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金春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5):1-3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并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目前研究方法学中缺乏安慰针刺对照的双盲设计,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在国际上仍然存在争议[1]。同时,国内发表的针灸研究论文多数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安慰对照组或假针灸对照组设计缺如是重要原因之一[2]。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强调,加强临床对照试验,尤其是假针灸对照或针灸安慰对照的应用,以排除心理因素对 相似文献
4.
合理、规范地应用假针刺对照是决定针刺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亦是针刺临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联合发表了随机化评价中外科安慰手术应用指南——ASPIRE指南,包括合理性与伦理、设计、实施、转化4个部分,为外科安慰手术的应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同为操作性干预措施,针刺干预与外科手术有相似之处,故ASPIRE指南也可为假针刺对照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对ASPIRE指南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假针刺对照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其对假针刺对照应用的启示与借鉴。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假针刺对照合理性与伦理问题的考虑,规范地设计假针刺对照,并以合适的描述向患者传递假针刺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6.
7.
安慰针刺对照设计的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临床设计中为了避免失败,应当恰当地考虑安慰剂及假穴位的概念、穴位及经脉作用的特异性等。在以往的针灸研究中,对假穴位对照的设计常常拘泥于安慰剂定义。与化学药物作用于特异性受体不同,针刺可对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种细胞、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激素、多种受体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针刺治疗如疼痛、紧张情绪等症状的临床效果常被斥之为是安慰效应。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其它许多研究提供的证据强烈提示:针刺对脑内多个心理和情感控制中枢,如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等有明显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调节,也可产生一定的安慰效果,但这种安慰效果对病人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针刺可能是治疗身心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安慰对照在针灸临床研究中需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8.
安慰对照针灸方法的可信性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理想的安慰对照针灸方法.方法:11位健康志愿者,随机接受6种安慰对照针灸方法(简称安慰针法)及2种标准针法(即常规针法),每次针后,测量针感值(VAS Scale)及做真假针法判断.结果:6种安慰针法与2种标准针法针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真假针法判别在初次接受针刺者及曾有针灸经历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慰针法针感(感觉)不同于标准针法,安慰针法可能失败于曾有针灸经历人士. 相似文献
9.
10.
从影响针刺效应的因素出发,系统辨析了针刺效应与假针刺效应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假针刺效应并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安慰剂效应,不论治疗针刺还是假针刺,其产生的效应均由特异效应和非特异效应组成,通过盲法、随机等手段可以将治疗针刺与假针刺的非特异效应的差异最大程度地降低,因而治疗针刺与假针刺的效应差异主要取决于特异效应差异的大小.当针刺的特异效应最小时,其效应也最小,才可作为理想的安慰针刺.因此在进行安慰针刺设置时应综合考虑影响针刺特异效应的因素(机体状态,刺激部位,刺激参数),使其产生的特异效应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1.
从最近两个海外学者关于中风疗效的辩论引中出西方国家对中国针灸临床科研的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认为针灸对于中风康复和疼痛的治疗是没有依据的.借此介绍了西方常用的针灸临床科研方法,尤其是盲法的设计:安慰针灸和假针灸.提出几点设想供国内的同行们参考,并呼吁国内的同行对此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10年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治疗方法和穴位选择,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分析整理。结果: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65篇,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以针灸疗法+康复疗法为主,结合或未结合其他疗法。头针使用率高,常头针、体针并用。头针使用中以焦氏头针、靳氏头针和标准头穴线多用。体针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的所属经穴使用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肩髃、百会等。观察疗程的设定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疗效观察指标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肯定,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针刺手法与针感的关系,按定量描述针刺刺激量的M-QNS规则,进行若干实验,提示针刺和电刺激强度常为变量,手法与"针感峰值"可不存在确定性关系,手法产生的"针感峰值"在一定条件下是随机变量。假针刺不一定具有零刺激量的特征。故针灸和药物的研究对象具有某种异质性,以神经科学的基础框架为主要作用机理的针刺应以监控针感及"针感峰值"为主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清楚,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如行为学疗法、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中医中药疗法、小针刀疗法、封闭疗法、体外冲击波技术、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但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具有方法多样且疗效确切肯定,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光针灸”的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及体会对临床应用的光针机理作一阐述。 方法 应用氦氖(He-Ne)激光或半导体(GaAlAs)激光进行穴位照射或血管内照射。 结果 在光针或血管内照射的研究中发现对心血管功能、免疫功能及神经递质方面都有影响。 结论 通过激光照射穴位或血管内照射,其机理可能与刺激了穴位内或血管内壁的神经末梢,从而诱发肽类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继而达到各种生理功能上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6-558
2001年国际针灸研究专家针对针灸临床试验设计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制作了一份《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标准》,英文简称为STRICTA。旨在促进临床试验报告的规范化,同时也有助于试验设计质量的提高。这一国际标准共有6个条目,包括报告针刺治疗的合理性、针刺的细节、治疗方案、辅助干预措施、实施针刺治疗者的资历以及对照干预的类型。本文对此国际标准进行了介绍,并以国际发表的两篇针刺随机临床试验为例对相关条目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灸治疗缺乳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诸家虽施术方法不尽相同,但选穴组方有较强的规律性。结果:针刺治疗缺乳所用频率高的经穴,主穴为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前谷;配穴为足三里、脾俞、太冲、内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