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睑板腺癌     
睑板腺癌自1865年Thiersch第一次报告后,国外至1976年共报道145例。我国吴氏等(1960)报告11例,刘氏(1975)报告1例。作者近年遇到6例,认为本癌并不少见,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经综合性治疗的25例睑板腺癌患者的远期随访,观察其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方法〕对25例睑板腺癌进行临床分期,根据不同分期,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化、放疗,随访5至15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25例中术后复发6例,占24%。5年内死亡3例,占12%,5年存活率88%,其中术后10年存活2例,术后15年存活1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手术为主,化、放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睑板腺癌术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睑板腺癌的治疗及远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王香云 《浙江肿瘤》2000,6(1):18-19
〔目的〕通过对经综合性治疗的25例睑板腺癌患者的远期随访,观察其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方法〕对25例睑板腺癌进行临床分期,根据不同分期,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化、放疗,随访5至15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25例中术后复发6例,占24%。5年内死亡3例,占12%,5年存活率88%,其中术后10年存活2例,术后15年存活1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手术为主,化、放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板腺  相似文献   

4.
睑板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0年以来,经病理诊断为睑板腺癌的病例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50岁以上者14例(87.5%)。肿瘤部位上睑11例(68.75%)。睑板腺癌早期易误诊为睑板腺囊肿,造成这种误诊原因是因为二者在病史及体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提出对老年人反复发作的睑板腺囊肿应高度警惕,早期做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睑板腺癌晚期外观上易与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相混淆,但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检查不难鉴别。睑板腺癌手术治疗是最常用、最确切的有效方法。在冰冻切片监视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使病变切除彻底,避免复发。最大限度地保留眼睑正常组织,以利于眼睑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睑板腺癌误诊1例王力军湖南益阳地区人民医院眼科(413000)患者、女,28岁。1989年3月因右下眼睑长一肿物,第一次去某专科医院就诊,诊断为"霰粒肿"在门诊作了刮除术。术后3个月,局部肿物复发,第二次去原医院诊治,再次以"霰粒肿"行刮除术。第二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4岁。因右上眼睑肿物5年余,于1990年11月11日入院。主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偶尔发现右眼上睑中部有一小米粒大小结节,不痛不痒,未作任何治疗。近期肿物逐渐增大,反复溃烂,经久不愈。专科检查:视力左侧1.0,右侧0.6。右眼上睑正中部睑缘处见一隆起性肿物,约1.7cm×1.5cm×1.2cm大小,表面破溃,无压痛.睑结膜稍粗糙及轻度充血,晶状体轻度混浊。左眼睑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临床诊断:鳞状细胞癌。于1990年11月15日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眼上睑中部,约1.7cm×1.5cm×1.2cm大小,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病理检查:椭圆形肿物一个,1.5cm×1.5cm×1.2cm大小,表面灰白色,质硬,局部破溃,切面灰白色,包膜不明显。镜下肿瘤组织呈大小不等的  相似文献   

7.
睑板腺癌误诊二例报告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眼科(312500)周先贡,方健睑板腺癌是老年人眼睑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位,误诊率高,就诊前多数患者曾有睑板腺囊肿手术史,因"囊肿复发"或赘生物增大出血再次就诊时发现。本院在1992年曾遇到误诊病例二例,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8.
睑板腺癌眼睑广泛切除眼睑再造术一例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张海军患者女,54岁。10个月前左眼上睑长一肿物,在当地行肿物切除术。切除物未送病理检查。8个月前肿物复发,且生长迅速,以“左眼睑肿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无异常,无淋巴结肿大。左...  相似文献   

9.
 本文14例睑板腺癌占同期眼睑恶性肿瘤的21.9%。本病例很易误诊且常引起严重后果。根据文献及我院1966~1978年间所见14例睑板腺癌进行分析讨论。 1、发病情况:睑板腺为复泡状皮脂腺,上睑(30~40个)多于下睑(20~30个)。  相似文献   

