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嘉  何屹 《四川医学》2007,28(7):766-767
目的研究现代新鲜冷冻血浆(FFP)输注适应证标准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5~2006年收治的严重创伤输注红细胞悬液(RBC)患者,根据是否采用现代FFP输注适应证标准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FP用量、RBC用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率、病死率。结果非控制组FFP用量(6.3±4.0)U、RBC用量(25.1±7.4)U,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2.8%,感染率59.6%;控制组FFP用量(2.7±5.1)U、RBC用量(21.5±8.4)U,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9%,感染率4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病死率13.2%,非控制组病死率14.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现代FFP输注适应证标准,不仅直接减少FFP用量,而且由于有效纠正了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从而减少了RBC制品用量,并显著降低严重创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郑裕鹏  黄同花  陈斌锋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38-1639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救治过程中行等比例成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悬浮红细胞(RBC)、血小板(PCT),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行2:1:1比例输注RBC、FFP、PCT.比较两组血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休克纠正率、FFP和RBC输注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即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凝血块形成的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起始点及弧线所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纠正率、FFP输注量高于对照组,RBC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DCR方案能够改善多发伤并发ATC患者血压和凝血状态,减少RBC输注量,提高休克纠正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某三甲医院剖宫产产妇并发症和术中输血情况,并探讨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我院术中输血的剖宫产产妇,比较不同年度间剖宫产产妇输血率、年龄构成、孕周、体质指数(BMI)等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的差异。根据输注红细胞(RBC)是否≥10U,将所有术中输血产妇分为大量输血组和非大量输血组,分析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因素。结果:2017年至2020年间剖宫产产妇共4 990例,其中335例术中输血,输血率为6.71%,四年间输血率呈V字形波动,2017、2018年输血率明显高于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间因前置胎盘、贫血、先兆子痫和妊娠急性脂肪肝引起术中输血的发生率波动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份小剂量RBC(<10 U)输注占比均超过50%,但不同年度RBC输注量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大量输血组年龄、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占比、凶险前置胎盘占比、凝血功能低下占比均高于非大量输血组,单胎占比低于非大量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中输入不同配比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悬液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FFP:RBC悬液输注配比分为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1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2,对照2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3,观察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1,比较3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 (krebs vondenlungen,KL-6)水平、输血治疗期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发生率、24h内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输血6h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9-12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将10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从切皮至术毕全程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术中丢失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回输;对照组:术中非肝素化期间所有失血、停机后管道与膜肺中余血直接丢弃。统计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的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RBC、FFP及PLT的输注率、输注量、输血费用、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及两组术前、术毕PT及TE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RBC输注率及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总输血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观察组PT、R值、κ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Alpha角较对照组变小(P0.05);两组术毕R值、κ值均较术前延长,Alpha角较术前变小(P0.05);两组围手术期FFP、PLT输注率及输注量、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异体RBC输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凝血功能,同时增加输血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成两组,输成分血组18例和输全血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成分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显著低于输全血组(35.00%),且输成分血组和输全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PLT、TT、HCT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RBC、HGB、PT、APTT、D-D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取血液成分输血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red blood cells,CRBC)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大量输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FFP与CRBC输注比例为1:1(比例单位为100 mL:1U)的49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输血后24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三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临床资料,了解FFP临床输血情况.方法 查阅2009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FFP输血患者的病历,对输浆总量、人均输浆量、不同科室用浆情况、标准凝血试验检测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调查包括2 036例患者、5 570例次输注,共输FFP 21 062.9 U.49.1%患者仅接受1次FFP输血,14.5%患者接受普通冰冻血浆(FP)、FFP输注总量≤2 U.每例次输注量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P用量最多的3个科室为胸外科、消化科及骨科.191例患者(9.4%)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24例患者(11.0%)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T≥50 s的患者接受FFP输血后PT值缩短较为明显;FFP输血对APTT检测值影响较小.结论 临床输血存在血浆用量不足现象,不同科室FFP用量不同,FFP输血对PT、APTT明显延长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RBC)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FFP∶RBC为1∶2.5比例输血,观察组按FFP∶RBC为1∶1比例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PLT)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与RBC按1∶1比例输注用于产后出血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和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 :对 6 9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 ,采血进行 ANH自体输血 ,静脉输注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监测术前、ANH自体输血后、回输自体血之前和之后即时、以及术后第 1天血红蛋白 (Hb)和红细胞比容 (Hct)的变化情况 ,监测无创血压、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 O2 )、心电图 (ECG)、血 Na+ 、K+ 、Cl- 的变化情况。结果 :进行 ANH自体输血后 Hb和 Hct分别下降至 (87.5 2± 3.13) g/ L和 0 .2 8± 0 .0 2 ,回输自体血后 Hb和 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量为 (10 82± 5 17) ml,6 % HES的输入量为 (16 2 7± 2 85 ) m 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 ,平均每例丢失 RBC 2 12 m l,ANH自体输血前后无创血压、HR、Sp O2 、ECG均稳定 ,血 Na+、K+、Cl-无明显变化。结论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术中失血约 10 0 0 m l的肝癌切除术 ,可以避免术中输异体血 ,显著减少 RBC丢失  相似文献   

12.
