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异丙酚起效快、效果确切 ,但镇痛效果差且有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氯胺酮除能诱导睡眠外 ,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但它有心血管兴奋作用 ,苏醒期部分病人有精神激动和梦幻现象[1]。作者观察发现两药伍用后 ,能够减少两药的副作用 ,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且恢复过程平稳。资料与方法选择36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 ,男15例 ,女21例 ,年龄20~50岁 ,体重46~67kg,ASAI~II级 ,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范围。均行颈丛神经阻滞 ,术前不用药。患者入室后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随机分为三…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43-2944
将68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加用异丙酚和利多卡因麻醉,对比麻醉后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均平稳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和利多卡因联合麻醉能有效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延长镇痛维持时间,稳定血压和心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如何安全、简单、有效地处理小儿麻醉一直是麻醉医师多年来探讨的问题。单纯氯胺酮麻醉具有用药量大、肌张力增加、苏醒时间长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等缺点;异丙酚为静脉催眠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快且无困倦感等优点,作者于2004年1月开始将两者联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利用氯胺酮的强效镇痛和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小儿各项功能的早期恢复,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在氯胺酮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烧伤患者的切痂植皮及整形科的切疤植皮患者 ,因手术范围广、且大多为体表手术 ,比较适合用氯胺酮麻醉 ,但由于氯胺酮的快速耐药性、肌力增强等特性 ,使得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单用氯胺酮麻醉效果较差 ,有时加大剂量也难以维持麻醉平稳[1 ] 。而且患者肌张力增加 ,四肢僵硬、不自主活动使手术无法进行 ,有时推注安定效果也不理想。本文就异丙酚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观察 ,发现二者伍用有相加效应 ,且可以对抗氯胺酮的不良反应。1 对象和方法选择上述氯胺酮麻醉效果欠佳患者 4 5例 ,其中烧伤切痂植皮术 18例 ,整形科切疤植皮术 2 7例 ,…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2年采用氯胺酮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象ASAⅠ~Ⅱ级骨科手术30例,年龄(38.9土15.5)岁,男18例,女12例,体重(58.1土12.3)kg。手术种类为四肢内固定及取内固定手术,体位为仰卧体位,手术时间12~46min。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舌系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舌系带过短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一般因吸奶无力,发音吐字不清或体检时被发现。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婴幼儿的发音、音准等的要求较高,所以要求给患儿进行舌系带修正术日趋增多。虽然手术时间短暂,因在婴幼儿口腔内进行,对麻醉要求及风险较高。作者采用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并与传统的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婴幼儿舌系带手术进行比较,以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丙酚辅助颈丛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采用单纯颈丛阻滞麻醉 ;B组 2 0例。采用颈丛阻滞麻醉 异丙酚。分别记录麻醉前 (T1)、麻醉后 10min(T2 )、麻醉后 4 5min(T3 )、麻醉后 90min(T4)、麻醉手术结束 (T5)各时间点的MAP、HR、RR、SPO2 值。结果 :①与麻醉前比较 ,HR及MAP在A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在B组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RR及SPO2 在A组、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③A组HR、MAP与B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而RR及SPO2 在A组、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异丙酚辅助颈丛阻滞麻醉患者安静、平稳、无痛苦 ,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已广泛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1] ,但术中常因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导致心血管兴奋 ,术后常发生精神症状、抽搐、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作者自2000年3月~2002年4月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 ,用于小儿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隐睾、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 ,男128例 ,女8例。年龄1~7岁 ,体重10~32kg ,ASAI~II级。术前禁食、禁饮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随机分成两组 ,A组单用氯胺酮2mg/kg静注 ;B组氯胺酮与异丙…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具有镇痛、麻醉和遗忘的作用,单独使用常导致病人清醒时出现不愉快反应及交感兴奋作用;异丙酚镇静、催眠作用迅速、平稳且苏醒快,但镇痛作用差,对呼吸、循环有抑制作用,理论上两者合用有取长补短作用.作者旨在观察氯胺酮、异丙酚微泵静注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 60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手术中,治疗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在拔管后即刻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后10min及拔管后30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能够提供更快的麻醉恢复与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伍用丙泊酚混合液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112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人。Ⅰ,Ⅱ组患者在注射1.5~2mg/kg异丙酚前1min分别注射2mL生理盐水、2mL100μg/kg氯胺酮,Ⅲ组患者注射与其相同剂量氯胺酮和异丙酚的混合液。应用注射异丙酚时的VRS评分和苏醒后VAS评分法分别对各组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①VRS评分: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无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Ⅱ和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②VAS评分: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100μg/kg氯胺酮或与异丙酚同时注射均能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预处理和单种药物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沙土鼠4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缺血损伤组(B)、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C)、异丙酚预处理组(D),利多卡因预处理组(E),C、D、E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前24 h分别予利多卡因30 m g/kg及异丙酚100 m g/kg、异丙酚100 m g/kg、利多卡因30 m g/kg腹腔注射,对照组7只,余每组为9只,观察指标为SOD(超氧化物岐化酶)、G SH(谷光甘肽)的活性及M