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邦明  郑列祥  杨军  陈志萍 《吉林医学》2013,34(11):2103-21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3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螺旋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和移位情况等。结论:64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胸廓骨折患者53例,患者均行X线摄影及64排螺旋CT诊断,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5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10例胸骨体骨折,7例肩胛骨骨折,24例肋骨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9例胸腰椎骨骨折。64排螺旋CT诊断胸骨体骨折、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柄骨折、胸腰椎骨骨折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廓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快速诊断胸廓外伤及骨折,与X线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根据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薄层多平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共检出110根肋骨发生骨折。单发11例(11根),多发30例(99根)。右侧36根,左侧74根。粉碎性骨折7根,凹陷性骨折22根,错位性骨折26根,线性骨折55根。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肋骨或肋软骨骨折48例患者采用胸部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薄层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及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CR检查发现82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肋骨骨折101处。结论:肋软骨骨折,微细骨折,无明显错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应用常规CR检查诊断困难,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肋骨骨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GE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并应用MPR(多层面重建技术)、CPR(薄层多平面重组技术)、SSD(表面遮盖法)以及CR(容积再现技术)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95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诊断共检出肋骨骨折176根,其中左侧肋骨骨折89根、右侧肋骨骨折87根;粉碎性骨折12根、错位性骨折65根、凹陷性骨折51根、线性骨折48根。MPR及CPR显示骨折165根、SSD显示骨折156根、VR显示骨折139根。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等具体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颅面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颅面骨骨折的30例患者的影像诊断资料,对30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数据行MPR、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SSD)。结果: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VR、SSD相结合对于显示颅面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及范围等情况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结论:利用16排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组优势,MPR、VR及SSD成像相结合,对于提高颅面骨损伤的急诊诊断准确性及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踝关节及足部骨折的X线平片、CT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观察三者显示骨折情况.结果 多平面重建(MPR)图像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间隙碎骨片情况;容积再现(VR)可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但对关节腔内游离骨片显示困难.结论 64排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能精确显示骨关节骨折细节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78例疑似腰椎骨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诊断存在194节椎体骨折,其中腰1,2椎骨折118例占66%,椎体骨折178例。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腰椎骨折的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胸廓外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胸廓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予以X线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检查,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扫描,并构建三维重建图像.评估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胸廓外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62例病例中,多层螺旋CT检出肩胛骨骨折17例,肋骨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23例,胸骨柄骨折8例,胸骨体骨折5例. X线片检查漏诊8例(其中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6例).结论:在胸廓外伤性骨折中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获取精确的三维图像,并能清晰、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全肋 骨的结构及其细微损伤,明确骨折部位,弥补了常规X线片检查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64排螺旋 CT 三维成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价值,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入的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检查,采用容积再现、重建平面以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对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空间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显示囊状型9例,柱状型15例,静脉曲张型25例,混合型11例。64排螺旋 CT 三维图像中,患者气管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弯曲、迂回等,清楚地显示了其内部的血管网状结构及串珠瘤等。结论:64排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准确、清楚、全面,且操作简便,无创,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容积CT三维重建上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有上颌骨内埋伏牙患者应用64排容积螺旋CT进行扫描,以获取多角度、多平面显示牙体断面或三维立体图像.结果 螺旋容积CT三维重建可从多角度获得上颌骨埋伏牙的牙体形态、牙根走向、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关系的详细信息.结论 64排螺旋容积CT三维重建对上颌骨内埋伏牙定位能显示全方位的影像,为临床口腔正畸方案制定和指导手术拔除埋伏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76例拟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以及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率为准确率为97.4%,Kappa值为0.6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分型准确率为81.6%,Kappa值为0.76。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分型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对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底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底肿瘤患者109例,包括脑膜瘤40例,神经鞘瘤18例,动脉瘤17例,胆脂瘤8例,垂体瘤22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术前64排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及最大面积投影法(MIP)等作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清楚显示了颅底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与手术及病理检查吻合。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且于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颌面骨折部位分布情况,比较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性,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9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发现骨折156处,多发性骨折41例,上颌骨、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蝶骨、眉骨、筛骨骨折最为少见;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检出率为96.79%(151/156),高于CT平扫检出率84.62%(132/156)(χ~2=13.724,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率高于CT平扫,且能准确评估术后内固定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廓三维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胸部创伤患者首次检查使用常规螺旋CT扫描,在短期复查时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均于工作站中进行胸廓骨三维重建.对比分析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后重建胸廓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后胸廓三维重建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32例患者低剂量扫描后重建胸廓的图像质量均良好,对胸廓的细微、隐蔽性骨折均能明确显示,与常规剂量扫描后胸廓三维重建对胸廓各骨折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大幅度降低X线剂量时并未影响对胸廓骨折的诊断.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后胸廓三维重建图像清晰,能清晰显示胸廓细微、隐蔽性骨折,可显著减少放射线辐射剂量,同时还降低球管消耗,值得在胸部创伤患者的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薄文伟  陈宁  许梓童 《当代医学》2010,16(31):57-5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骨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鼻骨骨折并行64-MSCT横断扫描及三维重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地反映骨折线的存在及位置关系。结论 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抽选34例,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和X线扫描,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组骶骨骨折诊断正确率为94.12%,髋臼骨折诊断正确率为100.00%,骶髂关节骨折诊断正确率为90.91%,耻骨联合诊断正确率为100.00%;X线组骶骨骨折诊断正确率为41.18%,髋臼骨折诊断正确率为23.53%,骶髂关节骨折诊断正确率为23.53%,耻骨联合诊断正确率为68.7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组不同部位骨折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能够提升诊断准确性与精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冯会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16-1717,1720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骨骨折部位薄层扫描,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图像分析结果与常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骨骨折部位薄层扫描后,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三维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在40例患者共83处骨折检测中,三维CT清晰显示78处,准确率为94%,而常规CT在83处骨折显示清晰显示61处,准确率为73.5%。结论:相对于常规横断面CT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清晰的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