曾葵  黄蔚 《四川医学》2017,38(9):1049-1051
目的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探讨该方法在产科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11月期间中央型前置胎盘行择期剖宫产患者,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常规、血液回收及回输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8例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40例(83.3%)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采用术中回收式自血回输。平均自体血回收量(1047.0±472.2)mL,自体血回输量(681.9±263.4)mL。95%的患者不需要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羊水栓塞、低血压、发热及溶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证据。结论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产科前置胎盘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用血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本院骨科(包括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关节镜科、矫形修复外科、脊柱一科、脊柱二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间在输血科的原始资料,其中原始输血申请单2414份和配发血报告单1631份,手术记录采用自体回输血的病例42份。结果:1673名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共输血1031020ml,输注红细胞4194U(相当于83.8吨),人均2.5U,输注FFP192120ml,人均114.8ml。自体回输42例(2.5%),共输注12600ml(人均300ml),自体回输量仅占总输注量的1.2%。结论:本院异体输血比例达到98.8%,自体输血比例仅1.2%,说明临床用血存在很大风险,应及时制定管理对策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孙丰强 《血栓与止血学》2016,(4):426-427,430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3例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合理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去白红细胞悬浮液等,输血前后均检测凝血功能,并评估预后。结果本组33例患者24 h内平均输血量(9120.52±120.11)ml,其中平均血小板输注量为(17.10±2.33)U,平均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输注量为(35.20±3.58)U,平均FFP输注量为(3125.10±98.24)ml。输注后4 h,检测Hb、HCT、PLT、Fbg分别为(108.64±11.52)g/L、(42.05±6.27)%、(97.24±52.34)×10~9/L、(2.18±0.82)g/L、显著高于输注前,a PTT、PT、TT分别为(46.39±6.21)s、(21.30±2.85)s、(24.85±4.11)s、显著短于输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3例患者中,6.06%出现凝血功能障碍,6.06%出现过敏反应,9.09%死亡。结论成分输血可根据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指标输注血液成分,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出血并发症中的有效合理应用。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9例产科出血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输血前后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成分输血前后治疗比较,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中,治愈患者35例,治愈率为89.7%;凝血功能显著改善但未恢复正常的有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成分输血在产科出血并发症的抢救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PAT)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97例RH(D)阴性孕妇将其分为PAT 56例(PAT组)和未自身输血41例(对照组),比较PAT组孕妇采血前后3d、回输前后以及两组分娩前后3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的数量,并观察妊娠情况及母婴预后.结果 56例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d、43名RH(D)阴性孕妇回输前后的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后母婴情况良好,出生的新生儿Ap-gar评分在8~10分;自身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PAT组与对照组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平均住院周期延长且输异体血孕妇可能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PAT在RH(D)阴性孕妇生产中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且母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赵媛 《广东医学》2012,33(5):674-675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对供血有困难的患者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科、移植科28例(RhD阴性20例I,gG型抗lea-1例I,gM型抗M 1例,抗JKb 1例,其他复合型不规则抗体2例,Bx02亚型合并抗B抗体1例,Bw03亚型合并抗B抗体1例,肿瘤导致血型抗原减弱1例)供血有困难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自体储血并术中回输。监测患者采血前1 d、手术前1 d、回输后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指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均未输注异体血液。比较患者采血前1 d、手术前1 d、回输后7 d RBC、Hb、Hct、Plt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供血有困难的择期手术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安全、节约、快捷的用血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及时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的重要性。方法:选择104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成单纯输血组、输注红细胞及输400~1 000 ml血浆组、输注红细胞及超过1 000 ml血浆组,对输注的成分血及输血前后PT、INR、APTT、FIB、血小板的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大量输血后,患者PT、INR、APTT延长,FIB、血小板下降,单纯输注红细胞患者改变最明显,其次是输红细胞及少量血浆着,输血同时输注1 000 ml以上血浆凝血机制改变最小。结论:大量输血可使凝血功能变差及血小板降低,适当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可减少改变的程度,避免出血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临床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使用中的误区.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8月临床FFP输注信息统计资料,与其合理的临床用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临床FFP正确使用率仅为33.93%,使用目的不明确占19.31%,不符合输注适应症则高达46.76%.结论 临床FFP滥用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9例Rh(D)阴性孕妇临产前1~3周实施自体血液采集,血液置4℃贮血冰箱内保存备用.其中13例孕妇实施分娩时自体血液回输,分别对采血前后3天及血液回输前后3天进行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并观察血液输注及产(术)后母亲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9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自体血液采集前后3天RBC、Hb、Hct、Pl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例实行自体血液回输的孕妇血液回输前后3天的RBC、Hb、Hct、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术)后母亲情况良好,均未输注异体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结论 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是解决Rh(D)阴性孕妇血源紧张的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