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 D3 对配方奶喂养早产儿血清 25 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2016 年 8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421 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检测 血清 25–(OH)D 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 D 缺乏、维生素 D 不足、维生素 D 充足三组,每组随机分为低剂量组 和高剂量组,给予补充维生素 D3 制剂 3 个月,低剂量组 400 IU·d-1,高剂量组 800 IU·d-1。治疗 3 个月后随访复查血清 25–(OH)D 水平,比较各组别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5–(OH)D 的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儿 25–(OH)D 水平 均明显高于同组别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缺乏组患儿按高剂量治疗后未出现维生素 D 缺乏,维生 素 D 充足水平比例达 90.0 %。结论:早产儿出生后补充 800 IU·d-1 维生素 D3 效果优于 400 IU·d-1 的补充剂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吴伟红 《光明中医》2013,28(3):490-491
目的观察长期生活在不同纬度地区的RA患者活动期CRP、ESR值的变化与差异。方法对长期生活在南方炎热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的RA患者病情活动期进行ESR和CRP水平检测。结果 CRP、ESR水平,北方低于南方,冬天低于夏天,P<0.05。结论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和炎热地区的RA患者在活动期CRP、ESR水平具有明显差异,与气候和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尚磊  李映雪 《陕西中医》2019,(11):1552-1554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和联合组(给予雷公藤多苷+补肾通痹汤),两组各7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81.33%),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67%)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gA、IgM和IgG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RF、hs-CRP和ESR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RF、hs-CRP和ESR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异常免疫,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K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133例T2DKD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及肾功能正常组,采用liason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25(OH)D水平,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和生化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3例T2DKD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为(13.07±6.62)nmol/L,其中肾功能不全78例(58.65%),肾功能正常55例(41.35%)。肾功能不全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肾功能不全组25(OH)D缺乏/不足发生率及缺乏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5(OH)D缺乏/不足(OR=2.383,P=0.013)及血尿酸(OR=8.338,P<0.001)与肾功能不全呈正相关,年龄(OR=0.674,P=0.02)、Hb A1c(OR=0.493,P=0.027)、TG(OR=0.355,P=0.048)与肾功能不全呈负相关。结论 T2DKD患者中25(OH)D缺乏/不足发生率高,25(OH)D缺乏/不足可能是T2DKD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以及探讨IL-6、CRP及RF与RA患者症状关系。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成艾灸治疗组和安慰组,两组患者均按说明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艾灸治疗组取双侧肾俞穴、足三里和阿是穴,每穴每次各灸3壮,隔日1次,共60天。安慰组采用假艾柱,具体方法与前组相同。结果:30天1疗程,共2个疗程后,艾灸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优于艾灸安慰组的总有效率43.7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CRP与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艾灸治疗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413±30、44.5±10.5、126±29)明显低于安慰组患者(561±28、58.7±8.9、192±30);IL-6、CRP及RF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成正相关,但IL-6和CRP与晨僵时间无相关性。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RA临床表现,并与RA患者血IL-6、CRP及RF水平改变有密切关系。IL-6、CRP及RF水平与RA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引火汤对长期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长期接受激素疗法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口服甲泼尼龙片、甲氨蝶呤片、碳酸钙D3片;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引火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3)、L2-4骨密度平均值(BMD)、血清钙磷水平、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及关节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PTH水平(P<0.05),治疗组在降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改善25-羟基维生素D3、BM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关节炎症与疼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火汤可以改善RA患者长期口服抗风湿药物后的骨代谢及钙磷代谢平衡,与抗风湿药联用后可以增强抗炎作用,但目前研究尚不能证实其确切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尚磊  刘茜 《陕西中医》2019,(10):1400-1402
目的:分析断藤益母汤联合甲氨喋呤联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评分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8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断藤益母汤治疗,治疗时间为6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研究组患者DAS28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RF、ESR、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RF、ESR、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联合甲氨喋呤联合对降低RA患者DAS28评分和炎症指标均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维生素D3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前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其治疗RA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TGP联合维生素D3辅助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10的浓度,同时评价患者病情活动性及疗效.结果 RA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GP联合维生素D,治疗后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提高(P<0.01).结论 TGP联合维生素D3可以降低RA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同时升高IL-10水平;有利于抑制Th1型细胞因子,同时增强了Th2型细胞因子的效应,从而能改善RA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血清标志物形成不同的组合,以ROC曲线评价不同组合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程<2年有关节症状的患者213例,健康对照10例。参与的每一位试验者必须检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血清标志物形成不同组合,计算每一指标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并用Z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CCP+RF+CRP组合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CP+ESR组合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CCP+RF+CRP组合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除CCP+RF组合与CCP+RF+CRP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与CCP+RF+CRP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P+RF+CRP组合是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组合,能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及炎性活动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分析,探讨IL-17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科住院的RA湿热痹阻型患者90例(28例伴有膝关节积液)作为研究对象,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以30例膝关节积液的骨性关节炎(OA)患者作为滑膜液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滑膜液中IL-17表达水平,及RA患者ESR、CRP含量,将IL-17水平与ESR、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滑膜液较RA血清和OA滑膜液中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血清IL-17表达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无相关性(r=0.092,-0.082;P〉0.05);RA滑膜液IL-17表达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亦无相关性(r=0.113,-0.034;P〉0.05)。