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胃癌肝转移灶行肝切除的疗效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1982例胃癌患者中106例诊断为肝转移,其中同时性肝转移91例(4.6%),异时性转移15例(0.7%),23例行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对该23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单肝转移灶、异时性肝转移和胃浆膜层未受累是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有利的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其有利的预后因素。83例胃癌肝转移未行手术切除者中,8例有肝切除可能,该8例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和0%,未行肝切除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肝切除者(P〈0.01)。结论对能进行根治性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单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 )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35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并行胃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分为化疗组20例和联合组15例。化疗组采用SOX方案化疗,联合组采用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化疗方案同化疗组。比较两组的化疗疗效(治疗有效率)及1、3、5年的生存率。结果联合组和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0%、40.0%、26.7%和60.0%、30.0%、0.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16个月,两组1、3、5年的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能提高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与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将1999年1月~2005年10月间收治的2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行早期局部灌注化疗,对照组130例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6年。对照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3.0%,49.2%和20.8%,而治疗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97.7%,83.0%和50.8%,两组间3年和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4.6%和21.5%。治疗组则分别为8.5%和6.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早期局部灌注化疗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的疗效及其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62例DukeB~C2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57例DukeB~C2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联合化疗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均顺利完成6周期化疗。联合化疗组的肝转移率(8/62,12.90%)和局部复发率(7/62,11.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7,31.58%;23/57,40.35%),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联合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3.55%、2年生存率为80.65%、3年生存率为69.35%;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9.47%、2年生存率为63.16%、3年生存率为50.88%,联合化疗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5)。结论 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有效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放疗加化疗治疗高危远转移鼻咽癌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化疗在高危远转移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3月-1998年6月,8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放疗加化疗组(综合组),每组42例,单放组采用加速器6MV-X线加9-12MeV电子线照射, 鼻咽中平面剂量70-80Gy,颈部根治剂量65-75Gy,颈部预防剂量50Gy,综合组除接受上述处理外还接受顺铂(DDP)加5氟脲嘧啶(5-FU)加亚叶酸钙(CF)化疗4周期,第1周期化疗在放疗前1周进行,第2,3,4周期化疗分别在放疗结束后0周,4周,8周进行,结果:3年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近期肿瘤消退率综合组分别为73.8%,69%,85.7%,单放组分别为52.4%,45.2%,66.7%,综合组高于单放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远处转移率综合组为23.8%,单放组为47.6%,以单放组为高,出现远处转移的平均时间综合组为20.4个月,单放组为7.9个月,综合组出现得较迟,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放射性脑病综合组出现2例,单放组1例,严重张口困难综合组1例,单放组0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DP+-FU+CF能提高高危远转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局控率,肿瘤近期消退率,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延长远处转移的时间,而不增加毒副反应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技术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综合组),与20例单纯TACE治疗及16例单行RFA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分析。3组病例的平均年龄、病灶大小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综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80.0%,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分别为30.0%、43.8%,P〈0.05)。三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0.0%、43.8%和3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0月,高于TACE组(19.8月)与单纯RFA组(17.6月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三维适形技术为射频消融治疗提供安全的、精确的、有效的保障,综合使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可大大提高肿瘤组织坏死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外科治疗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同期肝转移灶切除组(A组)22例;肝转移灶未切除组(B组)20例,其中6例行肝动脉化疗泵灌注化疗,14例行介入治疗。结果: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54.6%、27.3%;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3年和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肝转移灶切除预后较好,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常规分割放疗加顺铂、5-氟尿嘧啶同期化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常规分割放疗加顺铂、5-氟尿嘧啶同期化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近期及远期毒性反应。方法41例初治原发食管鳞状细胞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加顺铂、5-氟尿嘧啶同期化疗组(综合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综合组接受常规分割放疗60Gy,30分割,同期化疗:CDDP 52.5mg/m^2d1,5-Fu 700mg/m^2 d1-d5,每28天重复,共4周期。单放组仅接受常规放疗70Gy,35分割。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P=0.013).两组的6、12、18个月的局控率分别为88.9%、81.5%、81.5%和75.0%、49.5%、41.3%(P=0.006),生存率分别为81.2%、73.8%、59.0%和80.0%、54.2%、31.6%(P=0.085)。综合组有较重的血液学毒性,而放射性食管炎、肺炎与单放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常规分割放疗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显著地提高了近期有效率和局控率,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毒性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依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取术中植入腹腔泵于皮下,术后通过腹腔泵每周给红1次,对照组36例,采取外周静脉大剂量冲击化疗。结果:治疗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75%和30%,对照组分别为72%,31%和11%(P<0.05,P<0.01,P<0.01),治疗组术后发生肝转移,腹腔种植转移和其它转移分别为7.5%,12%,15%,对照组分别为33%,17%和12%(P<0.05,P<0.05,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肝肾,骨髓毒性 较对照组低。结论:术后早期经腹腔行腹腔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减少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晚期膀胱癌化疗+膀胱灌注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2年一2007年92例中晚期膀胱癌(B~T4)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46例,采用M—VAC方案,综合组46例,化疗同前组,合并膀胱灌注为DDPl20mg/次,0.5小时变化1次体位,保留2小时。结果:全部病人随访5年以上,随访率97%,局控率综合组和单化组58.5%和41.5%(P〉0.05)。综合组和单化组1、3、5生存率分别为81.1%、34.9%、20.1%和69.8%、24.6%、12.3%。3、5年生存率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晚期膀胱癌行化疗辅以膀胱灌注优于单纯化疗,是中晚期膀胱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28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癌变部位、TNM分期差异无显性,治疗组关腹前用5-FU 100mg、丝裂霉素16mg、利多卡因200mg、地塞米松20mg分别溶入2000mL温热蒸馏水(42-45℃)中行腹腔内灌洗;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行腹腔冲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3、5a生存率分别为74.8%、51.8%和54.8%、37.3%。腹腔转移复发率分别10.4%、31.2%;肝转移复发率分别为4.5%、11.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的手段,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35例,采用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33例,单纯行常规外照射治疗。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9.6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85%(22/35)、48.57%(17/35)、25.71%(9/35)和60.6%(20/33)、36.36%(10/33)、18.18%(7/33)。综合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耐受性。方法将96例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根治术后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用化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评价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66.0%、80.9%,均高于对照组的43.9%、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能明显提高其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胃癌合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48例胃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2例胃癌肝转移者仅行胃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全身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行同步切除12例;未能切除肝转移灶者实施无水乙醇瘤体注射+门静脉埋泵化疗共14例。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14%、0;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58%、25%;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21%。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转移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合并肝转移的病灶应实施积极的局部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后外科治疗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HZ  Dong SX  Zhou ZX  Shao Y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57-1461
