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蜂针加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组、针刺组、蜂针加针刺组三组,每组40例。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蜂针组愈显率为62.5%,蜂针加针刺组为90.0%,针刺组为65.0%,统计结果提示蜂针组与针刺组疗效相近,蜂针加针刺组疗效优于蜂针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蜂针加针刺是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及近1O多年来有关针刺留针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留针的作用和留针依据及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关系进行等方面来探讨。总结归纳,认为留针是针剌过程中一个较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关于各种类型的疾病的留针时间还没有统一的共识,建立统一的标准是针灸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操作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丹  吴昊  刘晨  王洪彬 《中国针灸》2015,(1):98-100
为针刺临床试验提供便捷而切实有效的对照针具,使针刺的双盲试验成为可能,通过对毫针基本结构的改造,将针柄设计为空心,针身上1/3改为空心,针身下2/3为实心,上下两段由弹性件连接,同时附加以针垫,设计并开发出新型假针针具。新型假针针具能模拟进针、行针及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而不刺入人体,为完善针灸临床的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蜂针疗法是将民间蜂螫疗法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即采用家养蜜蜂尾部的螫器官作为针具 ,运用经络原理在患者皮部施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笔者现从历史源流、临床运用与作用机理、蜂毒反应与处理等方面对蜂针疗法作一介绍。蜂针疗法简史用蜜蜂螫刺病人身体以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在十八世纪前 ,埃及、印度和叙利亚等国的民间医学中就有记载。明代方以智 (公元 1 61 1~ 1 671 )所著《物理小识》中 ,记有“药蜂针”的用法。 1 936年 ,中南工业大学的陈健医师发现蜂螫刺能治疗面神经炎后 ,即从事用蜂螫治病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蜂针组以蜜蜂蜇刺作为针刺,取穴风池、足三里、肺俞;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主穴取鼻三针(双侧迎香、上迎香、印堂),配穴为合谷、足三里;药物组则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蜂针组为100%、针灸组为86.7%、药物组为73.3%,蜂针组、针刺组疗效均优于药物组(P<0.05),而蜂针组疗效又优于针刺组(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蜂针组的复发率最低。结论:蜂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及糠酸莫米松鼻喷鼻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蜂针刺激可治疗多种关节痛疾病,但在蜂针刚刺入时会产生疼痛,限制了患者接受蜂针治疗.本文分析了蜂针刺入表皮疼痛特点是以刺痛为主,持续时间短暂,以及引起表皮疼痛的复杂原因,因人而异,疼痛程度不一,而且经常反复蜂刺的部位疼痛较轻等.防治蜂针痛的首先应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蜂针医生必须技术娴熟、快捷操作;可用中药、民间方涂患处;针灸的循法、按法、捏法等法结合使用,能控制部分表皮痛.并可用物理方法,如冰敷蜂针穴位、西药局麻等方法防治与减轻蜂针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蜂针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蜂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肌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临床疗效的好坏与否受选穴、针刺手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针是针刺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临床上留针时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选择最佳留针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直是困扰针灸医师和患者的问题。现就影响留针时间的几个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与君共勉。  相似文献   

9.
蜂针疗法易学难精,必须掌握蜂针的刺法.探讨了蜂针的各种治疗方法,有活蜂直刺法、散刺法(拔针散刺法、蜂体散刺法)、点刺法(挤毒囊点刺法、多位点刺法)、减毒蜂针法(速刺速拔针法、移针蜂刺法)、蜂针丛集式刺法(散点丛集刺法、直刺丛集刺法)、自动蜂针法等.多种刺法在临床上要灵活使用.从多方面探讨了蜂针刺法的选取,强调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因时而异、因部位而异、因病情而异.深刻体会蜂针刺法与过敏反应、临床效应的联系,使病人在接受蜂刺同时,减轻痛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管遵惠  徐杰 《针刺研究》1998,23(3):186-187
从1987年始,我科将蜂毒与针灸理论相结合,开展了蜂针经穴疗法。10年来,选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10多个病种,治疗患者1000余例,现回顾10年来临床工作,小结如下。治疗方法凡施行蜂针经穴疗法患者,必须先做蜂毒过敏试验。蜂针经穴针刺方法:①蜂针循经散刺法:一般在第1周采用。常规消毒后,将蜇针从活蜂尾部用游丝镊拔出,夹持蜂针,在患部或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循经散刺4~5穴,重点穴位采用“齐刺”或“梅花刺”。针法要领是:“针不离镊,点刺即出。”散刺法痛感轻微,对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1.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蜂针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蜂针疗法,根据RA发病部位,以局部取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蜂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蜂针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结论: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蜂针疗法不良反应少,具有促进西药减量、减少病情复发率和稳定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病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蜂针疗法是用活蜂蛰刺穴位或患处,以及注射蜂毒注射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奇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所致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获得随访的RA合并膝关节滑膜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蜂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MTX、SASP和美洛昔康片口服。蜂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蜂针疗法,三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Lequesne指数、VAS、HSS评分和膝周长、B超积液和滑膜厚度探查、ESR、CRP检测。结果:蜂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蜂针组治疗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膝周长和积液深度均明显减少。蜂针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膝周长和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均明显减轻(P<0.05、P<0.01)。结论:两组治疗RA所致膝滑膜炎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蜂针组见效早、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蜂针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AD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1组为64.3%,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蜂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蜂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结合康复训练组(蜂康组)、蜂针组、康复组各30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蜂康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蜂针组的67.86%和康复组的73.33%(P<0.05);蜂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蜂针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蜂针疗法治疗关节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临床运用蜂针疗法治疗关节病的体会:取阿是穴为主,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蜂针散刺治疗腱鞘囊肿;蜂毒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蜂针围刺治疗网球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影响,以初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改善TNF-α、IL-1β、抗CCP抗体、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蜂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蜂针疗法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常发生在中风发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0%,以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1~,也是中风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不易纠正,反复发作,给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笔者采用蜂针联合Boh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