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下机械通气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5例诊断严重肺挫伤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通气.结果 低潮气量+ PEEP组18例,SIMV+ PSV组17例.低潮气量+PEEP模式在改善低氧血症和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SIMV+ PSV模式(P <0.05).结论 低潮气量+ PEEP模式是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重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后 ,多数病情均可得以控制 ,仍有少数重度呼吸衰竭患者 ,需通过呼吸机以挽救生命 ,我院ICU室近 6年来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和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模式治疗 12例危重哮喘患者 ,均获得成功。资料与方法分组  2 3例患者 ,入院后均经吸氧、控制感染、补液、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2~ 4 8h无效或加重者 ,SIMV +PEEP组 (A组 ) 12例 (男 8,女4 ) ,年龄 32~ 76岁 ,平均 5 2± 5岁 ,SIMV组 (B组 )11例 (男 9,女 2 )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6± 8岁 ,诊断符合 1993年危重哮喘的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3.
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Ⅱ型呼吸衰竭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面罩机械通气 (MMV)治疗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 18例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 (SIM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PSV +PEEP通气方式进行面罩机械通气 ,并观测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 ,通气后pH、PO2 和SaO2 明显回升 (P <0 .0 5~P <0 .0 1) ,PCO2 明显回降(P <0 .0 1)。 18例患者中 ,12例好转出院 ,6例因通气失败死亡。结论 面罩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肺挫伤治疗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两种机械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48例肺挫伤患者,28例(A组)采用SIMV+PEEP行机械通气;20例(B组)采用CPAP+PSV行机械通气。结果A组RR、PaO2、PaCO2、PaO2/FiO2、PIP及镇静剂使用率分别为(30.5±8.7)次/min、(52.5±6.8)mmHg、(46.3±1.8)mmHg、(202.4±9.5)mmHg、(37.2±2.1)cmH,0、46.4%(13/28),B组分别为(20.1±5.8)次/min、(65.1±8.2)mmHg、(39.0±2.1)mmHg、(240.6±8.8)mmHg、(24.8±3.2)cmH2O、30.0%(6/20),以上指标两组相比,P均〈0.05。通气期间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组3例,B组1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肺挫伤患者使用SIMV虽对改善患者换气功能较好,但易发生人机对抗,镇静剂使用率也高。PSV同步性能好,患者呼吸做功较小。肺挫伤患者使用CPAP+PSV的通气模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姬广敬 《山东医药》2003,43(19):68-69
1996~ 2 0 0 1年 ,我们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 5 3例 ,效果良好。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38例 ,有机磷中毒 14例 ,重症肌无力 1例。均在出现呼吸衰竭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 ;并据情况给予机械控制通气(IPP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 (PSV) ,必要时辅以呼气末正压 (PEEP)。经及时救治 ,治愈 13例 ,好转35例 ,不能撤机 2例 ,死亡 3例。护理体会 :1保持气道通畅是保证有效通气的前提。应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痰液引流 ,给予定时吸痰及体位引…  相似文献   

6.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肺水肿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24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治疗,自主呼吸减弱时改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SV+PEEP)。结果通气2~6h与通气前比较RR为〔(43±5)次/min(治疗前)降至(28±4)次/min(治疗后),P<0.01〕,OI由治疗前的(132±30)mmHg升至治疗后的(341±91)mmHg(P<0.001)。21例治愈,治愈率为87.5%(21/24)。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显著改善OI,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重要的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重症肺炎并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PSV+PEEP)联合模式通气,观察组采用ASV模式通气。比较2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吸气阻力(Rins)、呼吸频率(RR)分别为(25. 34±2. 25) mmHg、(14. 32±1. 78) mmHg、(13. 15±4. 52) cm H_2O/(L·s)、(20. 75±4. 37)次/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 05)。观察组的每搏排出量(SV)、心排量(CO)分别为(81. 94±17. 34) mL、(4. 11±1. 32) L/mi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 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AVS模式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血液动力学、血氧饱和度状况,较SIMV+PSV+PEEP联合模式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呼吸衰竭的病因中,AECOPD8例,重症肺炎6例,破伤风2例,重症哮喘、急性中毒、肠梗阻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耐药肺结核并感染各1例。有创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IPPV+PEEP、A/C或A/C+PEEP,撤机模式为SIMV+PSV,无创机械通气模式为PSV+PEEP。成功撤机17例,死亡3例,治愈率达85%,死因为COPD并DIC、呼吸机相关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和病原体未明性重症肺炎。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有效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是提高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症哮喘患者大多经常规治疗 ,病情均可得以控制。但少数危重症患者 ,需应用机械通气以挽救生命。我科ICU室 1998~ 2 0 0 2年 ,采用同步间歇性强制换气 (SIMV) +呼气终末正压 (PEEP)通气模式治疗 12例危重症哮喘患者 ,均获得成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14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6± 5 )岁 ,诊断符合 1993年危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1] 。入院后均经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平喘、补液、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2~48h无效或加重者。1 2 方法 呼吸机为熊牌 2 0 0 0型 ,监护仪为惠普Hp7835…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21):49-51
目的探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调整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给予肺复张,在原有PEEP水平(P0)基础上调整。于调整PEEP后10、30、60 min,监测患者各压力水平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实时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与实验前比较,Cd在不同PEE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随着PEEP水平的不断增加,Cd也随之升高,与调整后其他PEEP水平相比,P0+4 cmH2O和P0+6 cmH2O测得Cd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30 min Cd监测值显著高于10、60 min(P均<0.05)。与其他四组比较,P0+4 cmH2O和P0+6 cmH2O在30~60 min时段Cd下降趋势较小(P<0.05)。