DA(丙二醛)、LDH(乳酸脱氢酶)、CPK(肌磷酸激酶)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左大脑皮层的1 mm×1 mm组织块作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个药物预处理组的M DA、LDH、CPK的含量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P<0.01或P<0.001),而SOD、G SH的活性高于缺血损伤组(P<0.05,P<0.01或P<0.001),而各个预处理组比较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比单独预处理显示出来更好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各个药物预处理组在电镜超微结构均有改善,以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缺血前24 h予药物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并以联合预处理组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受LC的患者110例,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丙泊酚麻醉组和复合麻醉组,其中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麻醉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以及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即刻(T3)、手术中(T4)、缝皮即刻(T5)和拔管即刻(T6)患者的DBP和MAP水平较复合麻醉组低(P<00.5),且波动明显,而两组患者的SpO2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和24 h的VAS得分和Ramsay得分均较术后4 h降低,且手术后4 h、12 h和24 h ,复合麻醉组VAS 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amsay得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丙泊酚组短,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LC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麻醉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丙泊酚、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则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秀率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 (38/50)(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中(T2) HR、MAP较麻醉诱导前(T0)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而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ERCP术中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单独应用,其能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来于我院行无痛胃镜术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观察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镜术。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体动,则追加适量丙泊酚0.5mg/kg至反应消失。治疗组患者先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30ug/kg,而后给予对照组同样的操作。结果治疗组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术中的MAP、HR、RR和SpO2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术中效果有确切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60-861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依那普利联合抗心衰方案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抗心衰方案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左房内径(LA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心率、收缩压、AngⅡ及醛固酮水平、6min步行试验数值的改变,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6min步行试验及LVEDD、LVESDD、LADD、LVEF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变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变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6%,高于对照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依那普利联合抗心衰方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法将符合标准择期拟行手术的200例患者分为4组,I组(n=50):生理盐水2mL;II组(n=50):2%利多卡因40mg;Ⅲ组(n=50):托烷司琼5mg;IV组(n=50):托烷司琼5mg与2%利多卡因40mg。四组从静脉注射上述药物lmin后,以0.5mL/s的速度按2mg/kg脉注射丙泊酚进行诱导。根据Ambesh四分法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Ⅱ、Ⅲ、Ⅳ实验组与对照组I组比较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P〈0.05),而Ⅱ、Ⅲ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间(P〈0.05)及组与Ⅳ组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静脉注射前缓慢预注托烷司琼复合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07-240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140例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观察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变化,包括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 CO2)黏膜酸碱度(PHi),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结果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中,观察组术后,MAP、HR、Pa CO2、Pet CO2等指标上升,分别为(87.7±6.6)mm Hg,(81.1±7.1)次/min,(4.87±0.14)k Pa,(4.52±0.13)k Pa,较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胃张力及血清指标中,观察组术后Pg CO2、I-FABP明显上升,PHi下降,分别为(5.61±0.47)k Pa、(143.21±34.5)μg/L、(7.26±0.02),较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控制性降压的胃肠保护中,相对于七氟醚更能减弱胃肠道缺血,对胃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曲马多与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PMCT的肝癌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1~67岁,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镇静,并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50±10调节TCI效应室浓度。曲马多组(T组):TCI丙泊酚前缓慢静脉推注1mg/kg曲马多;芬太尼组(F组):TCI丙泊酚前缓慢静脉推注1μg/kg芬太尼。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和经皮穿刺后3、5、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其治疗时间、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苏醒时间和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HR在诱导后和穿刺后3min时显著低于T组(P<0.05);F组SpO2在穿刺后3min和穿刺后5min显著低于T组(P<0.05);F组MAP在诱导后和穿刺后3min显著低于T组(P<0.05);F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与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输注用于PMCT治疗肝癌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曲马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