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通道腔内阻抗(MII)监测是一种能全面监测食管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技术,可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对弱酸或非酸反流、难治性GERD以及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本文就MII技术及其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镜检查和24 h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法,并经常用于GERD治疗效果的检测,但对于内镜下无明显表现和24 h食管pH监测正常者其应用受到限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技术不仅能识别食管内容物的运动方向,而且与24 h食管pH监测联合还可以识别酸反流、弱酸反流、弱碱反流以及液体、气体和混合反流,与食管测压联合应用可评价食管的运动功能,是一种能全面监测食管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人  许树长 《胃肠病学》2009,14(4):240-242
24h食管pH监测有助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但其只能发现pH〈4的酸反流。多通道腔内阻抗(MII)技术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值变化,可在多种食管水平上发现胃食管反流事件而不依赖于反流物的pH值,同步联合pH监测可明确反流物的酸度、反流持续和清除时间、反流到达近端食管的高度等。本文就MII技术及其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相比,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发病机制、诊疗方面有其特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高位反流、低位反流和气道高敏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建立,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可以区分酸与非酸性反流,是有前景的诊断技术,抗反流药物治疗是目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相比,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发病机制、诊疗方面有其特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高位反流、低位反流和气道高敏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建立,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可以区分酸与非酸性反流,是有前景的诊断技术,抗反流药物治疗是目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于晓峰 《胃肠病学》2012,17(6):321-324
阻抗-pH监测是目前监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新技术,可通过对胃反流物的pH值和阻抗值进行检测,从而了解反流物为酸反流、弱酸反流或非腹反流,并可区分反流物的性状。阻抗-pH监测可应用于GERID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对弱酸反流或非酸反流的诊断、对难治性GERD的诊断以及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本文主要就阻抗-pH监测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具有异质的症状特征和多方面的致病基础。食管粘膜阻抗是反流的标志。受损的食管粘膜完整性在引起GERD症状中起作用。测量了沿食道的粘膜阻抗的变化程度,可用于诊断GERD患者反流对食管粘膜造成的影响。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实验测量食管基线阻抗被认为是检查食管粘膜完整性研究的替代技术,有助于鉴别GERD与非GERD。内镜引导下粘膜阻抗试验是一项新技术,它利用一根直视导管接触食管内壁,以确定慢性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引起的上皮细胞变化。这个测试本质上是测量食管上皮细胞对电流的传导能力。慢性GERD患者的食管上皮细胞改变,细胞间的间隙扩大和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导致高导电性和低粘膜阻抗。内窥镜检查指导下的粘膜阻抗和粘膜导纳的实时测量可能有助于估计粘膜完整性,并可能以类似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的方式成为GERD患者的有用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8.
食管pH-阻抗监测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反应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弥补了食管pH监测、无线pH胶囊检测不能检测到弱酸、非酸反流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检测反流事件的灵敏度,增加了反流检测的价值。食管pH-阻抗监测在某些情况下允许不停用抑酸药的情况下进行监测。传统的指标,如酸暴露时间、DeMeester评分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特别是以酸反流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中是主要指标。但食管pH-阻抗监测提高了反流症状关联、反流事件的检出率,提高了GERD的检出灵敏度。新的基于阻抗的指标如: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指数和食管基线阻抗提高了pH-阻抗监测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灼热、反流高敏感和GERD相关食管外症状等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描述了食管pH-阻抗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以期更好的利用食管pH-阻抗监测辅助诊断食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近年来在我国有上升趋势。目前诊断GERD的手段较多,如典型症状(烧心和反酸)、质子泵抑制剂(PPT)试验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等,尤其是GERD的诊断技术,包括最初的X线钡餐以及食管放射性核素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到新近出现的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和无线pH监测等,为胃食管反流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Gao Y  Shang ZM  Huang WN  Hao J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31-934
目的 通过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行高分辨食管内压力-阻抗联合测定(MII-HRM)及24h联合多通道腔内阻抗-pH( MII-pH)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此类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3-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9例GERD伴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I-HRM及24 h MII-pH监测系统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对液体和黏液性物质的传输功能、立位及卧位酸及非酸反流的次数、近端反流的次数、酸暴露时间、酸清除时间以及食团清除时间.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17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食管运动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相比,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更低[(122.55 ±60.48)mm Hg比(86.37±41.35) mm Hg(1 mm Hg =0.133 kPa),P<0.05],食管体部异常蠕动的比例更高[(9.47±15.63)%比(22.16±17.45)%,P<0.05],食管体部对液体物质传输能力减低[(88.82±12.23)%比(71.68±23.06)%,P<0.05],卧位时酸及非酸反流次数及卧位近端非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多(P<0.05),卧位食团清除时间延长(P<0.05).结论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发病机制可能与单纯典型GERD不同,其与UES静息压力减低、卧位酸及非酸反流、近端反流的增多以及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的原因。R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性烧心(FH)及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酸暴露异常、非酸反流、近端反流、气体反流等反流模式是其难治性的原因,临床可依据反流模式调整PPI的种类和剂量,辅以促动力药物、抗焦虑药物和中药治疗,或考虑转诊至精神科。  相似文献   