随着PEEP水平不断增加,Ppeak、Pplat也随之升高,但不同PEEP水平对Ppeak、Pplat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选择在P0基础上增加4~6 cmH2O,有利于维持患者复张后肺顺应性,延缓肺泡去复张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干预治疗,B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MV+PSV模式可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在统一初始通气治疗6~8h后,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1例,分别再给予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实验,Ⅰ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而Ⅱ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肺复张策略(LRM)模式;实验期分别对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参数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过程中,在相同PEEP水平下,两组间在MAP、Pa CO2及PH值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采用ASV+LRM模式的Ⅱ组患者在RR、CVP、PIP、Pplat及Qs/Qt水平较Ⅰ组患者降低(P0.05),在Pa O2/Fi O2、Pa O2则较Ⅰ组患者增高(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通气治疗中,ASV+LRM模式与SIMV模式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同,但ASV+LRM模式下人机协调性好,在预防肺气压伤及改善氧合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6例)给予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16例)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先后A/C,SIMV PSV PEEP或PSV PEEP。结果:实验组16例患者中,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6d。对照组中16例,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5d。治愈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经鼻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是有效的,且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种机械通气模式对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在创伤初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22例应用Vela16531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患者,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例,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7例,压力控制通气(PCV)7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三种通气模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其它两种模式(P<0.01),而PCV模式在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治疗使胸廓稳定性及ARDS肺复张方面更优于其他两种模式。结论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均能改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稍有优势,PSV模式更适合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990881常用通气模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刘长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一1998,18(10)一593一594 对12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4例,急性中毒2例,大手术后并发呼衰3例,急性肺损伤3例)危重患者在呼吸支持最初阶段采用辅助控制呼吸(A/C)方式,并逐次改为同步间歇指令呼吸(S IMV)和压力支持(P SV)方式。每种模式持续30min,三种模式吸人氧浓度不变,利用Swam一Ganz导管获得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A/C相比,SIMV和PSV可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心脏指数,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和低的吸气峰值压。示SIMV和PSV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可进一步增加组织的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呼吸科及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例,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待患者具备一定自主呼吸功能后,将其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 PSV)组和PSV组,各10例。 SIMV+PSV组患者给予SIMV+PSV, PSV组患者给予PSV。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 PaO2/FiO2)、 PaCO2和pH值〕,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均低于治疗前,氧合指数、 pH值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IMV+PSV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为(19.5±5.6) d、住ICU时间为(20.8±6.4) d,长于PSV组的(14.6±4.6) d、(15.2±5.4) d (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治疗中, SIMV+PSV模式和PSV模式均能促使患者有效通气,且效果相似,但PSV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人机协调性更好,且能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呼吸科及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例,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待患者具备一定自主呼吸功能后,将其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 PSV)组和PSV组,各10例。 SIMV+PSV组患者给予SIMV+PSV, PSV组患者给予PSV。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 PaO2/FiO2)、 PaCO2和pH值〕,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 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均低于治疗前,氧合指数、 pH值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IMV+PSV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为(19.5±5.6) d、住ICU时间为(20.8±6.4) d,长于PSV组的(14.6±4.6) d、(15.2±5.4) d (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治疗中, SIMV+PSV模式和PSV模式均能促使患者有效通气,且效果相似,但PSV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人机协调性更好,且能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传统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42例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smcare智能监护组(SC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组(SIMV+PSV组)和压力支持通气+间断T形通气组(PSV+TC组),每组平均14人,进行脱机治疗。将所有患者脱机开始时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脱机时间等记录下来。脱机成功的标志是患者在停用呼吸机48 h以上时仍具有平稳的生命体征,没有再次进行机械通气。结果和SIMV+PSV组、PSV+TC组相比,SC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中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有创与无创序惯性机械通气策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 COPD病例 1 3例设为序贯治疗组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 (SIMV PVS 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 ,此时改换经鼻 (面 )罩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 (PSV PEEP)方式通气 ,以后渐减 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 ;选择同样病例 1 3例作为对照组 ,常规有创通气以 SIMV 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 ,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发生情况及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天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仿 (P>0 .0 5)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 (7.4± 3.1 )和 (2 2± 1 5) d(P<0 .0 1 ) ;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1 4± 7)和 (2 2± 1 5) d(P<0 .0 5)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发生例数分别为 0和 7例 (P<0 .0 1 ) ;住 ICU时间分别为 (1 4 4± 7)和 (2 5± 1 5) d(P<0 .0 5)。结论 对老年 COPD插管上机病例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及时改用经鼻 (面 )罩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至2014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每组30人。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SIMV+PSV组相比,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1),呼吸频率(RR)(P0.01)、气道峰压(Ppeak)(P0.05)、气道阻力(R)(P0.05)明显降低;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P0.01)。ASV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重症哮喘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