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由于符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的要求,与中成药比有制备方便、吸收快、剂量大等优点,成为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剂型之一;一般占整个中药处方量的50%,本院汤剂处方占整个中药处方的45%(不包括配方颗粒)左右。故汤剂的质量对中医临床而讲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的疗效,重要的是中医药的社会信誉和中医药事业的未来。由于汤剂制备是个很多人参与、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故影响汤剂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药材的来源、种植、采集,饮片的加工炮制,中药调剂及汤剂的制备过程等。本文从调剂操作的处方应付、汤剂制备两个环节对汤剂质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赵泽义 《淮海医药》2001,19(1):71-7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方法 从严把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关,加强中药炮制、调剂工作,严格汤剂制备各过程,不断改革、发展汤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提高中药内在质量,使之生产、销售规范化管理,重视影响汤剂质量的各因素,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汤剂的质量和疗效会得到保证和提高。结果 提高汤剂的质量和疗效,必须认真研究与之相关的各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静 《安徽医药》2000,4(4):34-34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剂型,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具有易于吸收,疗效快,并能结合病情加减等特点,是单味药或其他中药制剂所不能替代的。汤剂制备质量的控制是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3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GNG 中药抽出机与直火加热法、蒸气煎药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以总固体含量的微生物限度为指标,比较3 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结果:GNG 中药抽出机制备中药汤剂的总固体含量是其余2 种方法的2 倍以上,保存时间较其余2 种方法长。结论:GNG 中药抽出机制备的汤剂质量优于直火加热法和蒸气煎药法,适宜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汤剂制备的现状和改革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药剂型之一,由于制法简便,奏效迅速,特别是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可充分发挥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直至今天仍深受广大患者喜爱。但患者使用汤剂的效果如何除拟方是否合理、饮片质量是否保证等外,汤剂的制备是否正确也是重要一环。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而在实际上却没能得到应有重视,加上汤剂以及在制备时的种种缺陷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人们的要求,汤剂的应用有迅速萎缩的趋势。这是再也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回汤剂制备是一门科学的工作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6.
刘同合  焦太雨 《中国药事》1995,9(2):102-103
中药汤剂质量管理刘同合,焦太雨(河南省鹤壁市药品检验所458000)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由于汤剂随证加减,灵活方便,并且服后吸收快,奏效快,是其它剂型难以相比的,故至今仍作为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剂型。但汤剂的制备必须遵守一定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正>中药汤剂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能全面灵活地照顾每一个患者或病证,成为临床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其精华就在于微妙的配方,于制备过程得以体现。其制备过程是多种药物成分进行理化反应的复杂过程,因而对大多数汤剂尚无客观、准确的检测方法。因而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在中药汤剂制备中严格控制影响汤  相似文献   

8.
孔祥山 《齐鲁药事》2009,28(4):216-217
中药汤剂制备必须经过浸泡、加热、过滤等过程,这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高的操作。对操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中药汤剂自动煎药机,结构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筒体,采用这种中药汤剂自动煎药机,实现了对于中药汤剂加工操作时间和温度的自动控制,一次性放药,自动顺次进行浸泡、加热,先煎、后入、过滤等过程,确保工艺要求的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药物的质量,保证了汤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家山 《齐鲁药事》2002,21(4):30-31
中药汤剂具有配伍灵活,制备简便,吸收快,疗效好的特点,历来是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在中医准确辩证、合理配伍、斟酌用量的前提下,有时却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饮片质量、中药调剂和汤剂制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湿法粉碎法制备将为中药汤剂的现代化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提出一种新型的思路。方法:对中药汤剂制备与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湿法粉碎法制备的效果。结果:中药汤剂制备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药饮片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结论:中药汤剂的现代化为中医界始终探讨的问题,湿法粉碎法制备中药汤剂与饮片剂具有良好的效果,它能使中药汤剂具有现代化的观念,中药饮片的制备过程更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汤剂作为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历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笔者提出正确的制备中药汤剂应该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正确掌握中药汤剂合理制备方法,充分发挥药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林爱金 《海峡药学》2002,14(4):89-90
对中药汤剂中特殊煎法的中药处理方法的变革探讨,最大限度地提高汤剂质量,保证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卫生学控制要点。方法通过对中药煎药机煎煮汤剂与中药制剂卫生学控制方法不同点的比较,并结合其制备特点而进行论述。结果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卫生学质量。结论只有有效控制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的卫生学质量,才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周鹏  陶秀英 《齐鲁药事》2001,20(5):37-38
以水煎煮中药材所制成的汤剂 ,是一种液体制剂 ,相传是商代伊尹所创。但汤剂的具体制备方法 ,则详见于后世《内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汤剂是我国药物中最普遍、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它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直沿用到现在。汤剂在我国医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历代医药学家都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与质量。煎煮汤剂是一项细致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汤剂质量的好坏对药物的疗效影响很大 ,即使是良医妙药 ,如果制备不当 ,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治疗结果。要保证汤剂的质量 ,必须从几个方面注意 :一、煎药器具煎药器具宜用砂…  相似文献   

15.
对煎药机煎煮中药汤剂与传统方法煎煮中药汤剂比较研究,分析机器煎煮对汤剂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解决机器煎煮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机器煎煮仍不能完全满足中药煎煮的要求,要多部门携手共同规范煎药机煎药行为,才能保证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药袋泡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传统中药汤剂的改革剂刑──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浸出率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中药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的浸出率高,是部分传统中药汤剂良好的换代剂型,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培勋 《中国药房》2000,11(2):95-96
中药汤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中药汤剂在制备过程中 ,由于煎药容器、煎药溶媒和加热过程等影响 ,常使汤剂中所含药材的化学成分产生各种动态的变化。笔者结合手头资料及本人实践 ,对汤剂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为引玉之砖。1与煎药容器有关的化学中药汤剂煎药时通常使用砂锅作为煎药容器 ,这主要是因为砂锅化学性质稳定 ,受热均匀 ,传热缓慢 ,保湿性强 ,能使煎出液保持原汁原味。但亦有不少患者煎药使用家中的金属锅 ,其中所含材料如铁、铜、铝、锡 ,化学性质不稳定 ,易氧化 ,在煎药时可释放…  相似文献   

18.
张修才 《贵州医药》2013,37(2):180-181
历代以来,汤剂就是我国传统中药重要剂型之一。中医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用药是因时、因地、因人、因证制宜,而汤剂恰能充分体现这一原则。汤剂的疗效与药材采集、加工炮制、贮藏、调剂制备、服用方法都有很大关系。李时珍说过:"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清楚地说明药物质量的优劣、煎煮器具的选择、加热的温度等与汤剂的质量密切相关,能否正确制备中药汤剂,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具有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从而延误病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中药汤剂质量。1药材来源质量选择药材品种优劣受种植地、气候环境、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20.
中药煎药机煎煮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 《中国药业》2011,20(12):72-72
目的 保证中药煎药机煎煮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药材浸泡、加水量、煎煮时间、特殊药材处理和包装机冲洗消毒等方法.使煎煮中药汤剂达到最佳效果.结果 与结论 中药煎者机煎煮中药汤荆必须注意多种因素,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并按其特点进行煎煮.才能保证汤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