12.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MII)是一种研究腔内液体和气体流动的新技术,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食管排空和胃食管反流监测等领域,此文就食管MII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 纳入具有烧心症状且食管黏膜无损伤患者44例,首先行MII-pH监测,然后行14 d的雷贝拉唑试验(试验结束时烧心症状完全消失定义为雷贝拉唑试验阳性).70名健康志愿者行MII-pH监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值进行参照.结果 根据食管pH监测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或酸反流症状指数(SI)阳性者20例(45.4%).MII-pH监测提示弱酸反流SI阳性者2例,据此检查诊断烧心患者GERD的比例增至50%(22/44).雷贝拉唑试验阳性4例,据此则将烧心患者诊断为GERD的比例增至54.5%(24/44).结论 联合食管MII-pH监测可增加GERD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 纳入具有烧心症状且食管黏膜无损伤患者44例,首先行MII-pH监测,然后行14 d的雷贝拉唑试验(试验结束时烧心症状完全消失定义为雷贝拉唑试验阳性).70名健康志愿者行MII-pH监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值进行参照.结果 根据食管pH监测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或酸反流症状指数(SI)阳性者20例(45.4%).MII-pH监测提示弱酸反流SI阳性者2例,据此检查诊断烧心患者GERD的比例增至50%(22/44).雷贝拉唑试验阳性4例,据此则将烧心患者诊断为GERD的比例增至54.5%(24/44).结论 联合食管MII-pH监测可增加GERD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称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GERD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但临床也不乏无反流症状的GERC患者,咳嗽是其惟一的临床表现.24 h食管pH和阻抗监测是确诊这一类型咳嗽的有效方法[1].  相似文献   

16.
郑林福  王雯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2):109-111,1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约10%~40%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抵抗,即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治较为棘手,常因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从而贻误病情。此文对目前常应用于辅助诊断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上消化道内镜、病理诊断、食管pH监测、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技术和食管胆红素监测等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望为临床选择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MII)是一种研究腔内液体和气体流动的新技术,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食管排空和胃食管反流监测等领域,此文就食管MII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无效食管动力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黏膜的酸暴露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而食管的酸清除能力在食管黏膜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人们将食管远端大于30%的湿咽蠕动波为低幅蠕动[波幅<30 mm Hg(1 kPa=7.5 mm Hg )]或为非传导性收缩定义为无效食管动力(IEM)[1],并将IEM作为一明确的动力异常提出[2,3].对酸清除与食管动力异常的关系研究较多[4],但目前尚无GERD患者伴IEM发生率及IEM在GERD发生中作用的研究.本研究是为明确IEM在GERD中的发生率及IEM在胃食管酸反流及酸清除、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腔内阻抗技术与24h食管pH监测联用,可检出各种类型的胃食管反流事件,明确反流物的性质及其酸碱性。目的:应用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初步探讨以慢性咳嗽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反流特征。方法:连续纳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无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73例,其中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且D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符合GERD诊断者定义为慢性咳嗽GERD组,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p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结果:单纯根据pH监测结果,17例患者诊断为GERD。根据p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则有26例患者诊断为GERD。慢性咳嗽GERD组以气一液混合反流为主(46.3%),正常对照组以气体反流为主(68.9%),两组均以弱酸反流为主(59.9%和59.1%)。两组间DeMeester计分以及气体反流、酸反流、近端反流次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慢性咳嗽为表现的GERD患者以气.液混合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无论是立位还是卧位时均存在明显的异常反流且近端反流较正常人多见。24h食管DH-阻抗联合监测对疑似GERD的慢性咳嗽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食管动力和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28例GERC患者,应用HRM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同时联合MII-p H观察立位、卧位及餐后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次数、食管近端反流的次数和反流类型包括液体反流、混合反流和气体反流及De Meester评分等。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食管运动功能及阻抗-p H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GERC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降低(P0.01);食管体部近端收缩波幅降低(P0.05);而LES静息压力、食管体部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体部异常蠕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p H结果显示,GERC患者总反流次数和食管近端反流比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立位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典型GERD患者(P0.05);两组之间反流类型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ERC组气体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典型GERD组(P0.01);两组之间De Meest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C的反流发生机制可能与典型GERD不同,与UES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近端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反流次数尤其气体反流次数和立位反流次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