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2.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崩漏古代文献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内火、血虚、阴虚、血瘀、气郁、阳虚。其靶位为:脾、冲任、肝、心、肾。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36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6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结论:虚、热、瘀是崩漏的基本病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核心完善辨证方法体系"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证候要素及其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将功血证候规范的研究回归到根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证候与证素的映射关系,将“证候集合”转化为由多种证素组合形成的“证素组合集合”;然后运用证素组合形成病机的组合法则(ISO-R法则),从“证素组合集合”中筛选出“符合病机定义的证素组合”进而形成病机。建立“证候集合→证素组合集合→符合病机定义的证素组合”新三阶双网证素辨证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证候→证素→证名”的三阶双网证素辨证体系,为中医与数学、计算机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中医中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疗的基础是辨证,证候是中医学诊疗体系的核心与纽带,研究疾病的证候规律可以深入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并预测疾病和证候的演变,判断预后,该文就原发性肝癌、胃癌及大肠癌的证型与预后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能发现三种疾病的共同发展规律,为以后相关疾病证型的研究提供思路,并指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断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证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状态的一种描述,是分析病因病机的重要依据.冠心病证候诊断要素量表即是证候与量表的结合.目前针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均以西医理化检查为主要依据,而冠心病患者的证候诊断量表尚属空白.因此研制冠心病证候诊断量表具有现实意义,对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促进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高血压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盲法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索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5个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128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探讨每一证候类型的证候要素构成及其对应的相关症状或体征,根据传统的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证候要素的中医命名.结果 高血压病主要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主要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和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内热、阳亢、阴虚、气虚和风、痰、湿、瘀.结论 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方法是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研究方法之一.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要素的分析进行证候命名是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要素辨证是近年来中医学界研究较多的一种模式,系通过对“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型名”的基本要素,更是辨证的核心与关键.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的分类及比例具有一定特征;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对应证型的组合具有一定规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辨证察机是中医临证的关键所在,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至关重要。对辨证察机的思辨体系进行了详细阐释,包括纵向思辨:按照病证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思辨; 横向思辨:围绕证候病机各要素进行同位思辨; 纵横结合思辨补充:病证的各种影响因素辨析; 纵横结合思辨的依据:四诊信息的收集分析。提出复杂病机的动态整体关系思辨以及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构建辨证察机的思辨模式。对中医学辨证理论和病机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1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034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中共获取43种证候类型,经证候规范后为24个证候类型,主要以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表现居多。其病理因素以气滞及气虚为主,病位在肠,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最易涉及到肝、脾两脏。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从构成证候的要素入手进行该疾病常见证候的分析研究,可为进一步确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但是由于传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各种辨证方法很难"求同存异",对于"证本质"的研究很难"以偏概全",临床惯用辨病论治替代辨证论治等弊端,限制了中医辨证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朱文锋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证素辨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全面收集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常见证候,并使之规范化和数量化,明确了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两大基本辨证要素。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是发展数字中医药的基础,是沟通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键理论。本文结合证素辨证体系思想,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要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认为目前中医辨证方法虽然繁多,但缺乏统一的辨证体系,故难以提高临床疗效。要想建立统一的辨证体系,必须从规范证候入手。指出体质、病因、病位是形成证候的三大要素,只有运用三要素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才有可能得出规范的证候。文中以体质为主对三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研究体质、病因、病位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证候及其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是中医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规律,而证候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特有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根据。1证候1.1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内外环境反应的、以临床病理功能变化为主的综合表现。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认识生命活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它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及多样性特点,它以辨证论治的形式密切联系着临床实践和药物研究。1.2证候的内涵证候是从人体内部阴阳失调之状态、正邪…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证”的概念。证是机体的“功能态”,全身性病理改变的综合表现。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它的核心是辨证法思维、辨证地对待病证、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对证同治同,证异治异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应着眼于病位的认识,异不在于病的异同,因辨证结论已包函着病机和属性。1论治与施治的认识辨证论治既是医生认识疾病、分析病因、病机的性质和诊疗过程的两个相互…  相似文献   

16.
王永钧主任医师提出了IgAN的五型辨证方案,经临床与原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方案的对比研究,证实了五型辨证方案更符合IgAN的病机、证候谱分布和中医治疗学特色,有客观、规范、实用有效的优点,其中虚、瘀、风湿三证更是lgAN的主要临床证候,气阴两虚是IgAN虚证的中心,脉络瘀阻和风湿内扰是IgAN的常见和重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难根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对本病认识有较大进步.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医各家对COPD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COPD病因病机、统一中医证型及其标准提供依据,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病、证再识及其证本质和辨病与辨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伤寒论》“病”“证”含义的再认识,探讨证本质及辨病、辨症概念,并明确相关概念的病机逻辑关系。“证”字在《伤寒论》中有疾病现象———症状、证候的证据及证候等含义,“病”除了疾病状态、病种、病位等概念外,还具有证据/假性证据的含义。“证”作为证候的简称,其本质由证候病机决定,以证候标识为证据,包含了病种要素,与病的关系犹如“线”与“珠”的关系。辨证是从“观”到“知”全过程的概括,辨症只是其中“知”的环节,是对“观”收集到的症状进行病机逻辑的分析求证,包含了辨病。《伤寒论》略于“观”详于辨,基本属于辨症范围,体现了从病的层次上升到证的层次的辨症过程。《伤寒论》“证”实际表达的各种含义,存在内在的病机逻辑关系,辨病、辨症和辨证概念位的大小不同,存在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9.
81例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应用自拟"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辨证参考标准"对确诊的81例抑郁症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诊察,进行中医证候的辨证分型,建立抑郁症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数据库,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证候类型分布:以气滞气逆为主,呈现多脏腑气机失调的特点,以脏腑兼证居多。基本符合课题组关于情志疾病病机证候"双核心"理论。[结论]情志致病的核心病机是以气滞气逆为主的气机失调,核心证候是气机失调证。  相似文献   

20.
从《内经》《伤寒论》谈胃痞中医辨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名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方面对中医胃痞证作一总结,认为对胃痞证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胃痞辨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