10.
11.
睑板腺癌在国外文献上不多见,在我国,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居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较高。p16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睑板腺癌组织蛋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p16与睑板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自本校附二院1990年至1998年眼科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确诊为睑板腺癌的存档蜡块41例和癌旁睑缘非癌组织2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4岁,中位年龄59岁。肿瘤发生在上睑26例(63%),下睑14例,上下睑均受累1例。 1.2 癌组织的结构和分级 癌组织结构或多或少呈小叶状排列,有大而胞浆空淡的皮脂腺分化癌细胞分布。Spencer(1984)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中度分化型和分化差型三型,依其标准,本组41例中17例属高分化型,20例为中度分化型,分化差型4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严格筛选、根治术后生存期截然不同的贲门腺癌手术标本,用石蜡大切片法、以统一标准进行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病理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体分型及组织学类型、癌侵犯脉管、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副皮质区增生反应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也证实癌前缘生长方式及间质反应与预后的关系较癌中央者更密切。认为基于癌的侵袭性和宿主抵抗两方面因素将贲门腺癌分成不同的病理进展期(缓慢进展期及急剧进展期)较通常仅根据癌的侵袭性分期更能准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马宇  周利晓  刘意 《癌症进展》2020,(4):393-396
目的研究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睑板腺癌患者,取其睑板腺癌组织及其中40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p53蛋白表达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睑板腺癌组织中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局部浸润情况和复发情况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和复发是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是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 53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睑板腺癌组织中p21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13,P<0.01)。结论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其中p21蛋白对早期疾病和预后均存在一定影响,而p53蛋白仅对疾病早期有一定影响,且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睑板腺癌在国外为低发病,而在国内则是眼险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及对其中Ⅰ期完成眼睑成形术8例做报道。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超分割短疗程放疗治疗睑板腺癌3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从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8月先后收治 3例上睑板腺癌予以加速器电子线大剂量、超分割、短疗程序疗 ,效果比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睑板腺癌组织中nm23-H1及Ti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睑板腺癌标本34例及癌旁正常组织34例,应用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检测nm23-H1和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观察其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其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nm23-H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am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 及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nm23-H1 及Tiam1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率具有相关性,在复发的睑板腺癌中nm23-H1及 Tiam1表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nm23-H1和Tiam1表达水平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Tiam1高表达提示睑板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7例石蜡包埋睑板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P53突变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7例癌组织有12例表达阳性,阳性率71%。其中分化型7例,6例呈阳性(86%)表达。在一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癌配对标本中,同一病人之两个部位P(53)突变蛋白表达差异无明显意义。癌旁(睑缘)组织17例中5例上皮有异常增生,且同时伴有P(53)突变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以上结果提示: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在睑板腺癌的发生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基因改变,且在分化型癌的发生中表现明显;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之前且在淋巴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3)突变蛋白在癌旁上皮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2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采用保存异体睑板作为睑板替代物修复全层眼睑缺损 ,均无肿瘤复发、上睑下垂、眼睑内外翻 ,仅 2例局部发生倒睫 ,成功率 10 0 %。结果提示异体睑板是较理想的睑板替代物 ,是眼睑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12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采用保存异体睑板作为睑板替代物修复全层眼睑缺损。均无肿瘤复发,上睑下垂,眼睑内外翻,仅2例局部发生倒睫,成功率100%,结果提示异体睑板是较理想的睑板替代物,是眼睑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17例石蜡包埋睑板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P53突变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17例癌组织有12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71%。其中分化型7例, 6例呈阳性(86%)表达。在一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癌配对标本中, 同一病人之两个部位P53突变蛋白表达差异无明显意义。 癌旁(睑缘)组织17例中5例上皮有异常增生, 且同时伴有P53突变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以上结果提示: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在睑板腺癌的发生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基因改变, 且在分化型癌的发生中表现明显; 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之前且在淋巴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P53突变蛋白在癌旁上皮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