),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降钙基因相关肽(LGRP)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心室重构的程度。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经过动物或临床实验,证明大量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注射剂及各种治疗方法,可通过改善上述指标,达到预防或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25-526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正气亏虚是心室重构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痰阻是导致心室重构的主要原因,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心室重构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①电子检索2000—2005年CNK 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 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筛检出有中医药干预并行再灌注治疗AM I的临床研究文献。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综述。结果:①中医药干预可增加再灌注成功率,降低再灌注损伤,减少再灌注并发证,防止再灌注后再狭窄,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②中医药治疗仍未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特色,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特色,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①电子检索2000—2005年CNK 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 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筛检出有中医药干预并行再灌注治疗AM I的临床研究文献。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综述。结果:①中医药干预可增加再灌注成功率,降低再灌注损伤,减少再灌注并发证,防止再灌注后再狭窄,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②中医药治疗仍未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特色,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特色,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胶原增生等方面探讨复方芪丹液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的作用机理。方法 结扎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AM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芪丹液大、小剂量组和开搏通组,分别灌胃不同药物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小型猪血压(BP)、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心肌组织肾素、AngⅡ、总胶原、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含量,血清透明质酸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LVP、BP、dp/dtmax值明显升高,心肌层粘连蛋白和Ang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小剂量组LVP显著升高(P<0.05);开博通组LVP及dp/dtmax值显著升高,心肌Ang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各给药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及心肌总胶原均有显著下降(P<0.01)。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芪丹液可提高中国小型猪AMI 4周后LVP、dp/dtmax,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肌AngⅡ水平,减少胶原沉积,进而减轻AMI后VR。  相似文献   

14.
林小端 《世界中医药》2011,6(2):111-11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的第1、2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第4、6周检测心脏彩超指标,评价症状得分。结果:治疗第1周时,治疗组WBC和CRP显著下降;第2周时2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第4周,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EDV、LVESV比较差异显著,2组LVDB、左室射血分数LVEDV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第6周,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外周血WBC和CRP水平,减轻AMI后炎症反应,抑制AMI后LVDB扩张,降低LVEVD和LVESV,改善整体左室功能,且改善症状,具有抗心室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阮小芬  蒋梅先  杨慧  徐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33-1034,1036
目的观察康心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心方组,均予临床常规治疗,康心方组加用康心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的变化;从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脑钠肽(BNP)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左室内径较治疗前有增大趋势,康心方组无明显变化;康心方组收缩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康心方能改善心功能,而对心室重构指标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干预疗程和观察时间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以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013年6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病人一共有5例,对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文-共有5例病人,其中显效2例(40%),有效3例(60%),总体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心肌梗死以后心绞痛采取中西医共同治疗,可以使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使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总结中医对脑梗死病因的认识,从急性期和恢复期两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病一直具有丰富的经验及独特的优势,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梗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Wan-Fang、CBM、CNKI、VIP、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 8个数据库。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检索到920篇相关文献,纳入28项研究,涉及24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显著提升LVEF(MD = 4.90,95%CI[3.87,5.83],P < 0.00001),降低NT-proBNP(MD = -70.84,95%CI[-76.86,-64.81],P < 0.00001),增加TIMI分级3级患者(RR = 1.58,95%CI[1.26,1.98],P < 0.0001),降低MACE(RR = 0.40,95%CI[0.29,0.55],P < 0.00001),降低hs-CRP(MD = -2.89,95%CI[-3.63, -2.15],P < 0.00001)、IL-6(MD = -3.18,95%CI[-3.37,-2.99],P < 0.00001)。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发生较均较轻,未影响治疗。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急性心梗PCI术后相关指标,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洛阳东方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76 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方案给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 例,给予利多卡因治疗)与观察组(38 例:应用联合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后 QT 离散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R 间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给药后总有效率(94.74 %)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 %)低于对照组(2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方案给药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给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