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索路志正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采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路志正教授接诊的有效患者154例,合计642诊次,涉及8大虚证和8大实证,共22种证型组合和642个处方中的1511味中药,建立数据库,采用Python 3.8对证型和中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证型频次出现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田建辉主任医师临证治疗肺癌转移的中药处方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田建辉主任门诊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处方共439张,其中骨转移处方128张、肺内转移处方101张、脑转移处方53张、淋巴结转移处方60张、恶性胸腔积液处方97张,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不同转移灶的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相关中药的频次,总结临证辨治肺癌不同转移灶的用药规律。结果数据挖掘结果显示,田建辉临证治疗肺癌转移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中骨转移常用药物有骨碎补、补骨脂、土鳖虫、淫羊藿、菟丝子、徐长卿、干蟾皮、蜂房等;肺内转移常用药物有石上柏、石见穿、生黄芪、北沙参、淫羊藿、浙贝母、桔梗、杏仁、百部等;脑转移常用药物有生半夏、生天南星、夏枯草、蛇六谷、僵蚕、天葵子、刺蒺藜等;淋巴结转移常用药物有夏枯草、牡蛎、海藻、山慈菇、杏仁等;肺癌胸膜转移常用药物有猫人参、龙葵、茯苓、大枣、葶苈子、川椒目、甘遂、防己、泽漆等。结论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临证治疗肺癌转移需要采用不同的"祛邪"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章浩军教授从"结"论治便秘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不同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章浩军教授门诊的379例便秘患者就诊信息及病历记录,录入Excel 2007表格,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关联规则分析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Apriori算法。结果①379例便秘患者中医证型:阳明阳结脾约证1例(0.26%),阳明阳结腑实证51例(13.46%),少阳阳微结证192例(50.66%),太阴阴结证131例(34.56%),少阴阴结证4例(1.06%),以少阳阳微结证最为多见。②379例便秘患者共使用药物131味,其中出现频率前6味药物依次为炒枳实、炙甘草、生白术、大枣、生姜、生白芍。③在满足置信度≥30%,支持度≥10%,重要性≥0.1的参数设定下,379例便秘患者所用中药关联2项、2项药味时,规则"姜半夏,大枣→黄芩"置信度最高,规则"炙甘草→炒枳实"以及"炒枳实→炙甘草"支持度最高,规则"炒枳实→生白术"重要性最高。结论章浩军教授治疗便秘用药重在顾胃气,通腑气,调和阴阳。治疗便秘少阳阳微结证重在畅达气机,和解少阳;治疗便秘太阴阴结证重在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七味中药组成,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霄。为控制产品质量,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用薄层鉴别法对处方中的党参,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了高效液相法测定了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建立完整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杨少锋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杨少锋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7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采用SPSS 21和SPSS Modeler 14对中药的频数、频率、归经、聚类和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 (1)选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中药67味,累计使用4 689次,其中甘草、桂枝、大枣、白芍等21味中药为高频次用药。(2)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常用中药类别。(3)高频中药归经以脾经、肺经、肾经为主。(4)聚类分析结果第一类:桂枝、大枣、生姜、甘草、白芍、鸡血藤、人参、威灵仙、细辛,此基本方为桂枝汤新加汤。(5)常用药对为柴胡与枳实、威灵仙与枳实、杜仲与牛膝、生姜与大枣等。结论杨少锋教授善用六经辨证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临床疗效好,为中医药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黄立中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选取黄立中教授门诊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100例,共500诊次的处方,采用Aprior算法,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黄立中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中药用药规律,并与黄立中教授进行交流、可信度分析与验证。结果 500诊次的处方中共涉及145味中药,药物总频次8 543。词频最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是法半夏、桑白皮、北沙参。中药类别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化痰散结药、益气润肺药、肃降肺气药、止咳平喘药,体现了黄教授论治肺癌时注重通补结合,攻补兼施。Apriori计算结果显示:二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法半夏和桑白皮配伍;三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北沙参、桑白皮和法半夏配伍;四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法半夏、浙贝母、北沙参和桑白皮配伍。可信度验证:数据挖掘结果可信度约为88%。结论黄立中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从正气亏虚,痰毒瘀互结的病机着手,处方遣药首护元气,常用补气养阴,化痰散结,泻肺平喘及对症诸法联合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方剂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人参(现多以党参代之)、甘草(炙)、生姜、半夏、大枣7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少阳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我们将传统汤剂改成口服液,并应用 L_8(2~7)正交试验表进行试验,确定了口服液的最佳工艺。1 实验部分1.1 实验仪器与材料恒温水浴箱,25型pH 计;柴胡、黄芩、党参、甘草(炙)、半夏(购于南昌市药材公司)、生姜、大枣(自购)。