结论IL-17作为Th17细胞的主要效应性细胞因子,RA湿热痹阻型患者不同病程中血清和滑膜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皆明显升高,但与ESR、CRP无相关性,说明IL-17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更多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通督胶囊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RA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督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中医症候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变化情况,比较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DAS28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ESR水平及血清CRP、RF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通督胶囊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可调节早期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其自身免疫炎性反应,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疗组(67例)用常规治疗加疏血通注射液(分6 mL和8 mL)加5%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只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及4周时测定Thompson指数、Ritchie指数、晨僵时间、血沉及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与疏血通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3个时间段上述诸指标明显好转(P<0.01),而对照组治疗4周时才明显好转(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各时段改善明显(P<0.05或P<0.01)。疏血通注射液两个剂量组间比较,以8 mL组疗效显著(P<0.1),但疏血通注射液8 mL组有2例患者双手肿胀,1例头胀,1例下肢浮肿,但剂量由每天8 mL改为6 mL后,上述症状好转。结论 血通注射液治疗活动期RA有效,不良反应少,以8mL剂量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抑郁情绪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6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新风胶囊,对照组36例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及血清皮质醇等指标变化。结果新风胶囊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改善症状体征、活动性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似,但在改善SDS标准分、脾虚症状、生活质量积分方面明显优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新风胶囊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可改善RA患者抑郁情绪,提示新风胶囊调节内分泌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贫血是其可能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体外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含量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青藤碱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经青藤碱干预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MMP-3mRNA的表达。结果经青藤碱干预后的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率受到显著抑制(P〈0.05),其中高剂量组的改变差异尤为显著(P〈0.01)。MMP-3的mRNA表达水平较之空白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且高剂量纽的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青藤碱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并下调MMP-3的表达,推断这可能是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应用蠲痹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关节液中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4例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美洛昔康+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予蠲痹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理化指标、关节液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表达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值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生理健康总评(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心理健康总评(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MP-3及RANKL水平降低,OP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RANKL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风寒湿痹型RA应用蠲痹汤加减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加味四妙丸辅助西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与碳酸氢钠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丸辅助治疗,治疗疗程均为3 d。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 d后关节肿痛症状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3 d后,2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评分以及关节肿胀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2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丸辅助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且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及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中药组(30例)用健脾活血法结合辨证加味治疗;西药组(20例)用消炎痛结合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组(20例)综合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各采取空腹血清测定ACTH与VEGF水平。结果 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0.0%,西药组为85.0%,中西医组为95.0%,以中西医组疗效为优(P〈0.05)。血清ACTH水平: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VEGF含量: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结论 健脾活血中药能显著升高RA患者血清ACTH水平,降低血清VEGF含量,具有类似西药的改善病情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对类风湿关节炎(RA)肘关节僵硬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RA肘关节僵硬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刺,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刀松解术。比较2组患者的炎性反应递质、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及肘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丙二醛(MDA)、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肘关节延伸最大角度降低,屈曲最大角度和活动范围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有效抑制RA肘关节僵硬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和氧自由基反应,下调RF水平,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平利峰  于笑霞  章鹏 《河南中医》2014,(6):1087-1089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给予健脾活血法辨证治疗,西医组给予消炎痛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中医组有效率为96.7%,西医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法能够显著提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