目的探讨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从1981年6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的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其中原发肿瘤位于结肠39例,原发瘤位于直肠36例,同时性肝转移59例,异时性肝转移16例,45例与原发瘤行同期手术,29例为异时手术,1例原发的直肠癌未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12/75),手术死亡率为1.33%(1/75),术后体内仍有肿瘤残留者35例,无残留40例。全组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35.5%,22.2%,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体内无肿瘤残留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58.1%,34.9%,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有残留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4%,5.4%,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组在生存时间上经LogRank检验差异显著,P=0.000。结论肝切除能显著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存期,完整切除所有肝转移及肝外病变的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P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GP和TP方案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总结65例NSCLC患者均曾接受过NP方案化疗2周期,出现病情进展后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成GP组和TP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GP组和TP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9.35%、8.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22.58%、20.59%,2年生存率分别为6.45%、5.88%,GP组和TP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和7.9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P组和TP组的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 GP方案和TP方案对NP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但有效率较低,GP方案较TP方案近期有效率高,中位生存期、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 NACT)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由阴转阳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分泌治疗组42例及传统治疗组36例。内分泌治疗组在术后口服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传统治疗组术后不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随访效果并对两组的3年、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内分泌治疗组复发转移16例(38.1%),各种原因死亡11例(26.2%);传统治疗组复发转移22例(61.1%),各种原因死亡18例(50.0%),内分泌治疗组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内分泌治疗组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8%(31/42)、61.9%(26/42),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42)、73.8%(31/42);传统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18/36)、38.9%(14/36),总生存率分别为61.1%(22/36)、50.0%(18/36)。内分泌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 P均<0.05)。结论内分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已广泛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但尚未见到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对220例老年胃癌预后的分析,研究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预后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同期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岁及以上老年胃癌病例(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瑞金医院消化外科和仁济医院普外科)分为接受中药复方辨证治疗的中药组和未接受中药治疗的非中药组。主要结局指标:依据临床病理分期,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化疗进行分层。运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化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220例病例纳入研究。中药组89例,非中药组131例。总体220例病例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分别是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和中药治疗(P〈0.01)。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322,95%可信区间在0.212~0.489。中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1.1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5.6%、45.7%;非中药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7.19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26.9%、21.9%。对未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分层研究,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中药治疗和化疗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独立的保护性因素(P〈0.01),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421,95%可信区间在0.255~0.693;晚期中药组(36例)中位总生存期为17.819个月,晚期非中药组(60例)中位生存期为8.548个月。对临床病理分期为Ib—IV(T4N1-3M0、T1—3N3M0)接受根治性手术(R0)且接受3个及以上周期术后辅助化疗病例的分层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中药组和术后非中药组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未达到中位数,故未作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中药组(33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0%、59.9%、50.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4.1%、61.49/6;术后非中药组(69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6%、51.1%、51.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5.6%、55.6%。结论: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可改善老年胃癌的总体预后,是老年晚期胃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对老年根治性胃癌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19.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115例晚期胃癌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接受顺铂(DI)P)和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治疗;治疗组接受草酸铂(L—OHP)联合方克(替加氟,FT-207)及亚叶酸钙(CF)化疗方案,配合香菇多糖及维生素B12、叶酸等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PR18例,总有效率为31.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5.5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6.1%、22.8%;治疗组CR1例,PR29例,总有效率为5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9.8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1.1%、5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血红蛋白下降、口腔粘膜炎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高,毒性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规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从而试行提出介入治疗的规范。方法:对112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行442次介入治疗。强调依病理分型、体表面积及体重综和考虑药物的选择及用量。对末切除原发灶的胃癌.胰腺癌患者同时行原发灶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肿瘤行化疗栓塞,乏血供肿瘤亦尽可能行化疗检塞。结果:全组112例共行442次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87次,加碘油栓塞213次,加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42次,使用微导管108例次。规范组平均有效率49.3%,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71.7%,32.9%,7.1%,2.4‰对照组平均有效率40.1%,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9%,21.6%,5.0%,0%,经统计学分析,规范组在平均有效率,1,2年生存率方面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依病理分型选择化疗药物,富血供和超选择微导管技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规范性操作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