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张仁老师异病同法针刺治疗眼病的技术。[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以及跟随老师门诊,整理张仁老师治疗眼病异病同法、同时又注重同中有异的针刺治疗技术。[结果]张老师在临床上对于多种难治性眼病,采用毫针、穴位注射、皮肤针、耳针结合的综合方术进行治疗,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又灵活采用齐刺、透刺等不同刺法及新明1、上天柱、风池等穴的不同操作手法,充分体现其异病同法、同中有异的针刺学术经验,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张仁老师在针刺治疗眼病时采用异病同法、同中有异之法,特色鲜明,疗效确定,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2.
循经远取动法是以传统经络循行学说为基础,根据疼痛部位特点和辨证归经治疗痛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要素。针刺手法上多次行针,行提插捻转重刺激,在针刺穴位的同时嘱患者做不同的运动催促经气的运行。循经远取动法操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医患互动、针穴与经脉互动、近端与远端互动、经脉与病所互动,催促、引导经气到达病所。循经远取动法取穴特点是循病经、远而取之。其取穴特点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辨经取穴原则。循经远取动法以标本根结为理论基础,标-本、结-根两极相对取穴最为奏效,意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9,(11):2268-2272
循经远取动法是以传统经络循行学说为基础,根据疼痛部位特点和辨证归经治疗痛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要素。针刺手法上多次行针,行提插捻转重刺激,在针刺穴位的同时嘱患者做不同的运动催促经气的运行。循经远取动法操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医患互动、针穴与经脉互动、近端与远端互动、经脉与病所互动,催促、引导经气到达病所。循经远取动法取穴特点是循病经、远而取之。其取穴特点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辨经取穴原则。循经远取动法以标本根结为理论基础,标-本、结-根两极相对取穴最为奏效,意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轻针慢捻法"包括"轻针慢捻""慢针细捻"两重内涵。"轻针慢捻"指医者进针时缓慢捻转破皮,从皮部开始即行施治,调动卫气、催气得气,发挥全过程的治疗作用;"慢针细捻"意指进针得气后医者手法轻柔缓慢的提插、低频率小幅度的捻转,认真体察针下气感,从而寻求最佳得气状态,并有效延长治疗时间的手法。"轻针慢捻法"共分为揣穴催气、进针得气、调气固气等3个环节。揣穴催气是本法操作的前提,进针得气是本法操作的基础,调气固气是本法发挥重要疗效的关键。"轻针慢捻法"的关键在于治神守气,特别是手法与医者意识的结合,需注意在持续捻转时,应避免过度缠绕导致滞针,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此法刺激轻而久、取穴少而精。  相似文献   

5.
透穴针法,有前后相对穴位的“直透”以及各穴上下方或左右方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中极透曲骨属于斜下透针法。现将4例报道如下。操作方法病人排出尿后,令其仰卧,在脐下4寸取中极穴。常规消毒,以2寸毫针从中极斜下透至曲骨穴。可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留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作时患者常有先兆症状 ,继则痛势剧烈 ,或左或右 ,或连及眼、齿 ,痛止后如常人 ,反复发作。笔者临床应用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和全息生物学头穴 ,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特报告如下。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双手虎口朝上如松握鸡卵状 ,肌肉自然放松 ,医者以左手拇指尖于患者右手第二掌骨拇指侧头穴区寻找压痛点 ,常规消毒后 ,以 2 6号 1寸毫针沿第二掌骨轴垂直方向快速刺入 1.5~ 2cm ,行提插捻转手法 ,得气后留针 30分钟。另外取双侧合谷、双侧太冲穴 ,用针刺泻法 ,大幅度提插捻转后留针 30…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张仁主任针灸异病同治法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以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医案整理、心得总结等,分析张仁主任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思想和处方治则,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张仁主任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同治基础方为主,同时讲究取穴同中有异、强调气...  相似文献   

8.
我院革命医务人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反复试验,找到了一个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独特疗效的穴位——停喘穴。取穴部位:第4、5掌骨小头之间,掌侧面。治疗方法:用1.5或2寸28号毫针直刺该穴,提插捻转半分钟,以不穿透掌背皮肤为宜。留针3分钟,哮喘症状当即显著减轻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采用逆向碰撞技术,针刺兔“足三里”穴,探讨不同深度传入冲动纤维类型以及提插、捻转两种手法与神经冲动传导之间的关系。针刺兔“足三里”穴的浅、中、深三层,C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5.03±7.27%,3.33±1.49%,3.18±1.45%,浅层与深层比较P<0.01,浅层与中层比较P<0.01;AB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6.98±8.43%,20.31±5.55%,7.18±5.22%,浅层与深层比较P<0.05。可见C类和AB类纤维传入冲动在浅层占优势,古人提出穴位分三才补泻,从神经纤维在各层的分布偏重及传入冲动量的不同来分析,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针刺兔“足三里”穴,在C类纤维上进行提插与捻转手法比较,其冲动传入短时反应与长时反应的比例提插手法为1:3.8,捻转手法为1:2.8,但衰减值的比较由于观察例数少,未有统计学意义,似可认为提插手法的针后反应比捻转手法长,结合临床针感情况分析,提插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针刺疗法在眼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眼病的治疗,运用针刺疗法,每可收到卓越的效果。为进一步发挥针刺疗法在眼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现将眼区的穴位、手法、主治等加以介绍;同时将眼科常见疾病的针刺配方等列表于后,供眼科临床中参考。 眼区穴位、手法、主治 眼病一般可分三类方法取穴,即眼区穴位(眼及眼周围的局部穴位),远隔穴位(按经络走行循经取穴),全身穴位  相似文献   