1.2 基本工艺拟定根据口服液生产实践经验,拟定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1)收集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挖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用药特点并分析潜在规律,进而指导痰饮病的临床用药。[方法]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所有方剂录入Excel,统计方剂中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以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结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共包含方剂44首,涉及药物8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半夏、人参、炙甘草、茯苓;最常见的药对:半夏和茯苓、半夏和陈皮、炙甘草和半夏;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白术→炮姜(置信度0.83)、五味子→人参(置信度0.71)、桑白皮→人参(置信度0.71);挖掘出核心组合2个,五味子、桑白皮、人参,半夏、炮姜、陈皮。[结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中常用药物和思路符合仲景治疗痰饮疾病的原则和用药思想,在此基础上重用化痰止咳药,重视调理肺腑,多用辛温药物发散行气、调畅气机,研究宋代医家对痰饮病的治疗思想,能够为现代临床治疗痰饮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方法选择白矾用量、生姜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半夏多糖、有机酸、白矾残留量及小鼠PGE_2含量为考察指标,综合分析优选姜半夏的炮制工艺。结果白矾用量与生姜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煮制时间影响不显著,优选的炮制工艺为:每100 g半夏用生姜25 g,白矾12.5 g,煮制6 h。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可操作性强,工艺稳定,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炮制目的,为姜半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肛门注入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肛门注入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②方法 将柴胡、浮萍、半夏、黄芩、白芍、大黄、生姜、大枣等中药煎取药液 ,采用肛门注入药液法 ,治疗发热病儿 6 3例 ,并与对照组 31例 (常规西药退热 )进行了比较。③结果 中药治疗组的平均有效时间为 (12 .16± 7.32 )h ,对照组的平均有效时间为 (11.33± 8.6 2 )h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 .46 ,P >0 .0 5 )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 92 .0 6 % ,对照组的治愈率为 5 8.0 6 %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uc=2 .85 ,P <0 .0 1)。④结论 中药肛门注入治疗小儿发热方法简便、有效 ,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半夏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19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半夏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组方信息,运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及SPSS 23.0软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半夏外用治疗的疾病,分析半夏外用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①共纳入137篇文献,中药组方共计137首。②半夏外用治疗的疾病主要涉及顺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13.14%)、癌性疼痛(11.68%)、哮喘(10.22%)、乳腺增生(8.03%)、妊娠呕吐(4.38%)等。③与半夏配伍应用的高频中药包括生姜(41次,29.93%)、细辛(34次,24.82%)、白芥子(27次,19.71%)、大黄(26次,18.98%)、白芷(26次,18.98%)等;药味以辛(16次,88.89%)和苦(10次,55.56%)为主;药性多为温性(11次,61.11%);归经多集中于脾经(14次,77.78%)、肺经(11次,61.11%)。④关联规则分析共计得到半夏外用配伍的核心组合24个,关联度较高的有半夏-生姜、半夏-细辛、半夏-大黄等,并提取出6个公因子,半夏-生姜的因子贡献率最高。治疗顺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半夏-生姜配伍最为常见,半夏-吴茱萸和半夏-丁香配伍次之。结论:半夏外用以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癌性疼痛、哮喘最为常见,且外用时多与生姜配伍以减毒。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半夏外用规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及王任之论治胃脘痛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选取治疗胃脘痛处方74例、160例,提取方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Excel中,采用频数分析,计算高频药物,通过SPSS 22.0对高频药物进行相关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最大频繁关联模式等分析。结果《王仲奇医案》共出现中药888次,频次排名前3位中药为半夏、茯苓、旋覆花;《王任之医案》出现中药2 146次,排名前3的中药为瓜蒌、半夏、枳壳。关联分析得出王仲奇论治胃脘痛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薤白,佩兰→陈皮等组合关联;王任之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枳壳,半夏→薤白等组合关联。结论 2位王氏医家诊治胃脘痛以通为大法,务在祛除阻塞胃气疏降之因,或疏通气机,或健运脾胃,或活血化瘀,或消食化滞,或温中行气,胃脘痛常兼气滞,以辛开苦降法,用辛香理气之品,和胃止痛。顺应胃腑和降之性,畅通人身元气,促进疾病痊愈。王仲奇与王任之的治疗胃脘痛思路一脉相承,具体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任之在王仲奇扶正健脾、通邪止痛基础上,更加重视胃脘痛日久,瘀血、痰邪留滞,常施以通阳泄浊、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是传统的中药,由柴胡、黄芩、法半夏、生姜、大枣、白芍、枳实、大黄等8种中药组成,用于治疗肝病。作者以前的研究证实大柴胡汤提取物(TJ-8)预防 CCI_4中毒大鼠急性肝损伤,推测可能是该药物抑制肝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增强和破坏肝损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2019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381篇文献,共402首方剂,总计32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 241次;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有25味,其中黄芪使用频次最多,达241次。药物归类以补气药为首,其次为补阴药。