11.
王水清 《中国医刊》2000,35(10):49-50
1 以捻转为主达到针刺得气 针刺捻转手法 ,是最基本的单式手法之一。其特点是刺激强 ,易于引起机体反应而得气。《金针赋》指出 :“气不至者 ,……以针摇动 ,进捻搓弹 ,直待气至。”以捻转为主的手法 ,可以带动穴位一定面积的反应 ,且不易刺伤穴位下的组织 ,在针刺方向、角度不适当时 ,可辅助以相应的提插方法加以调整。如果进行手不离针的捻转 ,“无问其数”而仍不得气 ,即可采取留针候气 ,这也是古人常用之法。1 998年 1 0月曾遇一患者 ,足太阳膀胱经被寒湿所阻 ,痹证 ,取夹脊、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穴 ,施以捻转提插…  相似文献   

12.
针灸疗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健和治病方法,由"针"和"灸"两部分构成。针法是指将毫针从特定的穴位刺入人的皮肉内,然后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来进行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是用燃烧着的艾绒熏灼人体上的特定穴位,利用热刺激来进行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针灸疗法具有效果确切、取效迅速、治疗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因此近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治疗癌症方面,针灸疗法能有效地消除或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疼痛、疲劳、口干、恶心和呕吐等),从而可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中,男35例,女8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d,最长10年。2 治疗方法 取穴:风池、内关、太阳、悬厘、率谷。手法:令患者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用2.5寸毫针向下颌方向斜刺1.5-2寸,采用提插捻转法,以酸胀为宜,其它穴位用常规针刺法斜刺,以酸麻胀为宜,留针30min,7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人迎寸口脉法"是在对比人迎与寸口脉的基础上,判断病变经脉的阴阳虚实,以指导针刺选穴,于阴经选取一个穴位、阳经选取两个穴位,共三穴进行补泻针刺的一种古脉法。"角穴"则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联合应用三个穴位结合补泻手法进行针刺,以治疗某种疾病。作者从人迎和寸口脉的定位及意义、"人迎寸口脉法"与阴阳盛衰、"人迎寸口脉法"与阴阳补泻三方面阐述其与"角穴"理论的内在关系,并扎根于《内经》,依据"子母补泻取穴法"指导临床选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刺拔罐操作中针刺深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6名女性成年志愿者为受试对象。观察在(30.66±1.33)kPa负压的拔罐针刺操作中,不同穴位(肾俞穴和殷门穴)、不同初始进针深度(20 mm和25 mm)、不同行针手法(提插和捻转手法)对毫针向皮肤表面运动的位移变化。结果:提插手法受试者的毫针位移大于捻转手法(P<0.05),初始进针深度为20 mm者毫针位移大于25 mm者(P<0.01),肾俞穴的毫针位移大于殷门穴(P<0.05)。结论:针罐操作时应考虑运针手法、穴位部位及初始进针深度对针刺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提插法、捻转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新西兰兔胃电、血浆胃泌素、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分为提插和捻转两组,针刺前后分别记录体表胃电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泌素、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与捻转法相比较,提插法可升高健康新西兰兔胃电幅值并使频率增快(P<0.01或 P<0.05);提插法可升高血浆胃泌素及cAMP含量(P<0.05),但两种手法对血浆cGM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提插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新西兰兔胃电活动、血浆胃泌素、cAMP的作用比捻转手法强。  相似文献   

17.
针刺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选穴,还需施以适宜的手法,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古人云:“取穴容易,补泻难”。针刺的补泻手法与刺激量的关系,各家说法不一。历代医家认为补泻手法是运用进退、提插、捻转、徐疾、搓盘、摇扪、针向等基本操作方法来体现。而与刺激量的关系不大,近代不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疾病时,除局部选穴外,选取的远端穴位更能印证中医学整体观念。针刺治疗眼病的临床实践及相关古今文献均表明,大多数医家除了选用眼周穴位外,常配合采用远端穴位尤其是项部和足部的风池、天柱、申脉等穴。古今经络文献亦指出,项- 目- 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从1986年以来,自拟“落枕1、2号穴”,治疗落枕74例,全部治愈。其中针刺1次愈者30例;2次36例;3次8例。取穴:落枕1号:手背腕横纹前1寸半,第2伸指肌腱桡侧。落枕2号:手背腕横纹前1寸半,第4指肌腱尺侧。方法:用1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强刺激提插捻转,同时嘱患者头部上下左右运动。左侧疼痛,取右手背穴位。右侧痛取左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著名的中医眼科学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中医眼科主任,先师庞赞襄教授提出的"四穴八针"针刺治疗眼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眼病临床上明确诊断以后,适合针刺治疗的患者,一般采用四个主穴,应用于两侧故名"四穴八针".针刺穴位的目的旨在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