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从支持度看,茯苓、陈皮、白术关联度最高;从置信度来看,黄芪、沙参、白术关联度最高;从提升度来看,白术、党参、茯苓相关性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有沙参、麦冬,生地黄、百合、鱼腥草、莪术、半枝莲、桃仁、桔梗、五味子、仙鹤草、太子参、当归,杏仁、瓜蒌、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贝母,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肺癌治疗用药规律,其治法主要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等,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基础,其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周郁鸿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处方的整理、分析,总结周教授治疗ITP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整理筛选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1 102首,其中男性46人,女性71人,以中医传承系统(V2.5)软件为平台,专人录入,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 结果 对处方进行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前五位的是仙鹤草、黄芪、茜草、茯苓、紫草。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黄芪,仙鹤草”“茜草,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黄芪,茜草”和“茯苓,炒麦芽”。中药药对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当归,黄芪”“党参,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白术,仙鹤草”“酸枣仁,仙鹤草”。中药用药关联度分析,前五位分别是“黄芪,牡丹皮”“白芍,紫草”“茯苓,水牛角”“黄柏、旱莲草”“白芍,芦根”。挖掘出30个4~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到9首新处方。 结论 周郁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临床上她多使用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理肝脾,清热凉血、滋阴凉血及温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16.
最近,日本静岗济生会综合医院石垣健一博士等人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大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大黄、枳实、黄芩、白芍、半夏、生姜、大枣等八味药组成)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他们对65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7.
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宗金鉴·惊风门》下,由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陈皮、半夏(姜制)、炙甘草、柴胡、白芍、钩藤、生姜、大枣组成。是方构思精妙,有燮理肝脾生克制化之机,既具健脾化痰之功,又有柔肝疏木之效。笔者临床用治脾虚挟痰、肝风内动之诸多疾患,疗效甚为满意。兹举治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苗艳艳  姜权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9,34(9):2023-2026
目的: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含有大枣的方剂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方剂来源,以Excel 2016、SPSS Modeler14.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77首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10的中药分别为枣(77,25.7%)、生姜(66,22.0%)、甘草(36,12.0%)、人参(28,9.3.%)、白术(21,7.0%)、陈皮(18,6.0%)、厚朴(15,5.0%)、当归(15,5.0%)、半夏(13,4.3%)、白芍药(11,3.7%)。药性主要有微寒(1,10%)、平(1,10%)、微温(2,20%)、温(6,60%)。药味包括甘(5,31.25%)、辛(5,31.25%)、苦(4,25%)、微苦(1,6.25%)、酸(1,6.25%)。归经包括肝经(2,6.67%)、肾经(1,3.33%)、脾经(10,33.33%)、胃经(6,20%)、肺经(6,20%)、心经(4,13.33%)、大肠经(1,3.33%)。结论:通过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含大枣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反映出大枣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大枣临床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姜半夏对小鼠早妊毒副反应及胚胎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半夏是否堕胎 ,妊娠恶阻能否应用 ,历代医家众说不一。近年已有生半夏、制半夏、法半夏对胚胎的毒性作用报道 [1 ]。作者用姜半夏对小鼠早妊毒副反应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实验观察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材料1 .1 动物 :选择性成熟的昆明种小白鼠 1 2 0只 ,每只体重 3 5~ 45 g,雌雄兼用 ,由福建省防疫站动物实验研究所提供。动物合格证号 :医动字第2 3— 0 0 2。1 .2 药物 :姜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块茎 ,购自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中药房。姜半夏煎液的制备 :取姜半夏 96g,加清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麻柔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为深入研究麻柔诊疗经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麻柔门诊诊治的ITP患者的中药复方248个,通过平台数据挖掘技术,对处方中所用药物的性味、归经、药物频次、核心组方等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新的处方。结果麻柔治疗ITP注重清补平衡,其用药寒温并用并偏重于温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肾为主。单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的有炙甘草、萆薢、穿山龙、桂枝、生姜等。药对频次较高的有"炙甘草-大枣""穿山龙-大枣""穿山龙-萆薢"等。核心药物组合有"炙甘草-桂枝-山萸肉""蒲公英-土茯苓-清半夏""蒲公英-土茯苓-党参-黄连"等。提取出的新方有"炙甘草-桂枝-山萸肉-生地黄""蒲公英-土茯苓-清半夏-太子参"等。结论麻柔辨证论治ITP的中药复方以清补为根本,所用药物以归肺、脾、肾三经为主,体现其在治疗过程中充分照顾到上、中、下三焦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